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何心道 » 第二百七十八张:赵何应对

第二百七十八张:赵何应对

    其实,姜子良根本没想那么多。

    对于姜子良而言,什么荣华富贵,什么高官厚爵,都只是顺其自然而已。

    当初他只是觉得这世间有些无聊,恰好遇到了一个有些意思的人。

    被缠得没办法了,就半推半就多了一个师弟。

    他也没能想到,两个人就这么胡闹,竟然真的就做大了到如此地步。

    人在什么都没有的时候,想得乃是一日三餐,等到有了本钱,想的自然就会更多。

    否则那些身家千万的富豪为何从不停缓,依旧不知疲倦地赚取钱财?

    人这一辈子,要是普普通通衣食无忧地过,他们身家拿出一丢丢就足够了,可是他们已有的决定了他们必须继续向前。

    贪心和欲望是会随着本钱扩大的。

    赵飞廉自然也不能例外。

    本来当初只想占个地方当个土皇帝,占了几座小城之后,赵飞廉也确实胡天胡地了一番。

    但是过后,赵飞廉不可避免地升起了更多心思。

    就为了这个,姜子良才帮着他一路闯下了好大场面。

    到后来,就已经是纯粹的情分了。

    当初赵飞廉登基了之后,对待姜子良的态度也没有丝毫改变。

    虽说从一开始就是师兄弟,后来君臣名义定了,赵飞廉在别人面前端着架着,但是在两人私底下的时候,他依旧是没皮没脸表面嘻哈心里还是尊敬。

    从这方面上来说,赵飞廉也算是不忘初心。

    赵飞廉后来修炼上自作主张除了毛病,姜子良能孤身一人远赴昆仑帮他想法子续命,难不成就为了功劳?

    实际上也就是情分而已,姜子良早就功高盖主赏无可赏封无可封了,他只是希望,当初两人起家胡闹,最后也能两人一道走下去而已。

    不过,赵飞廉终究是没能撑下去太久,临终的时候,虽然赵飞廉也是语言有深意,但里头的一片真心也是不容怀疑。

    要是赵飞廉真个儿心狠,就应该埋伏下所有手里能动用的高手力量,一下子就把姜子良带着一起下去才最稳妥。

    不过是话语里点了一下,但真正的意思,就是尽量保着他家后辈血脉而已。

    估计赵飞廉也没能想到姜子良活了这么久。

    姜子良当初帮他想着法续命的时候,从魔门手里也是拿了不少好东西。

    这些好东西自然是功法和延年益寿的方子。

    要知道,魔门论起起源,可是实实在在的道家正宗一脉!

    论起延年养身,没有任何一个门派或是传承会比道门更加内行!

    别看魔门名声不怎么样,要不是道门对他们的态度,魔门也能算是名门正派的。

    姜子良得了这些个东西,和自己的修炼法门一印证,同出一脉的东西,不管怎么衍化,终究是能摸到脉络的。

    这才是姜子良能活两千多年的真正原因。

    道门的功法,非但只是两仪决和魔门那些秘传的东西,在建立起赵国这么大局面之中,姜子良不知浏览过多少所谓的顶尖秘藏。

    赵飞廉之死也是提供了这个契机,姜子良沉下心来把一干东西融会贯通,以两仪决为骨架,融合进去了好些七拐八拐的法门。

    最后的出来的依旧叫两仪决,姜子良根本懒得重新起名字,再说骨架子还是两仪决,还叫这个名字也没什么毛病。

    但是新的两仪决,和姜子良最初自己修炼甚至教给赵飞廉的,都大有不同。

    不仅仅是寿命上有着独到之处,威力和潜力俱都上了不止一层。

    须知最初的两仪决,已经算得上当世有数的高端法门!

    所以,姜灏武学的东西,其实就是姜子良自己弄出的一套。

    因为姜子良本人的根基打得扎实无比,虽然说后来弄出了新东西,可是要完全按着自己改良后的来,那是不可能了,毕竟已经定型得差不多。

    但是姜灏武可是完完全全的一张白纸!

    姜子良把自己改良出来的东西,又跟着姜灏武的根骨特点做了些调整,这才培养出一个同辈同境无敌的传人!

    其实,姜修胜学的也是类似的东西。

    不一样的只是,姜灏武是自小在姜子良身边被耳提面命细枝末节都被抓得很好。

    而姜修胜,只是学了功法,得了资源供应,其他都算得上自力更生。

    但是这已是极为不得了的事情。

    姜子良一手改良出来的,又特别针对他们做了调整,天下怕是没有比这更契合他们的功法了。

    而修炼资源,更是不用说。

    姜灏武乃是正统可是姜修胜也不差,否则真要按着被抛弃的路子,光靠姜修胜母族那边,那里有这么充足的资源让姜修胜哪怕在神藏境,都能隐隐压着圣言宗大长老的弟子!

