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十一回:谋董贼孟德献刀

第十一回:谋董贼孟德献刀

    上回书说到,司徒王允收到一封信,打开一看,心里就是一惊,这封信落款是袁绍袁本初。书略曰:“卓贼欺天废主,人不忍言;而公恣其跋扈,如不听闻,岂报国效忠之臣哉?绍今集兵练卒,欲扫清王室,未敢轻动。公若有心,当乘间图之。如有驱使,即当奉命。”

    信中意思很明显,说董卓无端废帝,你司徒大人看着他这样,也置之不理,这哪是一个忠臣行径?我袁绍现在招兵买马,终日操练,想替王室扫清这些奸佞,但事关重大,不敢轻举妄动。王司徒如也有此心,应该早做打算。如果又需要我的地方,你尽管说。

    王允看罢此信,心中更是烦闷。想想丁原、丁管和伍孚,真是有心报国,无力除贼。苦思良久,计上心头。王允假借寿诞之名,遍邀知心的汉室旧臣,到司徒府上汇宴。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王允突然掩面痛哭。众人皆为之愕然,遂上前询问。允曰:“今日并非贱降,因欲与众位一叙,恐董卓见疑,故托言耳。董卓欺主弄权,社稷旦夕难保。想高皇诛秦灭楚,奄有天下;谁想传至今日,乃丧于董卓之手:此吾所以哭也。”

    王允的这番话,触到了这帮汉室旧臣的痛处,但这帮人大多年老庸碌,除了一颗红心,确实也没做好除贼的准备。众人只好借酒发泄,学着王允的样儿,掩面而泣。满屋尽是悲悲切切之声。

    忽然,只见坐在末位的一人抚掌大笑:“满朝公卿,夜哭到明,明哭到夜,还能哭死董卓否?”允视之,只见此人身量不高,黑眉细目,白面长须,正是曹操,此时官拜骁骑校尉。

    这个骁骑校尉呀,是董卓掌权重新设立。官职在西园八校尉之上,西园八校尉在董卓进京时,袁绍已经接管八校尉,但是终不能与董卓兵力抗衡。袁绍被迫出走,西园八校尉已名存实亡。其次在十八路诸侯讨董卓时,董卓封华雄为骁骑校尉。可见骁骑校尉的军制很大。能统兵五万,而且不分兵种。有骑兵有步兵。能掌管独立部队。校尉原属于中层武官,俸禄与郡守即地级市市长相同,军职约同师、旅长,而且是掌握实际军权的军中实力派职位,东汉时多由皇家宗室担任。三国时期因诸侯割据,校尉之职才天下泛滥。

    王允与众人苦无良策,正自烦恼,见曹操大笑,允怒曰:“汝祖宗亦食禄汉朝,今不思报国而反笑耶?”操曰:“吾非笑别事,笑众位无一计杀董卓耳。操虽不才,愿即断董卓头,悬之都门,以谢天下。”王允闻听,遂引曹操至密室详谈。

    允问曰:“孟德有何高见?”操曰:“近日操屈身以事卓者,实欲乘间图之耳。今卓颇信操,操因得时近卓。闻司徒有七宝刀一口,愿借与操入相府刺杀之,虽死不恨!”允曰:“孟德果有是心,天下幸甚!”遂亲自酌酒奉操。允随取宝刀与之。操藏刀而走。

    第二天,曹操就暗藏宝刀来到相府。曹操近日一直被董卓视为心腹,所以他不需通报,即可直入相府,直奔小阁而去。原来董卓有个习惯,每日早起,便在小阁闲坐片刻。曹操每日都来早早给董卓来请安,所以知道董卓的这个习惯。

    入得阁来,便见董卓董卓坐于床上,吕布侍立于侧。卓曰:“孟德来何迟?”曹操见吕布在此,本觉不妙,一听董卓问话,计上心来,乃曰:“马羸行迟耳。”意思就是说,我的马太瘦弱了,走不快,我就来迟了。果然,下面的剧情就开始按照曹操的设想发展下去了。卓顾谓布曰:“吾有西凉进来好马,奉先可亲去拣一骑赐与孟德。”于是,吕布成功被支走了。

