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风来风往 » 第二章(1)黑泥村

第二章(1)黑泥村

    六十年代初的中国,虽然已从三年灾害中恢复过来,但吃饭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吃不饱饭仍是大家最害怕的事。

    在东北有一个叫黑泥村的地方,因地势低洼、黑土泥泞多水而得名。黑土本就富含营养,再加之这里多河富水,种什么都很容易生长。随便撒些种子,不闻不问自己就能长出果实。

    这个村子是什么时候有的,村里的老人也说不清楚。不过自打有这个村子以来,这里既没旱过、也没涝过,始终风调雨顺,就算三年灾害期间,这里也没受啥影响。正是因为这里的人几乎没挨过饿,所以吃饭这件事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大家最关心的。

    黑泥村有一条非常有名的河叫做灵河。它是华北平原上太河的一个支流。这里的人虽然说不清黑泥村的来龙去脉,但对灵河的传说却耳熟能详。

    据传明万历年间,黑泥村是汉族和女真族共同居住的地方。由于女真族是游牧民族,这里总是人来人往。一天,村里来了一对男女,男人叫阿不罕,女人叫阿亚。一起来的还有男人的老母亲。他们在靠近灵河边的地方找到了一个废弃已久的房子,便住了进去。

    后来,阿不罕去参军,据说是跟随努尔哈赤的军队北上,一走很多年,杳无音讯,直到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也没有回来。阿亚认定,丈夫可能已经战死沙场,便萌生了投河自尽的想法,但一想到还有老人需要供养,便打消念头,又独自供养老人多年。

    一天早上,天还未亮,老太太突然坐了起来,急匆匆地把阿亚叫醒,说自己刚才做了个梦,梦到阿不罕很快会回来,还说自己走了以后,让阿亚一定等他回来。还没等阿亚开口,盘坐在床上的老太太,眼睛一闭,驾鹤西去了。阿亚知道,老太太这是感觉到自己马上要走了,用了最后一口气嘱咐她要好好活着,瞬间泪如泉涌、泣不成声。

    阿亚把老太太安葬后,来到灵河边,看着平静的河水,一时悲从中来,纵身一跃,扎进河里。

    阿亚在河里挣扎了一会,便两眼一黑,昏死过去。她在缓缓下沉的过程中,慢慢恢复了一点意识。她看见远处一双银白大眼不断靠近,直到看清是一条巨大的青龙。那青龙没有鳞片,却浑身泛着白光。青龙来到阿亚面前,突然向下游去,用背接住阿亚,将她驮出水面。

    在岸边,青龙化身成一个老人。虽然老人穿着古时的衣服,但阿亚还是一眼认出了这是自己死去的婆婆。老太太看着她,非常生气,说:“你怎么不听话呢?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还差这两年?阿不罕会回来的!我到了日子不得不走,你的福气还在后面!”

    阿亚正要说话,突然醒了过来,发现自己正躺在岸边。原来是个梦,她正纳闷,但看了看自己浑身湿透的衣服,又确信刚才那一定不是梦。于是,她高兴地回了家。

    两年后,努尔哈赤率部相继攻克多个城市,进入灵河流域后,在离黑泥村不远的翰林建都。阿不罕果然骑着战马,一身戎装回到黑泥村。

    阿亚把两年前投河做梦的事告诉阿不罕。男人听后心里一惊。两年前,阿不罕在一场战役中受了重伤,几乎丧命,在养伤期间,经常梦到一条巨大的青龙。那条青龙总是绕着他飞来飞去,但从来没有化成人形。他这才反应过来,那可能是自己的母亲。阿亚带着阿不罕去跪拜了母亲的坟墓。两人又到灵河边,向河中跪拜,当天就一起离开了村子。

    后来,河里有龙的事被传开了,经常有人来灵河边求神祈福。

    久而久之,大家都觉得黑泥村是块福地。这里庄稼长得好,没人会想到是因为黑土与富水的地理优势,大家都深信是神灵的缘故。和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道理一样。因为村里人都深信,黑泥村受神灵庇护,进而觉得自己也受神灵眷顾。

    由于长期受这种思想的影响,黑泥村人形成了独特的人格特性。因为敬畏神灵,黑泥村人纯良、温厚,嫉恶如仇,深信善恶有报。但也因为神灵庇护,黑泥村人有些不求上进,遇见难事总觉得天注定,喜欢认命。很多人甚至非常迷信,一点点小事也总能往神灵、往天上联想。所以,在黑泥村,大家最害怕的事不是吃不饱饭,而是受到神灵的惩罚。

    那时候,黄泥村人有个习惯,就是吃完晚饭总要去村口的大柳树下扎堆。这个习惯源于村里的一个老人。这个老人姓刘,但大家都叫她何老太。何老太从小父母双亡,很小就离开黑泥村投奔了亲戚,长大后又嫁回黑泥村。她的丈夫身体不好,两人一直没有孩子,但一直很恩爱。

    六十岁那年,她的丈夫因病去世。她受了很大刺激,从此精神时好时坏,常常一个人自言自语。后来有一天,她突然说自己是何仙姑下凡,逢人便要给人算算。起初的几年,她大多时候还算正常,说了很多事都得到了验证,大家越来越信她。何老太的名号就传开了。可后来,随着年岁的增长,她的精神每况愈下,经常犯糊涂,说的话越来越夸张,也都不太准了,大家便不再信了。、

    虽然不再信,但由于何老太无儿无女,人缘不错,大家生活上都很照顾。不犯糊涂的时候,大家见她也常常扯扯闲篇、拉拉家常。

    后来有一天傍晚,何老太自己溜达到村口,在几颗柳树下踱步,突然开口唱起了小曲儿,边唱还边比划,有模有样。此后,何老太经常傍晚的时候来村口柳树下唱小曲儿,种类繁多,还不重样,声音悠扬,全在调上,没几年功夫唱不出来这味儿。

    大家奇怪,何老太从来没学过唱曲儿,怎么一下子会这么多曲子,而且唱得有模有样。大家就猜测,可能是何老太身上的何仙姑走了之后,又来了一个会唱曲儿的神仙。因为村里人白天干完活,晚饭后也没有什么娱乐活动,没事的时候,就三五成群地到村口柳树下听何老太唱曲儿。时间长了,这就成了一个习惯。

    再后来,国家搞社会主义教育,出了个规定,意思是唱戏不能唱带鬼神儿的。虽然何老太唱的曲里不带鬼神,但是她唱曲儿这个事,背后总会让人联想到鬼神。所以村委员便叫停了这件事。

    何老太虽然不再唱了,但是村里男女老幼吃完晚饭,总喜欢去村口扎堆这个习惯却延续了下来。尤其是夏天,一到傍晚,那里便有人聚在一起了,直到深夜,还有人在闲聊。大家聊的话题,无外乎家长里短、国家大事和怪力乱神。若是非得排个名次,神鬼之事始终是大家最感兴趣的话题。很多人害怕,却总是想听。

    一晃很多年过去,村里那一代的老人相继离开,只有何老太还活着,但是没有人记得她已经多少岁了。往小了说,八十多。多数人觉得,九十多。还有一部分人非常肯定地说,她已经一百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