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篡朝记 » 第22章 晚晋的糖糊匠李伯章登场

第22章 晚晋的糖糊匠李伯章登场

    赵玲玲当晚就在徐梓维的府中住了下来,徐梓维向府中下人交代了一声,就说这是自己乡下的表妹,来九江找他一起过年。

    第二天早上,赵玲玲走到徐梓维府中的后院里,打算看看花花草草,当她抬头一看,不远处一艘又高又大的炮船吸引了她,正当赵玲玲看得入了迷的时候,徐梓维走到了她身边,说:“在看那船啊?看你的样子像走火入魔一样。”

    “那是什么?船还是炮台啊?”

    “想看,我带你去就是了。”

    于是,徐梓维带着赵玲玲来到造船所。

    当赵玲玲走近这艘巨大的战船时,目瞪口呆了好半天。徐梓维带着赵玲玲上船参观。

    赵玲玲说:“你不怕我回去告诉我哥啊?”

    “能带你来,我也没有什么怕不怕的”

    “你不怕我是细作啊?有意接近你来拿情报。”

    “那你就好好看着这艘战船了,到时候回去能详细地画出来给你哥。”徐梓维说的一点也不在意。

    赵玲玲被徐梓维气得又鼓起了嘴巴,还好没有在跺脚,她说:“我发现你有时候真的蠢笨如牛的,随随便便就将我这个敌方的人带上你的战船。一点防人之心都没有。“

    徐梓维靠着栏杆,望着不远处的长江,说:“坦白地说,我对你哥一向尊重有加,我的内心非常不想与他为敌。如果我们不是站在对立面,我都很希望和你哥成为好朋友。”

    “就感觉你和我哥就像一对冤家,他也是这样说的。如果我哥是个女子,可能你们两个就是前世的夫妻,今生在纠缠了。”

    “你是一个女子啊,那我和你哥的夫妻债,你来还了。”徐梓维笑着说。

    “你这王八蛋。”赵玲玲又被气得鼓起了嘴巴。

    之后的几天里,两个人经常在一起,有时候徐梓维带着赵玲玲过去和高连升、莫大山斗酒;有时候带着她一起去和章麟讨论筹集军饷的进展;有时候带着她和五位洋人研究改良兵器的事情......徐梓维完全把赵玲玲当作自己工作的助手一样,而徐梓维身边的那些同僚都以为赵玲玲是徐梓维乡下表妹,或者是快过门的媳妇。所以也对赵玲玲表现得很尊重。

    赵玲玲在徐梓维最低谷的时候出现了,不知道是有意还是无意。就这样,徐梓维度过了穿越之后过的第一个春节,因为有赵玲玲在身边给他带来了欢乐,徐梓维的腿伤也好得特别快,最重要的是帮助他很快就走出大败的阴霾。

    大年初五的时候,赵玲玲跟徐梓维道别,徐梓维也依依不舍。两个人都知道这一别不知道什么时候才可以再见。

    徐梓维想起一件事,对着赵玲玲说,“如果可以,让你哥的军队驻守向北,不要和曾家军再斗。”

    赵玲玲说:“你是担心他以后对你下不了手啊?”

    徐梓维知道历史上赵开是被曾家军打败,并且被曾世贤所杀害。所以他希望可以赵开躲过这场悲剧,但是他这样告诉赵玲玲,赵玲玲也不会相信,于是说:“是吧,我确实不想和你哥再交手,希望以后也不会。”

    “如果北上,我就离你越来越远了。”赵玲玲小声地说,小声到徐梓维也听不到她说什么。

    曾世贤府中,湖口大败之后的曾世贤彷佛一下子老了十年,不过德隆这次没有下旨作任何惩罚也算是一种“意外”,但曾世贤的败绩成为了朝中的笑资,甚至有官员议论说,因为曾世贤没有了军饷养不活这么多将士,所以故意自损一半兵力。传到曾世贤耳边的时候,气得曾世贤山羊胡子都快翘了起来。

    在这场湖口之战里,曾世贤唯一表扬的将领只有徐梓维,本来打算将他升为统领,与李鑫、莫大山同级别。不过徐梓维推掉了,徐梓维说,“败军之将,无颜领赏。”其实徐梓维那个时候心里对曾世贤也是有很大怨气的,但是徐梓维还是提出了一个要求,希望新建造的鸟船可以以“千英号”为命名。

