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十回:董卓强行废立事

第十回:董卓强行废立事

    上回书说到,董卓假借伊霍之名欲行废立之事。这个伊就是商汤的宰相伊尹,那么这个霍又是谁呢?他就是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霍光。

    霍光的父亲名叫霍仲孺,与平阳侯府中侍女卫少儿私通生下霍去病。

    之后,霍仲孺丢下卫少儿,回到家中娶妻生子,生下了霍光,霍光正是霍去病同父异母的弟弟。

    有霍去病这层关系在,霍光很快就在朝中有了些许地位,霍去病去世之后,霍光更是得到了汉武帝的信任。后元二年(前87年),汉武帝临终之时明确指定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和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一同辅佐时年八岁的汉昭帝。在昭帝时期,霍光得到汉昭帝的全面信任,因而得以独揽大权,他采取休养生息的措施,多次大赦天下,鼓励农业,使得汉朝国力得到一定的恢复。对外也缓和了同匈奴的关系,恢复和亲政策。

    这段时期和后来的宣帝朝被合称昭宣中兴,史家认为西汉自文景之治后,被武帝穷兵黩武政策所耗空的国力在这段时间得到了恢复。元平元年(前74年)夏四月癸未日,汉昭帝驾崩,他没有儿子。迎立汉武帝孙昌邑王即位,但刘贺在位二十七日作恶三千余条,霍光就以淫乱无道的理由报请上官太后,告太庙以废之。霍光同群臣商议后决定从民间迎接武帝曾孙刘病已(后改名刘询)继承帝位。这就是汉宣帝。霍光效法殷商伊尹,行废立天子之事,从此后人合称为“伊霍”。

    书归正传。董卓言罢,乃命李儒读策曰:“孝灵皇帝,早弃臣民;皇帝承嗣,海内侧望。而帝天资轻佻,威仪不恪,居丧慢惰:否德既彰,有忝大位。皇太后教无母仪,统政荒乱。永乐太后暴崩,众论惑焉。三纲之道,天地之纪,毋乃有阙?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兹废皇帝为弘农王,皇太后还政,请奉陈留王为皇帝,应天顺人,以慰生灵之望。”大意就是说:老皇上死了,继位人选大家都很关注。而刘辩呢,没有皇上的样子,没有德行,配不上这个位置。何太后呢,教子无方,干预朝政,董太后之死也引起人们的疑惑,三纲五常的道理她也不懂。这三纲五常具体指的是什么呢?

    三纲:

    君为臣纲,君不正,臣投他国.

    国为民纲,国不正,民起攻之.

    父为子纲,父不慈,子奔他乡.

    子为父望,子不正,大义灭亲.

    夫为妻纲,夫不正,妻可改嫁.

    妻为夫助,妻不贤,夫则休之.

    五常:

    爱之仁,正之义,君之礼,哲思智,情同信。

    骂完了刘辩和何后,接下来该说刘协了。说刘协有德行、懂规矩,服丧期间,言语得当,名声很好。他才是适合接替皇位的人。所以呢,把刘辩废为弘农王,何太后呢,朝政的事,你也别瞎掺乎了。让刘协当皇上才是顺应天意,百姓满意的事。

    宣读完毕,卓即命人将刘辩扯下宝座,面北而跪称臣。何太后和唐妃也打去凤冠,跪在刘辩身侧。刘协今年才九岁,颤巍巍被人扶上宝座,这就是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汉献帝,从此开始了他悲催的一生。刘协称帝,立年号为初平元年,百官朝贺。

    忽然在这朝班之中,有人大喊一声:“反了哇,反了!逆贼董卓,上欺天子,下压群臣,无端废帝,罪不容诛。老夫以颈血溅之。”说这话,一抖手,就把手中的笏板给扔出来了,直奔董卓面门。董卓虽然痴肥,但行动还算灵便,侧身躲过。纵是如此,也是吓出一身冷汗。好家伙,那笏板可是实打实象牙材料,真打上,还不给开了瓢呀。惊魂稍定,这才看向此人。“老匹夫,我当是何人,原来是尚书丁管丁大人,来人,与我推出去斩了。”管骂不绝口,至死神色不变。

    后人有诗叹之曰:“董贼潜怀废立图,汉家宗社委丘墟。满朝臣宰皆囊括,惟有丁公是丈夫。”

    至此,刘辩仅做了四个月皇帝,就被董卓强行废去,并随同何太后和唐妃一起被囚禁于永安宫。后皆被董卓寻机害死,此为后话。

    再说董卓,从此更加肆无忌惮。董卓自封为相国,位在三公之上。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威福莫比。这剑履上殿,我们之前说过了,那这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又是什么意思呢?

    古时大臣觐见皇上,要行礼参拜,同时口中要自报官职、姓名,以示礼法庄严。比如:臣西凉刺史董卓参见陛下。顺便说一下,为什么称皇上位陛下呢?“陛”是指帝王宝座前的台阶,臣子参见皇上,不可直视君面,只能看这个台阶的下面。另外,如果有什么东西呈给皇上,就要经由陛下站的皇帝近臣,或侍卫或太监,转交给皇上。所以,后来就以此作为对皇帝的尊称。再来说董卓,董卓赞拜不名,把这些全省了,每天一上殿:“欸,皇上,早啊!我来了。吃早饭没有?哎呀,我今天起晚了,还没来得及吃,要不你给我整点?”您看这像话吗?另外,这入朝不趋,是说,作为臣子上得殿来,得小步急行上前,表示对人得尊重。不光是对皇上,平时在家里,在大街上,遇到长辈或者有声望的人,都应该这样。董卓呢,别人光着脚,他穿着鞋,挎着剑,大摇大摆来到皇上面前,跟皇上唠家常。不光如此,他还每夜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秽乱宫闱。

    时逢早春,这一日,董卓突来兴致,遂率五百铁甲军去城外行围采猎,来至阳城,今河南登封市东南,正值村民社赛,这个社赛呀就是一种祭拜土地神的一种风俗,原来只是搞一些祭祀活动,慢慢就形成集市,热闹非常。董卓见了,一道令下,男子围而杀之,掠女子与财物装载于车,悬人头于车下,大车接连几十里,掌得胜鼓而归,对外言杀贼凯旋。朝野震惊。

    一日,董卓入朝,越骑校尉伍孚,前来拜见,乎拔刀而刺。因董卓残暴,伍孚尝于朝服内披小铠,藏短刀,欲伺便杀卓。董卓力大,攥住伍孚手腕,吕布闻声赶来,将伍孚擒下。卓问曰:“谁教汝反?”孚瞪目大喝曰:“汝非吾君,吾非汝臣,何反之有?汝罪恶盈天,人人愿得而诛之!吾恨不车裂汝以谢天下!”卓大怒,命牵出剖剐之。孚至死骂不绝口。

    后人有诗赞之曰:“汉末忠臣说伍孚,冲天豪气世间无。朝堂杀贼名犹在,万古堪称大丈夫!”

    董卓如此残暴、专权,把一个繁华的京城弄的是路静人稀,鸡犬不宁。汉室多忠臣,朝中那些忧国忧民的文武大臣是寝食不宁,坐卧难安。在这些人中,有一人姓王名允,官拜司徒。这一日,他接到一封书信。打开一看,王允是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