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农民的崽 » 中学

中学

    天江源县因天江源头而得名,在瑶族乡的万山峻岭之中无数涓涓细流如同大自然的千百条生命血管注入圣水河,

    滋润着长达三百多公里的水云乡民,同邻县的湖水河相拥在水云环岛汇聚成了天江省的母亲河天江,

    孕育着30多万平方公里的天江大地和7000多万的天江百姓,造就了“天江有才、人杰地灵”的盛名。

    具有“天尾越头”之称的天江源县,拥有2200多年的历史,处在天越山脉腹地的水云山麓,正是古代游客所立志必达之处,亦是古代帝王的过化之地,

    世代还流传着帝王与天妃的爱情壮举,天帝东巡数年,却因病而亡,无法归乡,葬于天越之野。

    天妃思念至极,寻夫而泣,泪洒山竹,竹上瞬间十彩斑然,水云山麓一夜惊现天妃竹之美景。

    天妃思君未见君,为随君而去,遂投入天江而寻夫,世人感动至深,皆为悼念。

    另为天江源百姓世代传颂的还有“忠、诚”随主而殉的壮举,

    天帝卒于天越后,他的两员大将“忠”和“诚”自惭护主有失,也自决殉主。

    后人感叹“天妃”对爱情的真贞和“忠、诚”两将对主人的追殉,遂建三座庙于水云山南麓之间,分别命名为“天妃庙”、“忠”庙、“诚”庙世代祭拜、以示后人。

    自唐朝开始,三座古庙所包围的区域则是天江源县人口密集区和耕种区,遂慢慢形成了全县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中心,成为县城所在地,

    天江源第一中学就坐落在县城的西北侧,是全省最先成立的县立中学之一。

    “糍粑,走啦!”

    我正在二楼的睡房里盯着打包好的被褥和凉席发愁,听到小哥的声音后立马走到阳台向其挥手,

    “来啦!”

    二婶带着小哥已经站在岔路口望着这边,身旁的行李犹如宠物般绕在他们周围,待我跑进屋,姐已经上到二楼催促,

    我们俩的东西着实有点多,皮箱、被褥、凉席、桶、脸盆都是两套,外加姐的一大袋书,好不容易挪到了门外,姐把东西往地上一丢,

    “等一下,我去把所有的门窗都锁死,这一去得一个月才回得来,”

    说完又跑了进去,这时候元伯开着手扶拖拉机“突突突”的停在了岔路口。

    元伯原名叫颜福元,虽然已经六十出头,在参加抗美援朝战斗中还受过伤,大腿及腹部被燃烧弹灼伤过,左边耳朵在潜伏时被冻坏,只有右耳能够听到声音,

    但就像众多从炮火中爬出来的人一样,元伯不仅身体硬朗,每天还充满着激情,只要村里有什么事需要他,随叫随到,他的年纪虽然跟我的爷爷差不多,但全村人不管男女老少习惯叫他元伯,大家对他很尊重。

    他的习惯是每天起床用冷水冲澡,一年四季雷打不动,他经常跟村里人说,每当水淋在头上的刹那,

    就仿佛看到了活生生被冻死的班长和战友,那时他是班里年纪最小的,班长脱下自己的衣服套在他身上救了他的命,而班长却变成了冰雕,

    每当说到这时,元伯老泪纵横,哭到抽搐,村里人也跟着他掉眼泪。

    他不断提醒自己,为了牺牲的班长和战友也要继续活着,每年都要给班长和战友家里寄钱,为了能多点收入,自己啥苦力活都接。

    元伯的手扶拖拉机是村里唯一的一辆载客往返县城的车,拉人的车几乎都被大村的人垄断,面对别人的霸道,

    他不信这个邪,为了给村里人带来方便,不惜一个人拿着菜刀对大村的二十多个人,一句“老子跟美国姥拼命的时候你们连胚胎都还不是”把对方吓得谁都不敢动。

    每周固定拉一次村里的人前往县城,而且跟大伙说好,有钱就随便给点,没有就不拿,全村人都为之感动,

    于是他家里经常会莫名的出现青菜、鸡蛋、红薯、泥鳅甚至猪肉,

    他知道,这是村里人偷偷送的,然后几乎尽数转给几位五保户和有困难的家庭。

    我和小哥配合元伯先帮卖东西的老人家上车,搀扶他们站到最前面,方便抓住扶杆,待其他人都上去后,整个车已爆满,

    元伯在关门拉栓的同时喊道,

    “请大伙路上抓紧,相互间扯着一下”,

    绕到了车头左手按下减压杆,右手插入摇把开始转动,整个车头随着元伯全身的晃动上下摇摆,犹如巨龙出洞,猛虎出山,

    一阵“突突突”的狂响,一切准备就绪,元伯坐上驾驶位,拉手柄、拨档、再拉手柄,待启动,两手一压,车头一翘,换挡,拖拉机瞬间犹如一匹昂首奋蹄的骏马全力驰行。

    后车箱有一条缝,长约50公分、宽15公分,大伙都很默契的相互提醒,你拉着我我跩着你,深怕一不小心脚落下去当了刹车,

    拖拉机疾驰时透车很快驶出村口,两边的桉树彷如一个个军容严整、士气高昂的卫兵肃立于阅兵道,接受着检阅,

    我无心感受,扭过头找寻着自家房子,从清晰变模糊直到消逝,回头之际,与小哥眼神相遇,目光同愁、心照不宣,

    这种离别之情从此年年依旧,一年比一年愈烈,困惑与期待,终究敌不过迷茫,

    离开家乡未来等着我们的将是何许世界?何许生活?

    一刻钟的功夫就到了。县汽车站的大门破旧不堪,上面挂着“天江源汽车站”的灯光牌摇摇欲坠,对应着下面的水泥地面未等牌子砸下来已漏出一大一小两个积水的洞,

    每辆车进出都需小心翼翼,左右摇晃缓慢而行,彷如戏剧撩幕出场的角。

    站口设置的是单车通行,所有的车均需排队出入,自然便出现加塞的情况。

    进站的许多车索性直接在门口排队时就让乘客下车,貌似开闸泄洪,几辆“慢慢游”见准时机冲了过来,仿佛投石堵坝,

    瞬间把仅有的空间填得水泄不通,终究不搭车的人占大部分,于是又出现人从车间缝挤出,犹如堤垮水涌。

    元伯的手扶拖拉机不允许进站,习惯在距离车站还有一百多米的地方停下,让村里人少走路,下了车绕几步就可到天江源大道,打车方便。

    我和小哥协助元伯把车门打开,跳下去转过来帮助大家下东西,元伯则在旁边叼上一根天江,左手盖住火机和烟头上端,点着后深吸一口,烟雾贴着上嘴唇像两条白蚯蚓钻进鼻孔,随后嘴唇圆鼓着前伸,一个圈接一个圈徐徐而上。

    “糍粑,小二,你们是村里的骄傲,可得好好读书,我看好你们!”

    我和小哥都大声的应了他,

    “好嘞,放心,元伯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