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小郭成在人生关键时期的选择,让水深火热中的玉才逃离了苦海,也让自家的生活有了根本的改善。相较于玉才家,春生家的生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首先是老舅乃顺参加工作、然后接连着清芬、长贵和清芳先后去地毯厂上班,现在家庭的主要花销就集中在清洋和清泽两个孩子上学的花销上。春生干瓦工大工每天能挣十元钱,韩老婶每天在家弄地、弄菜园子,收拾家务。清芬和清芳在毯厂扎活每天能挣8元钱,他俩想把上班挣来的工资交给父母,但韩老婶让俩孩子先后在乡信用社开了存折,挣来的钱都存起来,作为将来的嫁妆,两个女儿很听话、也很孝顺,时不时地买些菜和肉改善家里伙食,以前只有过年才能吃到的猪肉,现在几乎每个月都能吃上一回。

    的确,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开化了,条条大路通罗马,不是只有勤学苦读才能出人头地,只要辛勤工作、或是敢闯敢干都能养活自己。大蒲洼的工厂也渐渐增多了,乡政府招商引资,从外地引来了服装厂、农药厂、家具厂......这些厂子都要招工,因此很多学生或是由于家庭困难、或是由于学业困难而选择了半路辍学,走进了工厂。

    在清远县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蒲洼、清远、杨家坨,自古至今三大魔。话中三个地方分别指清远县的大蒲洼乡、清远镇和杨家坨镇,而三大魔指这三个地方的人不服管制,给社会安定团结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换言之就是三个地方的人心不古、世风日下,人们常常会做些违法乱纪的事。

    大蒲洼乡,地处清远县最北部,也是整个望京市的最北部,紧邻冀州。历朝历代省际交界的治安都不好,是个“三不管”的地方。大蒲洼村又紧邻301国道,便利的交通以及人们活跃的思想让当地在改革之初就涌现了不少小企业,像八间房刘大拿那样的人物有那么几个。大蒲洼村自从被定为乡政府所在地后,村中外来人口越来越多,人心也日渐浮躁,其他村的百姓都有句口头禅:蒲洼街里的人不好斗呀!

    清远镇,在百姓口中一直被称作“清城”,在日伪统治时期,由于清远镇有火车通过,交通比较发达,县政府从城关镇迁到了这里,清远镇也随之兴旺起来。清城这个地方又是回汉混居地,人均文化水平很低,思想道德素质更低,一直是清远县犯罪的高发区。

    杨家坨镇,,地处清远县最南端,与望京市接壤,当地人的思想前卫、经济意识较强,改革开放后小作坊、小企业像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由于当地做买卖的很多,投机倒把案件时有发生,治安也比较混乱,春生的二姐就嫁到了这个乡镇。

    龙生九子,九子各异。在清远这片狭长的土地上,由于受封建意识的长期影响,改革开放后发展又不和谐统一,造成了当地人们的意识形态差异很大。就拿我们故事发生地的大蒲洼乡来说,蒲洼村和周边十几个村子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尽相同。

    在1990年的大蒲洼乡,每家每户几乎都有电视机了,条件好的家庭可能会有一台17寸或21寸的彩色电视机。四高台村委会院里那台电视机早已损毁,留下的只是下面那根洋灰管、上面的铁箱子以及墙外的高高的天线杆。

    清远县已有了自己的电视台,每晚八点会准时播放香港电视连续剧《射雕英雄传》,主演黄日华和翁美玲深深地吸引了无数的少男少女,大街小巷传唱着让人听不懂的粤语歌曲《铁血丹心》,孩子们的书本上贴着港台明星的照片彩贴......

    四高台村,和清洋一届的小学生有二十多个,小升初的时候流失了郭成等几个学生,其余的都进入了大蒲洼乡中。

    原大蒲洼乡中校长张克坤已荣升大蒲洼乡总校长,管理整个大蒲洼乡的教育教学工作。现乡中校长由原副校长董宝华继任,刘大拿现任乡中副校长,管理着学校的总务和自己的地毯厂。

    大蒲洼乡中的校舍在这几年焕然一新,从南到北是六排清一色的红砖大瓦房,前三排是学生教室,第四排是教师办公室,最后两排单独成院,是校办工厂,还有一排西厢房是实验室和器材室。学校的桌椅板凳都是崭新的,一切教学设备几乎都是这几年更新的,这和校办工厂有着直接的关系。

