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方死方生 » 第十七章 灵符

第十七章 灵符

    “来灵台一旬了,还没见识过缩地符阵,真像是来了个假的灵台!”

    徐文卷边走边碎碎念,他哥哥姐姐一向说灵台的缩地符阵是一绝。他们二人正在去讲斋的路上。五门大课里,有一门便是灵符。今日正式这门课开讲前,安排的一次大讲座。

    “这缩地阵应该不是灵台所独有吧?”

    “但也差不离了,这东西费时费力,除了把它捣鼓出来的灵台,目前也就只在边疆哨所、营垒布置了缩地符阵,方便传递军情。那真是能一日万里了……”

    “怎么,当真是能缩地成寸?难道比夏日里顺烟江而下还快……!”

    徐文卷迎面向也正匆匆往讲斋走的蓟宣问好,“蓟少监。”

    蓟宣亦回以一揖,便径自往讲斋走了。

    徐文卷回头却见孟灼因瞪大了眼睛看着乌袍的蓟宣消失在回廊处,然后一脸怪异地问他:“……他就是今天讲课的蓟少监?”

    虽然脸上多了两个大黑眼圈儿,但分明就是五仙庙里一同被抓的那个缁衣少年啊。

    徐文卷奇怪道:“怎么了,那还能有假?那叫什么……英雄出少年,哥,你别看人家也才比我们大个几岁,就看轻了,人家已经……”

    后来徐文卷叨叨了啥,连带着课上蓟宣讲的什么,孟灼因都心不在焉了。重见这少年,他的记忆又回到了大半月前五仙庙的惊魂一夜。现在想来真是心有余悸,幸亏当时审问时他全都据实以告,不然被这“内奸”一看,岂不是坐个“证不言情”,逮个正着?不过他蓟宣一个不管治安的灵台少监,混进去干嘛……

    讲斋里,蓟宣在台上讲得深入浅出,徐文卷听得到认真,还时不时做笔记。

    “……灵人使用灵气、灵感,就如人使用四肢、五感一样自然。不必拘于符文、科仪,随心所欲便可引导、挪用天地灵气。所以‘灵符’的意义,恕我冒昧,就好比人瘸了腿,便拄一根拐杖,这拐杖虽然没有人腿灵活,却也堪用。灵符正是平人的‘拐杖’。

    “‘一点灵光,通天彻地,精神所寓,何者非符?’[①]用朱墨纸笔,只是因为其便捷,这一点上,实在该叩谢蔡敬仲[⑤]造纸。灵人以灵气灌注毫端,循着灵感而绘,最后一步以少量灵气顿笔,画成符脚,尤为关键,被称为‘点灵’。使用时一拍符文,符脚处的微末灵气受到震动,便遵循着符文曲折上行,引得环境中灵气相呼应,便可达到相应效果。

    “此处为诸位演示一下留声符……”

    讲斋中人大多是没有灵脉的新生,一个个目不转睛,都不自觉伸长了脖子。

    蓟宣提起羊毫笔,蘸上朱砂墨,凝神定气了一会,便在黄表纸上笔走龙蛇,画了一通鬼画符。笔未停,左手掐诀压纸,随口念道:“天无忌,地无忌,年月无忌,日时无忌,阴阳无忌,百无禁忌。[②]”随后笔势走尽,挽了个剑秋。

    接着蓟宣拿起这黄符纸,拍在了墙上,讲斋中众人便再度闻得“天无忌,地无忌,年月无忌……”一丝一毫的语气都一样。

    往年这环节便是众人焦点,今年因为缩地阵坏了,许多新生还没见识过灵符,一时间更是惊艳。

    ——然而有个人却一直在那揉眼睛,揉得眼睛都红了,睁大了眼珠子去瞧那留声符,闭一闭又睁开,还不是转头看看四面。

    徐文卷偷偷拉了拉孟灼因的袖子,声音细若蚊呐:“哥,虽然很神奇,但是也不用感动得流泪啊……”

    孟灼因这才回神,才发现众人都盯着自己,台上的蓟宣也看着自己,一时间闹了个大红脸,好不尴尬,干脆报以一笑,便拍起掌来。随之也零零散散有些掌声跟着,最后竟然成了满堂喝彩,掌声雷鸣,堪比勾栏里一曲谢幕。

    这下换得蓟宣在台上干咳数声,颇有些不知所措了。

    毕竟孟灼因的宗旨向来是,我有你也有,既然自己已经尴尬了,那就把别人拉下水一起尴尬。

    孟灼因悄悄对徐文卷道:“别鬼扯,我问你,你刚才看见那符上有什么别的东西吗?”

