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安平自传 » 15.烤鱼

15.烤鱼

    回到了安村,草原又成了我的整个世界,去西旗镇卖兽皮的队伍每隔十天左右就去一次,把安村人认为的“奢侈品”换成更踏实的粮食,我没有再去过,在村里帮忙做各种事。

    刘老豆的儿子已经带人做好了十三口大水缸,水缸肚子圆圆的,能装不少水,村里还存来没有过这么大的水缸,刘老豆的儿子说,西旗镇上的人都管这个叫“瓮”,于是我们也管水缸叫瓮,很多小孩子围着瓮看,好奇点的还会用手敲一敲,最后都被刘老豆的儿子像野狗护食那样赶跑了。

    我和几个小伙子被爹安排去给十三个瓮里挑水。

    水是从村子南边的水洼里打来的,自从我和安非爷爷察知大旱来临的消息后,这一片水洼就被严密地保护起来,洗衣服洗脚洗澡什么的一律不许,到现在,水洼里的水格外的干净。

    只是,和以前相比,这个镶嵌在安村草原上的明珠已经小了一圈了,池边的草还算丰茂,再往外一点,萎靡的气息就已经掩饰不住了。安村尚且如此,西边的玉台庄相比更甚,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早做准备。

    挑水的间隙,我在水边遇到了几个抓鱼的小孩,都是安村的后生,他们用小木棍在水边叉鱼,然后架起火来把鱼烤熟,图的是好玩,一人胡乱的啃两口就会扔掉,享受的是伙伴们一起玩的乐趣。

    烤熟的鱼腥气极大,正常人是绝不吃这东西的,习惯了大口吃肉的草原人总是会被鱼身上的细小骨刺扎到,浓烈的腥气也让人望而却步,所以一贯节俭的草原人才会任由小孩这么糟蹋鱼肉。

    草原上也从未有人鱼当食物。有些人称鱼为“草原神的弃子”,传说是因为做了坏事,被草原神放逐,因此这些鱼才会拥有与众不同的样貌。

    我想到了在西旗镇集市上看到的烤鱼。

    孩子们烤鱼,从来都是囫囵烤,既不清理鱼的内脏,也不怎么认真刮鱼鳞,还不舍的放盐,这能好吃才怪,要是像集市上那样做,应该也会很好吃吧。

    草原人的偏见让洼地里的鱼成群结队,肆无忌惮,如果三条鱼换一个度伦币的话,一个度伦币,两个度伦币,三个度伦币……

    我已经数不清了。

    抓鱼的小孩子里有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是老呆的女儿,叫小燕,因为老呆叔的原因,对我很是熟悉。

    “平娃哥,快来跟我们烤鱼。”

    “好呀,我来给你们帮忙。”

    我到的时候,他们已经抓到两条小鱼了。小孩中领头的叫星娃,是河娃舅舅的儿子,他腰上别着一把铁质的小腰刀,神气地指挥一众小孩抓鱼的抓鱼,垒造的垒灶,捡柴的捡柴,颇有几份小老大的威风。我看他们把抓到的鱼用石头拍死,然后用小刀把木棍削尖,从鱼嘴里插进去,架在火上烤,每隔一会,星娃就拿到嘴边尝一尝,熟了就吃,没熟就继续烤。

    烤好的鱼分给所有的小孩,小孩们一人撕一块,放在嘴里嚼,有一大半都吐出来。这也就是草原人不重视的鱼,浪费就浪费了,要是敢用兽肉这么玩,非得挨揍不可

    “平娃哥,你也吃呀?”燕娃子瞪着眼睛,把撕下来的一条鱼肉递给我,我笑呵呵的接过,然后放到嘴里品尝。

    嗯,果真不好吃。

    好容易咽下了鱼肉,我坐到星娃跟前,拍拍他的肩膀,说:“星娃,想不想吃更好吃的?”

    刚吐出几片鱼鳞的星娃一听这话,立马就点头,眼睛里都冒着神光,五六岁的年龄差距,让星娃对于我这个年龄的人说的话、做的事十分感兴趣。而且在他看来,这么多小孩都在,我独独问他,这不是承认了他在小孩中的“领导地位”么!