    只是这些都做得隐蔽,不引人注意而已,甚至姜修胜自己都没能看清楚。

    毕竟身在事中,哪怕姜修胜再老成,也逃不过那些感情的左右。

    这一回赵何算得上作死玩大了,要是姜子良要任由事态发展下去,赵何哪怕没丢了那张龙椅,他的权威也会被打击到一个很不堪的地步。

    姜子良还是念着赵飞廉那边的情分,人家临终都只能把所有的信任和希望都放在他身上,他自然是不愿意让赵飞廉死后不甘心。

    赵何怎么算,都是赵飞廉的血脉,甚至算得上是姜子良看着长大的。

    如今到了这个地步,姜子良对他自然没什么需要交代,但是保他一手也不算什么大事。

    甚至姜子良在入宫见他那一次里都能明确感觉到,赵何对他对姜家可没什么好感,哪怕他给了台阶,让赵何稳住局面,但赵何对他这般做法依旧怨气不小。

    不过姜子良已是不在乎,这赵国天下,毕竟都是他们赵家的,他姜家的局面,无论什么时候,一明一暗两条,都足矣保证。

    所以,他对赵家的情分,已经用的差不多了。

    前番,佛门那一场,让姜子良也是突破到了一个门槛上。

    剩下的时光,他要去寻找自己的路了。

    看似迈迈步子就能跨过去的这道门槛,已是拦住了这九洲大陆上不知道少英杰上万年。

    哪怕之前有传说,不止一个人曾经破碎虚空。

    但是姜子良隐隐有些预感,破碎虚空,并非是修炼之途的最后一步,反而像是另一个开始。

    所以,无论是为了他自己的目标还是以后做准备,他都需要快速积累实力。

    至于赵国这边的摊子,他也安排好了,等闲的话姜方舟姜方流两兄弟已是足够应付,姜灏武突破在即,一旦突破成功,姜家便不会被动摇。

    至于姜修胜,说不定野生的比他精心培养的,就未必差了。

    小辈自有小辈的路,他已是不必再为之操心。

    为了弥补之前吃占多的那部分,赵何到底是要出些血的。

    不过,他也有着自己的打算。

    姜子良入宫和他商议,对,就是商议。因为姜子良对于身份还是看的很清,虽然说,姜家也没什么必要太过小心谨慎,他这个姜家老祖,大赵的护国公当然也没必要太过如此,但姜子良已经知道,自己庇护姜家的时日已经是屈指可数。

    既然他碍于情分,要保下赵何,那姜家自然也会遵从。

    但是赵何心里对姜家的忌惮和排斥,终究是不会消弭的,所以他尽量在场面上让那一位过得去,等到要离开的时候,再另行嘱咐吧。

    赵何对于姜子良入宫这件事又是另外一种看法。

    他本来也想着拖下去,很多时候,他屁股底下那张椅子就可以决定一切。

    君父怎么能有错呢?

    当初好几位师傅可是都告诉他,雷霆雨露俱是君恩,就是说只要当上皇帝,那无论是他说什么做什么,肯定都是对的。

    那么错,只能是臣子的错了。

    既然他没有错,那他为什么要依着那些个人的心思?

    作为臣子,不想着如何好好报效君父,稍微有些不依着他们心愿,立马就闹将起来。

    关键还当朝给他难堪!这不是狼心狗肺是什么!

    诺大的赵国,可是他们赵家的天下!那些贵勋的富贵荣华,哪一个不是赵家给的!

    既然天子是他赵何,那要他们些许东西又算得了什么!

    开始的时候,赵何认为,只要拖下去,那些无君无父之徒看到没人理会他们,自然就会捏着鼻子认下。

    等到事态发展起来的时候,他依然觉得无所谓。

    当初,他想把几只外军拿下来,不也有人闹了么?

    后来还不是乖乖地听安排?

    直到荣城伯暴毙,赵何才终于感觉到不对劲了。

    大赵王爵,轻易不会许人,即便是宗室,也需要足够的功劳。

    至今为止,封赏公爵都不满十五,其中还有两家没落下去了。

    伯爵已是贵勋中的高位。

    一般来说,伯爵门第,只要不犯什么滔天大罪,皇族都要轻拿轻放。

    毕竟能爬到伯爵这个位置,除了实打实的功劳,背后没有大佬青眼眷顾,那是绝不可能的。

    荣城伯也是个特例,算不得和那几位动不得的家族走的太近,可是也都有着往来关系。

    此次也算个带头的,荣城伯初死之时,赵何还满心畅快,在心腹太监的提醒下,才反应过来。

    若是这一死,落在他这个皇帝头上,说不得动荡就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