    “哪有什么暗箱,就是他刚才画的符文啊。”徐文卷心道,自己这舍友哪里都好,就是以貌取人,还这么固执,这么怀疑蓟宣的才能,竟然还疑心这是骗术……

    孟灼因哪里知道徐文卷心里的小九九,正暗自思量。他方才的失态,其实是因为视野中突然出现了诡异的东西,骇得他一时都想去找个眼科先生了——他看见蓟宣拍符的刹那,那符文四周竟然隐隐地流转起奇异的波纹,看不清轨迹变化,只觉得似云气似烟雾,似神光似阴影,又似动似静,似实似虚,实在是莫测高深。

    这么一打岔,孟灼因倒是能静下心来听讲了。

    蓟宣像有鬼追着似的,还不等掌声息了,立刻就继续讲,“其实这留声符背后,还有个颇为感伤的故事。这位创制留声符的前辈,乃是早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于是时常摹仿爱子的相貌、声音,聊以慰藉。

    “‘长夜不开挑孤灯,音容如在慰残生。’后来这位前辈死后,人们在其居所内发现了上万张灵符,符文各异,因为灵人画符都是随心境、灵感而行,并无定法。人们整理了这些符,把其中出现最多的一种,也就是最为稳定、成功率最高的一种,定为留声符的体例。

    “我们现在的符书上,大多数的符文,都是这样来的。又剔除了许多赘笔、提倡‘七戒五忌’,灵符基本百试百灵。符术发展至今,许多灵人也好用纸符。毕竟,符文就好像一个已经设计好的指令,画好符就如同打包好了一段术法,使用时不必再分神引气,方便快捷……

    “有些灵符不拘何种灵气,比如这留声符,只是用不同灵气效果可能有差异,就好比用软绡抽人和用鞭子抽人,用质偏虚的火灵气画大抵比不上用偏实的金灵气画;有些灵符则只能用特定的灵气去画……”

    ……

    孟灼因仔细听了确实被引起了兴趣,蓟宣对书上装腔作势、繁琐无聊的概论全不问津;讲的多是切中要害的事情,又引喻得当,十分形象。

    毕竟书上翻开是这样:

    “符者,天地之真信,人皆假之以朱墨纸笔……”

    “符者,阴阳契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③]

    ……看得实在令人倒胃口。

    “接下来容我再为诸位介绍一下在灵台已经广泛使用的缩地符。

    “缩地符为土系灵符,由两符组成,分别放置,两符所在彼此联结,灵气以地为媒介,在此地催动后,迈步便是彼地……”

    比费长房的缩地成寸还方便呢。只是缺点也很明显,符附着的灵气十分微末,只能短距离使用,仅一对缩地符,目前能跨越的最远距离是三里地。

    蓟宣说着,忽然宕开一笔:“诸位了解阵法吗?阵法起源于戎事,所谓排兵布阵是也。九地各有所宜,阵法发展以后,并不只限于人的排布,还糅合了环境,如石阵、干湿沼地等等,甚至风向、雨雪量。天时地利人和,一场东风,不亚于一支劲旅。

    “布阵一道,在于以静制动,虚虚实实,由许多固定的灵气节点,互相往来传递,铺开一张大网。以前的阵法多由灵人催动,但阵法与灵符的结合古已有之,只是一直未受重视。我在一些古人研究的基础上,改良测试后,形成了现在的符阵。

    “阵法广大、稳定,而灵符好在便捷、人人皆可用,二者并用更是绝配。灵符的使用范围、能量、成功率都随之水涨船高;而许多以往需要多人合作的阵法也可以简单催动了……正如灵台的缩地符阵。”

    灵台百亩地,除去一座薤露林,一座鸣蛩林,其余各个主要院落皆有缩地台,可谓旋踵而至。

    ……

    “前些日子因为缩地台过载,节点损坏,我数日来一直与僚友连夜画符……”蓟宣说着,睡眠不足的脸上竟带出点笑意来,看得徐文卷都觉得他怕是有些问题。

    “……这之中,我发现如果用特制的涂料,平人照着画出来的符,只要最后交由灵人点灵后,也可以正常使用。于是我和众位僚友马不停蹄,放下了维修缩地台的功夫,先花了几个日夜测试,现在可以说,这种符,成功之率,已有八、九分。”

    这可真是令众人讶然,激动不已了。

    孟灼因听见旁边不乏有人兴奋道“改天我也画张试试”,更多的则是“……这样一来,又是一项不亚于纺织的生民之计啊!”“要是有许多百姓也能以画符为生,灵符的产量翻上来,那以后在天下各地设符阵,更是顺水推舟了。”“符阵遍地开花,上古灵气繁荣的景象重现,不远矣。”……

    “其实灵气存于天地山川间,画灵符,也如用火、治陶、冶金等技术一般,只要运用得当,即使并非人人能生火、砍柴、打铁,却人人都能受益于此。”蓟宣语气平和,眼袋青紫,眼中却是光彩熠熠,“以后人人能画符,人人能用符。对灵气的运用,正在从灵人身上独立出来,正如上古的‘火正’之官早已不存;只要我们足够了解它们了,神秘便不存,便能够运用它们……‘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④]”

    孟灼因隐隐觉得这想法有些危险。日上中天,他却觉得骨头有点冷……他觉得蓟宣与他以往所见的灵人十分不同,他甚至有点不像个灵人。他非但不厌世,反而有些积极入世。

    听闻他是由灵台扶养长大。大概性相远,而习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