    多天真的小孩呀,我心里感叹道。

    “你现在帮我抓两条鱼过来,我给你烤更好吃的鱼。”

    “啊?也是烤鱼呀,那能有多好吃。”星娃的憧憬散了一大半。

    我从兜里掏出一块糖,在星娃跟前晃了晃。

    “平娃哥说好吃就肯定好吃。”

    “去吧。”我把糖丢给星娃,星娃立马扔进嘴里,嘿嘿一笑,亲自下水抓鱼去了。

    其他小孩当然也得到了一颗糖。于是捡柴、生火都有人抢着去干。

    生活还真是自在啊,只是这样一来,我兜里的糖就只剩一颗了,剩下的糖我从西旗镇回来的当天就都“奉献”给了小玉。

    等星娃抓上来两条鱼,我又向他借了小刀,在一帮小孩的注目下,刮干净鱼鳞,划开鱼的肚子取出所有的内脏,甚至还特别顺手的摘了鱼鳃,割了鱼鳍,最后用打来清水清洗。

    镇上买烤鱼的人好像就是这么处理的。

    “来,上火烤。”

    星娃和另外两个小孩听话的把处理好的鱼穿起来放在架子上。

    “平娃哥,这些为什么要挖掉呀。”燕子指着地上的内脏和鱼鳞问道。

    我洗干净手,摸摸燕子可爱的小脑袋,说:“因为那些都不好吃,把不好吃的挖掉了,剩下的鱼肉才好吃。”

    “哦。”

    燕子似懂非懂的点点头,其实我自己也不怎么明白,只是有样学样罢了。

    不一会,鱼烤出了肉香,我又问:“有盐吗?”

    所有的小孩都摇摇头,他们本来也就是烤鱼玩玩,没准备那么多。

    没有盐可不行,我立即起身,让小孩们看好火,自己回家里拿盐。安村人吃的盐,全都是用兽皮在西旗镇上换的,腌肉用的粗盐便宜,一张红羊皮就能换一大袋,但吃的细盐就贵了,一整张土狼皮才能换来一小罐盐,省着用的情况下,一家人能吃一年。

    前几天我们才从西旗镇上换了盐,所以现在家里并不缺盐。

    在鲜嫩的鱼肉上撒上盐巴,柴火慢慢把盐的咸味烤进鱼肉,白色慢慢变成金黄色,无时无刻不在诱惑着小孩们的味蕾。

    “咕嘟。”

    哪个小孩咽了口口水。

    “咕嘟、咕嘟、咕嘟……”

    好多小孩都在咽口水。

    “平娃哥,要不我来尝尝这鱼熟了没?”

    星娃仰着头询问我,他很想尝尝这鱼跟平时他们吃的有什么不一样。

    “行,小心烫,哈哈。”

    摘下一根穿鱼的棍子,小心地撕下来一块鱼肉,放在嘴里装模作样地品了品,“好像...好像...”

    “到底怎么样啊,星娃哥。”燕子急得直拽星娃的衣服。

    “好像确实挺好吃。”憋了半天,河娃也没给出个生动的评价,不过大家并不介意,好吃就已经够了。乘着大家还没反应过来,星娃又大大咬了一口,剩下的大家也不嫌烫,你一块我一块的把鱼肉撕了个干干净净,连还欠点火候的第二天鱼都瓜分干净,

    “小心鱼刺啊你们!”

    我没有去和孩子们抢,一旁的燕子有从她手里撕了一块给我。

    “平娃哥,给你。”

    我没有客气,鱼肉入嘴,没有了鱼鳞和内脏影响,鱼肉的口感好了很多,盐带来的鲜香味更是把口腔填的满满的。

    一句话,真好吃。我望着洼地里的鱼,这简直就是粮库啊。

    几天之内,我这种烤鱼的做法在村子里流传开,大部分人都夸这是个好法子,老呆更是趁此机会,证明让孩子多长见识的重要性,当然,夸他自己英明是重点。

    娘听到这个事情以后,大受启发,带着几个大婶去鱼塘边抓鱼,在家里换着法子做,最后琢磨出晒鱼干和腌鱼吃法,从此村里又多了一样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