    曾世贤每次大败之后,都习惯了将自己关在屋子里,闭门反思。上次静港之败,闭门了三天;这次湖口之战,闭门了足足二十天。

    曾世贤走出府中大厅的时候,见到一位中年男子坐在椅子上,单手托着脸,闭上了眼睛睡着了。

    这个时候,下人走上前告诉曾世贤,此人已经连续三天在这里等大人您了,日出来,黄昏走。

    坐在椅子上的中年男子听到有人说话,立刻睁开眼睛,见到曾世贤之后,立刻站了起来,向曾世贤深深鞠躬,拱着手说:“请大人见谅,小人刚才失礼了。”

    曾世贤向他抬抬手,示意他坐下来。

    那中年男子说:“小人李伯章,字渐甫,安徽合肥人,庆光年间进士,曾在安徽组建团练对抗乱匪,无奈团练规模太小,加上小人不才,无法取得成功,小人一早听说曾大人之威名,前来投靠。”

    “本军上月湖口大败,你所言之威名,恐怕荡然无存了。”

    叫李伯章的中年男子说:“胜败兵家常事,若以一仗论英雄,则天下已无英雄。纵然战神白起,大梁之战若没有秦王求和,白起也不可活着回来。”

    曾世贤被他的话感染了,也好像燃起了自己消沉了一个月的斗志,摸着胡子,说:“渐甫,你有否听过朝廷停止了曾家军的军饷支持?”

    李伯章点点头,说:“黄领军刚开始叛乱之时,何来军饷?现在拥兵百万,以战养战,我们也未曾听闻黄领军有愁军饷一事。”

    李伯章的回答头头是道,应该也是有备而来。但是他的所言也正中曾世贤的心窝。

    曾世贤命下人端来茶水,与这位陌生的李伯章一聊就是整整一天的时间,直到当晚亥时,曾世贤才命人为李伯章安排住宿让他去休息。

    第二天,曾世贤向外公布了李伯章的任命,担任其幕僚府吏长,也就是之前李名度的职位。

    徐梓维听到李伯章这个熟悉的名字,他当然知道这个名字,后世的历史上与曾世贤同为“晚晋四大中兴能臣”,到了李伯章的晚年,他最忙的地方就是忙着去为晚晋到处和外国列强签订一份又一份的不平等条约,被成为“晚晋的糖糊匠”。

    徐梓维知道其名,并不知道其经历,当他听到李伯章进入曾世贤幕府的那一刻,他心里的反应就是,原来李伯章是师出曾世贤的。

    看得出,精神焕发的曾世贤已经恢复了他原来的斗志,同时,曾世贤先宣布明日举行鸟船的下水仪式。

    徐梓维等这一天也算等来了,因为有了第一艘的下水,才会有第二艘的建造。

    鸟船的下水仪式在一片欢呼声开始了,曾世贤、李鑫和莫大山一起拉下了挂在船身的红布,三个大大的字呈现出来,“千英号”,三万将士又是一片热烈的欢呼声,岸边百炮齐发,庆贺千英号鸟船正式下水。

    李伯章看到眼前这一幕,被深深地震撼了,百闻不如一见,他看到的曾家军远比自己想象中的要强大,特别是这艘庞大的鸟船,让他有一股天下无敌的错觉。

    徐梓维心里在说,“十字营牺牲的兄弟们,希望你们在天上也可以看到这艘战船,这是用你们生命铸造出来的千英号。”

    金陵城内,大王天神宫。自称大王的程鸿全与群臣开会议事。

    翼王赵开由于湖口大胜曾家军,被程鸿全加封为平贤爵,同时大赏黄金和良田,一时间翼王人气急升。

    这次朝会的焦点是商议由南昌守将安王赖英提出的收复九江的事情,赖英也是大王程鸿全的小舅子,如果不是因为与程鸿全的亲戚关系,估计也当不上什么安王,毕竟这赖英一年前率兵两万进攻南昌城,创下了黄领军最长的攻城记录,用了86天才攻下晋军把守的南昌城。

    赖英提出,目前九江曾家军元气大损,剩下残兵败将区区三万人,赖英建议他亲率精兵五万,收复九江。

    程鸿全问赵开的意见。

    赵开说:“大王,微臣认为此时去九江不是最合适的时机,其一,曾家军新败,但仍具备很强的实力,九江墙高城厚,易守难攻;其二,微臣觉得即便攻下九江,意义并不大。现在曾世贤处于九江,前有我安庆大营,后有安王的南昌军,令其无法动弹,无暇分身,牵制其军队,让我军可以在九州其他地方肆意进取。”

    赖英说:“大王,与其牵制曾家军,不如南北两军合而攻之,一举剿灭曾家军,岂不是更为上上之策。微臣只是觉得奇怪的是,明明有人有大好良机可以一举歼灭曾家军,却放了他一条生路。”

    赵祥祯听到这话,就站了出来,说:“安王所言大为不妥,当时我军仅两万人,对方还有三四万之众,而且洋船已走,我军即便全攻,也是无法全歼对方的。”

    赖英冷笑着说:“哪怕不可全歼,也应该上前杀敌,哪有像你们那样早早撤军。”

    赵祥祯说:“全歼曾家军,是我和翼王一直的心愿,我们比你......”