    然后呢?卓胖大不耐久坐,遂倒身而卧,转面向内。曹操急掣宝刀在手,不想董卓仰面看衣镜中,照见曹操在背后拔刀,急回身问曰:“孟德何为?”时吕布已牵马至阁外。此时形势可谓十分紧张。再看曹操,乃持刀跪下曰:“操有宝刀一口,献上恩相。”董卓当时也没多想,一看,确实是一把好刀。

    这七宝刀啊,刀长一尺二寸,上嵌七颗明珠,七分珠子八分宝啊。这几颗珠子分嵌在刀头,刀背,刀柄,刀盘儿,刀都上,而且珠分七色,红,黄,橙,绿青蓝紫,白天你看呐,这珠子光色都是一样的。到晚上,特别是没有灯光的时候,是珠呈各色,这口刀叫七宝刀。七宝刀光闪闪,风霜犀利惊人胆,明珠异宝相造成,下海可把蛟龙斩;真可谓世间奇珍。

    遂递与吕布收了。操解鞘付布。曹操当即以试马为由,牵马出相府,加鞭望东南而去。

    且说吕布随董卓进的屋内,低声询问董卓:方才我见孟德神色慌张,他来此则甚?董卓把经过一说,吕布言道,孟德似有行刺之嫌。他献刀,为何刚进门不献,单单等我走了,他献刀。而且,如果是献刀,为何不连刀带鞘一起献,岂有先献刀再献鞘之理。

    董卓点头,正好此时,李儒来了。听的事情原委,儒曰:“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今差人往召,如彼无疑而便来,则是献刀;如推托不来,则必是行刺,便可擒而问也。”不一刻,差去的人前来回报,曰:“操不曾回寓,乘马飞出东门。门吏问之,操曰‘丞相差我有紧急公事’,纵马而去矣。”卓大怒曰:“我如此重用,反欲害我!”遂令遍行文书,画影图形,捉拿曹操:擒献者,赏千金,封万户侯;窝藏者同罪。

    说到此处,我有一问:曹操为什么要行刺董卓?曹操从小机变,又素有大志,怎会行此匹夫之勇?此次行此,无论成败,曹操均无生还可能。这实在不想曹操的行事风格。曹操刺杀董卓是因为当天晚上在王允家喝多了吗?是激动过度而临时起意吗?其实都不是。刺杀董卓是曹操布局中最重要的一环。曹操在下一盘大棋,这个大棋局就是号令天下,共同讨伐董卓。

    为了下好这盘棋,曹操需要各种准备。物资准备,人员组织,联络工作等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在私下秘密进行的,我们可以从后来的事实推断出来,曹操已经做好绝大部分工作。

    首先,刚才书中言道,“操无妻小在京,只独居寓所。一个京官妻小家眷都在原籍,自己一人住在京师,这正常吗?

    其次,曹操如果真想刺杀董卓,何必要让王允等人知道,事关机密,越少人知道越好,他完全可以不声不响去刺杀董卓。而且,为什么要向王允要七星宝刀,这刀太扎眼,不利于行此。其实曹操真正的意图是要王允等人事后宣扬他的壮举,甭管刺杀成功与否,他都将站在正义的一边。因为此前,董卓当权之后,对曹操甚为亲厚,曹操明知不可与之为伍,但也不便严词拒绝,直接站到董卓的对立面。因为时机还不成熟,只得虚与委蛇。现在时机成熟,曹操必须借此与董卓划清界限。而要七星宝刀的目的,正式在于以献刀之名,赢到逃跑的时间。

    鉴于以上表现,曹操只要回到家乡,振臂一呼,一定响应者云集,而且还能拉来很多赞助。后面的发展,无疑证明了这一点。

    这是曹操独立创业的第一步,起步相当完美,但随后却出现了让曹操意想不到的事情,使曹操身处险境。

    曹操究竟遇到了什么危险?我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