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清城遗梦 » 第三十五章

第三十五章

    199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三,高二年级的学生结束了寒假生活,在傍晚前返回了校园。赵树森老师在晚自习时找到了韩清洋,告诉他这学期年级要进行大约半年的化学特长生培训,因为韩清洋的化学成绩在五班一直是第一,所以有幸被选中、参加这期培训。

    周一下午第三节课,8个高二年级的学生在西三楼化学实验室开始了每周两次的化学培训。主讲教师是崔宏斌主任,他讲的内容与高中知识毫无关联,都是一些大学的化学知识。譬如在第一节课他就讲了原子结构,包括原子核中质子和中子的状态,原子核外电子云的分布状态,课程内容让这些学生听得一头雾水。

    听课来的是1-6班的学生,只有一班和二班每班有两个学生参加,3-6班每班只有一名学生。六班来的是罗慧敏,其中只有她和清洋是师范班的学生。一班那个总考年级第一的胡新也来了,胡新这个男生很有特点,他身材瘦小,戴着一副高度的近视镜,长着一张娃娃脸,却满头的花白头发。胡新很健谈,上课就坐在韩清洋的右边,当崔主任让大家讨论得时候,就和清洋聊了起来。

    “你说崔老师讲的这些知识有用吗?”胡新问韩清洋。

    “我觉得也就竞赛有用,高考都用不上。”

    “崔主任让你俩讨论,你们闲聊什么呢?”坐在一旁的罗慧敏插嘴道。

    “哦,我们说八个人就你这么一个女生,还长得那么漂亮!”

    “韩清洋!你真讨厌,没想到一分班你也学坏了!”

    “哈哈哈......”三个人一齐小声乐起来。

    “来,韩清洋,你来回答刚才的问题!”

    “崔老师,我还没考虑好呢!”

    “没想好就开始说闲话,下次注意点!坐下!”

    “是!崔老师。”

    培训班的课程枯燥又无味,根本不接地气,弄得这八个学生百无聊赖,韩清洋甚至产生了逃课的想法,当他把自己的想法和左边的罗慧敏、右边的胡新一说,俩人居然都有同感,但碍于崔主任的淫威,一群孩子只能乖乖听课,机械的填鸭。

    周三下午第三节课,枯燥无味的培训课程又开始了,在忍受了45分钟后,8个孩子终于可以喘口气了。

    “韩清洋,你将来想学什么?”胡新在楼道里又打开了话匣子。

    “我还没想好呢!反正将来都是当老师,教哪科都差不多,我想教语文,但据说咱们理科在高考后报志愿时不能报汉语言文学,所以我还没想好学什么。”

    “唉!要不你和我一样,将来咱们学计算机,怎么样?”

    “计算机,我都没摸过,也不了解啊!”

    “嘿!我爸去年买了一台,就放在他卧室里,过年的时候我打开了,感觉那个东西真好玩,我将来就想学那个了。唉!你知道吗?前些天我用DOS系统编了个程序,让计算机唱歌了!”

    “真的吗?计算机还能唱歌?”

    “我不骗你,你还可以用计算机画图、干什么都行!”

    “对了,去年高二刚开学那阵,我在九班还帮着学校搬过计算机,从一楼搬到五楼,好沉啊!是不是咱们也能上计算机课?”

    “那是给高一新生开的计算机课,咱们估计赶不上了。如果你想玩,周六上午跟我回家,我爸那时候不在家,咱们可以玩会。”

    “我不去了,别把你家机器弄坏吧,我听说那个挺贵的。”

    “嗨!什么贵不贵的。对了,韩清洋,你们师范班怎么招了一届就不招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好像听说这届高一也有师范班。”

    “我知道怎么回事,”从厕所回来的罗慧敏听到俩人谈话,插嘴说,“这届师范班不是单独一个班,高一入学时就分到各个重点班了,重点班的学生也不知道谁是师范生,这是去年晓慧问了他爸才知道的。”

    “胡新,你们班的王晓慧学习行吗?”清洋问胡新。

    “不行,几次考试都是倒数第一。像她这种学生就应该上文科,也不知道怎么跑理科班了,而且还分到一班了。”

    “我听说晓慧她爸在教育局上班,中考才考了580多分。”罗慧敏说。

    “不可能吧!580多怎么能上师范班?”

    “开始我也不信,不过我后来又听王婷说,她们乡中有个男生原来报的师范班,后来又改成一中了,好像空出一个师范生指标,晓慧可能就是顶的这个指标。”

    “你们师范班的事听着怎这么乱乎啊!”胡新在一旁嘟囔着。

    “你们聊起没玩了!还上不上课?”崔主任一脸怨气的站在实验室门口,朝着八个学生叫嚷着。

    在培训班的学习中,清洋发现这个小胡新的确聪慧过人,崔主任讲的那些费解的大学知识都被他很快的理解、消化并吸收了。韩清洋和罗慧敏有不懂的知识都爱问胡新,胡新也总是耐心的解答,不过每当俩人弄明白这些问题,胡新总会补充一句:“这个问题就那么难解决吗?你只要用脑子接受这些知识,然后解题时把几个知识点提取出来不就行了吗?干嘛非要深究它的原理呢?”