    校园最南排是初一年级的教室,初一分为四个班,清泽和五个本村同学分在了一班,郭凡等四人在二班,清洋分在三班,同班还有村里的李明菲、李伟、张秀娟、郭金栋四个小学同学。新的学校,新的老师,新的班级,新的同学让这些初一新生感到一切都是新鲜的。一班的班主任姓韩,是个40多岁的英语男老师,有些谢顶;二班班主任是个30来岁教数学的女老师;三班班主任是个语文老师,叫王铁,除了名字给人一种很硬的感觉外,王老师的外表也焕发着一种阳刚气质;四班的班主任是一个50岁姓刘的老太太,教三、四班数学。

    王铁老师已经30岁了,在四个班主任中是最引人瞩目的,他身高约1.75米,可能是经常锻炼的缘故,全身上下没有一点赘肉,就像个20岁的小伙子。瘦削的脸上戴着一副近视眼镜,说起话来文绉绉,上课时经常穿着白西装、黑裤子,脚踩一双锃亮的皮鞋,最醒目的是他经常打着一条黄褐色的花领带,亮丽的外表、精神的穿搭让很多情窦初开的女生为之倾倒。开学的第三天下午,王铁老师找到了韩清洋,说起想让清洋当学习委员的想法。

    “王老师,我没想过当什么学习委员,学习委员要干什么我都不知道呀?”

    “清洋,是这么一回事,这次小升初的成绩你是全校第一,听同学说你小学时一直当班长,我原本也想让你当这个班的班长,但我觉得你是从四高台小学过来的,班上大蒲洼本村的学生太多,我怕你管不了他们,所以我想让你当学习委员,让严小超当这个班长,你知道严小超吗?她在小学也当过班长,而且她大姐是咱们学校的老师,你明白吗?”

    “王老师,真没事,其实我没想过当什么班长和学习委员,我进不进班委会都行。”

    “好!你这么说我就放心了,后面有机会你协助严小超做一下班里工作,行吗?”

    “没问题,您让我干什么都行,只要能为咱班出力,我都愿意!”

    当天下午,王老师找了班里几个同学谈话。第四天下午的班会课,王老师宣布了班委会的成员。严小超是班长,清洋是学习委员,兼任副班长,杨宏伟任体育委员,李明菲任卫生委员,刘卫华任纪律委员,三班的班委会就这样成立了。

    那天放学后,清洋、明菲还有五六个小伙伴一同骑车回家,李明菲马上把清洋当副班长和学习委员的事情宣布了,结果被同村的几个发小统一的称呼为“班副”,唉,班长就班长呗,偏偏加了一个副字,而且被这群小学同学称作班副,还被大家嘻嘻哈哈地拿着开玩笑,韩清洋很无奈。

    初中的学习相对于小学而言,科目增多了、节奏也快了很多,而且课程难度比小学增加了。以前小学的文化课只有语文和数学,后来加了思想品德课,剩下的音体美都是欢乐时光了。现在到了初中,不仅要学习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四门主科,而且要学习几门副科,据说初二还会加物理,初三还要加化学。

    王铁老师教三、四班语文课,他的教学水平很高,得到全年级老师的一致认可,但平时几乎看不到王老师的笑容,他总给人一种怀才不遇的感觉。数学刘老师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教学经验很丰富,总能把数学问题讲得很明白、很透彻。教政治的赵老师也是个中年妇女,满脸的横丝肉,兼任着学校的德育主任,谁也不敢在她的课上违反纪律。最不如人意的要英语了,三班和四班开学第一周没有英语老师,后来董校长找了一个叫李凤娟的代课老师,让她教三、四班的英语,这一教可是不得了,三、四班的英语都被李老师带到茄子地里了。

    凤娟老师不懂英语音标,而且发音很不标准,有时甚至会读错单词,不过李老师知错能改,总会主动纠正自己之前发音的错误。即使这样,学生们到了初二学音标的时候还是发现有很多教错的地方,而且后续学习相当吃力。

    清洋一直按照李老师教的来学,二丫坐在清洋前排,总回过头来提示清洋的错误。因为二丫的大姐李明华已经上高中,每晚看妹妹的学习情况,总会指出英语老师教学上的问题。

    期中考试后,学校公布了考试成绩,清洋考了全年级总分第一名,清泽考了年级第四,严小超考了年级第九、二丫考了年级第十。从此,年级的同学们都认识了清洋和清泽两兄弟。王铁老师也很高兴,班里进入年级前十名有三个,真是给自己长了脸。但是有学生私下找王老师,报告班长严小超在考英语、政治和语文的考场里带小纸条抄袭,这件事让王老师心里很郁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