    话没有说完,赵开打断了赵祥祯的话,说:“够了,祥祯,此事无须争辩。”

    程鸿全这个时候也说:“湖口一战,翼王已大胜,安王也无须在此事中多言了。不过正如安王所言也有一定道理的是,如果安庆翼王出军,安王南昌出兵,势必可以铲平曾世贤军队了。”

    赵开正欲发言,站在最前列的东王杨一清发话,“大王,此事万万不可,现在北面淮安已经军情告急,本来本王打算调翼王驻守高邮,构筑第二道防线,以策北面安全。如果此时安庆向西出兵,本王担心到时候无兵可用。”

    程鸿全说:“北王的军队还在杭州吗?战事还没有结束?能不能让他们调兵北上。”

    东王摇摇头。

    程鸿全继续问:“能否让燕王秦大纲放弃淮安,回守高邮,这边翼王就不用发兵向北了,另外再从金陵抽调一万人到燕王的高邮城。”

    程鸿全舍得从金陵抽兵,众将都明白了大王想剿灭曾家军的决心。

    赵开见到大王如此的决心,也不敢再多言反对了。

    朝会结束后,程鸿全把东王、赵开和赖英叫到了自己的御书房,详细再探讨一下这次南北联合攻打曾家军的大事。

    程鸿全说:“翼王这次能不能再和洋人那边沟通,借用或者直接购买几艘洋人战船啊?以一敌千,这家伙厉害。”

    赵开说:“上次之后,晋军已经向洋人提出了所谓的照会,不准洋人再插手我们的战事,那些洋人也表明了所谓的中立态度,所以短期内与洋人公开合作比较难。”

    赖英有点蔑视地说:“用不着每次都靠洋人的东西取胜,我步兵五万,加上你水师两万,对付区区的三万妖头军,有什么担心的。”

    程鸿全没有理会赖英的话,问东王怎么看。

    东王说:“这场仗,本王不支持打,正如翼王所言,没有打的必要,现在曾妖头被我们死死按在九江,我们目前主要扫清苏杭以及山东一带,待该两地扫清之后,再腾出手来慢慢玩死曾妖头。”

    赵开也说:“大王,东王所言甚是。保住山东之地,方可直取京城;扫清苏杭,方可保我们金陵平安。本来刚才朝会微臣还有一事想启奏的,陈玉达来信问我,上海要不要打?大王也知道,现在上海乃是洋人盘踞之地,打了会伤害我们和洋人的合作;不打,这地方又是我辈之耻辱。所以还是请大王来定夺。”

    程鸿全想也不想回答说,“不打,不打。此时与洋人撕破面皮,对我们一点好处都没有。”

    东王杨一清说:“说到上海,本王听闻德国人最近出了一批火炮,射程远,威力大,如果大王在金陵调一万到高邮,本王想让翼王去一趟上海,购置一批新式德国火炮。”

    程鸿全说:“又要花大量的黄金白银啊?!上次翼王购买的火枪已经花了一笔。”

    杨一清毫不客气地说:“大王,你每天枕着数之不尽的黄金珠宝睡觉,拿一点出来给将士们配更好的火器都吱吱歪歪的。”

    在翼王和自己小舅子面前,东王一点面子也不给这个大王。大王程鸿全无奈地说,“好了,好了,就按九千岁的做法吧。那九江之事如何处理?”

    杨一清还是那个态度,“本王觉得没有打的必要。”

    程鸿全这次真的是亏大了,从自己身边调走了一万兵,还要被拿走大量的黄金白银去买火炮,结果他小舅子想建功立业的机会也没有。

    程鸿全看着东王离去的背影,眼里露出了狠狠地杀气。

    东王杨一清本是程鸿全的副将,在叛变初期,杨一清智勇双全,为程鸿全立下了汗马功劳,甚至还为他挡过一箭。黄领军进入金陵之后,程鸿全封杨一清为东王,众将亦可称为“九千岁”,特准杨一清用“本王”来代替“我”,名符其实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这个杨一清其实能力还是比较强的,黄领军大部分能打善战之人皆由他提拨上来,包括翼王赵开。西征北伐也是由杨一清主导。权力这个东西,当你掌握得越多,你就会发现越不够。所以杨一清的权力欲也越来越大,他觉得大王不敢动他,因为黄领军基本上都是他的人,而很多时候大王只是他的一个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