    胡新的年龄比罗慧敏小两岁,比韩清洋还小了一年多,在交谈中才得知胡新在小学先后跳了两级,初中时参加过几次数学竞赛,而且在全国大赛中拿了奖。虽然大家平时称呼他为小胡,但他是韩清洋有生以来第一次见识到的智力超群的人,也第一次让自己感到了平庸。

    胡新是以全县中考总成绩第一名考进清远一中的,入学便分到了一班,一班的师资也是全年级最好的。冯校长教一班和二班的数学,他是一中的数学权威,虽然不到40岁,但已经评上了特级教师。平日里,冯校长的脾气很大,管理学生十分霸道。记得这届高二刚开学,高一新生也刚刚报到的时候,他在晚自习课间巡查小卖部,在一群学生中,他发现了三个男生正站在小卖部的柜台旁喝着啤酒,冯校长当时就怒发冲冠了。

    “你们仨,哪班的?”

    “你问我们哪班的干嘛?”

    “干嘛?学生能在课间喝啤酒吗?”

    “你说这是啤酒,我说这就是饮料,天这么热,我们喝点解解暑!”

    “你混蛋!”说着,冯校长上前抬手就给了这个和他抬杠的学生一个大嘴巴,然后揪住他的耳朵,喊着:“走,跟我去政教处!”

    这个学生被一记耳光打蒙了,被揪住耳朵也没反应过来,旁边一个高大的学生上前一推,把冯校长推倒了,三人趁乱逃出了小卖部,等冯校长爬起来、冲出小卖部再找这三个人,却已不见踪影了。

    冯校长一直骑着一台建设小80摩托上下班,摩托车的尺寸与冯校长矮小的身材很般配,他个子很矮,大概只有一米六,腿很短、脸却很长,一副高度近视大眼镜戴挂在脸上反而把长脸缩短了。虽然他腿短个子矮,但走起路来虎虎生风,而且速度不慢。他穿的皮鞋向来要钉上一个高高的胶皮后掌,然后在胶皮掌下再钉个铁后掌。只要在马路上或是楼道里,人们听到疾速脆响的走路声,多半是冯校长来了。

    冯校长教学水平高、脑瓜更好使,三个校长他最年轻,马校长和尚校长只要遇到点事都习惯和他商量,这些年他虽然一直是主抓教学的副校长,但只要是发生在学校里的事,他都管,而且都敢管、也爱管。这会碰到三个喝啤酒的学生,他又没压住怒火,又动手打了学生。

    被打的学生是清远二中考上一中普通班的高一新生,被打之后心里愤恨,于是摸清了冯校长的情况,然后趁他晚上骑着小80来校的途中,暗算了冯校长。这么有威严和权势的冯校长居然被学生打伤住进了医院,消息不仅惊动了一中的老师和学生,也惊动了教育局的领导。县公安局高度重视这个案件,成立专案组进行调查,真相很快浮出了水面,可是最终的处理结果却让人大跌眼镜。

    打人的学生是高一七班的,他伙同自己的两个初中同学在校门口附近蹲守,当发现冯校长骑着小80到了学校附近僻静之处时,几人蒙着面、手里拿着木棍对冯校长一顿疯狂的输出,结果可想而知。严重的脑震荡,左臂骨裂、脸上缝了几针,这个伤足够把几个学生送进大牢,但据说孩子家长是县委的领导,经过一连串的思想工作,最后双方和解了,打人的学生被转到清远三中,冯校长这顿打算是白挨了。

    自此以后,冯校长再也不去巡查小卖部或者平房宿舍了,他也一改往日打骂学生的激进作风,而是专心自己的教学工作了。

    冯校长的夫人姓甘,俩人是高中和大学的同学,虽然个子不高,但人长得很漂亮,拥有大大的眼睛、长长的秀发、丰满的身材。甘老师在一中也教数学,和冯校长一样,都是权威性的人物,一中的老师都说冯校长两口子挑了一中的数学大梁。冯校长的岳父是原教育局老甘局长,现已退休在家了。据说冯校长上学时就能说会道,工于心计,把甘老师哄得百依百顺。冯校长家里很穷,上大学都是老丈人家资助的,而且老丈人就这么一个独生女,俩人大学毕业后就被安排在县一中,结婚后不久就生下一个女儿。冯校长可以说是名利、财色兼收,妥妥的人生赢家。

    有时候人越顺风顺水,却越不满足。本应该心情恬淡的冯校长性情却非常暴戾,这次遇到个不长眼的学生,大大打消了他的气焰。让神情严肃、作风凶悍的他一时变得静若止水,这个变化让很多老师和学生无法适应。

    冯校长除了在之前有打骂学生的习惯之外,还有一个习惯就是爱送下晚自习的女老师回家。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送或所有时间都送,他把自己的晚自习和夫人的晚自习排在不同的日子,然后送几个他认为应该送的,其中就包括教五班的胡丽云老师。

    胡老师是从马庄中学调过来的,教学水平在一中算得上一般偏上,她的长相也如她的教学一样,没有太多的亮点。胡老师个子高高的,人长得偏瘦,留着齐耳短发,眼睛虽然不大,但人却很精神、很有气质,这些特点和冯校长夫人的外貌特点都形成了鲜明的反差。

    胡老师的爱人是一名海员,经常跑船到其他国家,有时候外出一次就一两个月。胡老师每次上晚自习都是独来独往。这个情况被冯校长知道后,他义不容辞,把胡老师的晚自习和自己调成了同频,而且每次下晚自习,都要亲自护送胡老师到家,这一点确是体现出领导对下属的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