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十二回:陈公台义释曹操

第十二回:陈公台义释曹操

    上回书说到,刺董卓孟德献刀。我们说到,曹操并不是真心要刺杀董卓。再说了,董卓哪那么好杀。董卓是个大胖子,还不是一般的胖,说五百多斤有点夸大了,但三百来斤是肯定有的,那肚子跟原先农村家里的大柴锅是的,那就是一个时刻随身的肉做的甲胄。这一刀下去,方位、角度必须拿捏的相当准确,否则一个不注意,刺溜一下子,在董卓厚厚膛油的作用下就扎偏了。那对董卓根本造不成什么伤害,就只当减肥了。在那种紧张的情况下,董卓本身武将出身,膂力过人,绝不会给曹操第二刀的机会。所以说,曹操压根就没想着刺杀董卓。

    书接上回。且说曹操逃出城外,飞奔谯郡。一路穿州过府,见各处绘影图形,只捡偏僻小道而行。这一日,来到中牟县,人困马乏,只得拣一偏僻客栈打尖,打算人吃些东西,马刷洗饮溜一番,再登程赶路。

    谁知正自大快朵颐之时,无数公差手持刀枪棍棒,闯了进来。其中一个领头的,手持一张图像,比对着上下打量了曹操一番,不由分说,绳捆索绑,押入县衙。三声鼓响,县令升堂。绕过影屏,转过桌案,秉正归座。衙役列立两厢,把曹操押上堂来。

    只见这位县令大人身高在七尺开外,面似淡金,黄中透润,一双细眉,两只俊目,鼻直口正,大耳有轮,三绺胡须,胸前飘洒。曹操觉得此人有些面熟,但一时想不起来。县令一拍惊堂木:“下站者,可是曹孟德?”曹操矢口否认。县令也不深究,命手下把曹操押入大牢。

    是夜二更,县令派人将曹操领至书房。曹操颇为奇怪,这实在不像是升堂问案的样子,心中正自狐疑,这时这个县令开口了:“吾前在洛阳求官时,曾认得汝是曹操,如何隐讳!我闻丞相待汝不薄,何故自取其祸?”操曰:“燕雀安知鸿鹄志哉!汝既拿住我,便当解去请赏。何必多问!”

    这个鸿鹄到底是个什么鸟?我这不是骂人啊。鸿是指大雁,而鹄则是天鹅。鸿鹄是古人对秃鹰之类飞行极为高远鸟类的通称。在中国的神话传说中,鸿鹄则是白色的凤凰。在古时发音中,鸿与黄的发音,及鹄与鹤的发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鸿鹄也常被误读成黄鹄、黄鹤等。说到黄鹤,我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黄鹤楼。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历史无数的文人墨客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千古名篇,其中以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和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为有名。

    崔颢的《黄鹤楼》诗曰: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仙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据史料记载,黄鹤楼就是修建于三国时期,是东吴大将黄盖奉孙权之命,在夏口城修建的,最初的作用是军事瞭望楼。夏口即今湖北武汉市汉阳地区。唐代《元和郡县图志》记载:“孙权始筑夏口城,城西临大江,江南角因矶为楼。”因为修建在城内的黄鹄矶上,所以最初名叫“黄鹄楼”。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神仙之说盛行,衍生出了“仙人乘仙鹤”的故事,遂被称为“黄鹤楼”。如《南齐书》记载:“夏口城据黄鹄矶,世传仙人子安乘黄鹤过此上也。”但黄鹤楼名字的来源与仙鹤没有一点关系,它最早名叫“黄鹄楼”,是因为城内黄鹄山而来。古时武汉并无仙鹤,只有南下过冬的天鹅会在江边的山脚下栖息,因为天鹅也称鹄,所以古人就将山称为黄鹄山。

    不过现在的黄鹤楼已经徒有其名了,因为历史上黄鹤楼多次被烧毁与重建,现在人们看到的黄鹤楼重修于1981年,而且就连位置都已经不是当年的黄鹄山了。因为1957年修建长江大桥时,黄鹄山被占用,重修时只能将它整体位移了1000多米。

    书归正传。且说那县令听得曹操之言,说道:“汝休小觑我。我非俗吏,久有保国之心,奈未遇其主耳。暂且容身于此。明公在朝,高官厚禄,坐享荣华,何苦自寻横祸?”操曰:“大丈夫若不思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只知道饱食终日,无所用心,与禽兽何异?我曹操在董卓手下做官,就是为了找个机会,趁老贼不备而杀之,为国除害耳。今事不成,乃天意也!”县令曰:“明公今既逃出,将欲何往?”操曰:“吾将回归故里,尽散家财,联合天下英雄好汉,发矫诏讨董贼灭贼扶汉。吾之愿也。”县令闻言,不住的暗挑大指,乃亲释其缚,扶之上坐,再拜曰:“公真天下忠义之士也!明公心怀大志,约请各路诸侯共灭董贼,天下幸甚。”

    曹操亦拜,问县令姓名。县令曰:“吾姓陈,名宫,字公台。老母妻子,皆在东郡。今感公忠义,愿弃官不做,从公而去。不知明公肯收留否?”操甚喜:大人对我有活命之恩,焉有不愿之理。是夜陈宫收拾盘费,与曹操更衣易服,各背剑一口,乘马随曹操离开县城。一路上打马扬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行了三日,至成皋地方,天色向晚。正前行间,忽听后面一阵串铃声响,有人呼喊曹操的名字。曹操大惊,也把陈宫吓了一跳。两人勒马回头,只见后面跑来一头小毛驴,粉嘴儿,粉眼儿,白肚皮儿,四个小银蹄儿。驴背上端坐一老者,大约有七十几岁光景,虽须发皆白,但满面红光。

    直至走进,曹操这才看清楚,原来是父亲的结义兄弟,姓吕,名伯奢,赶紧甩蹬离鞍,下马大礼参拜。口称伯父在上,小侄这厢有礼了。吕伯奢掺起曹操,忙问其来历:“我闻朝廷遍行文书,捉汝甚急,汝父已避陈留去了。汝如何得至此?”曹操就把经过这么一说:“若非陈县令,已粉骨碎身矣。”吕伯奢忙感谢陈宫救命之恩。一番客套过后,吕伯奢言道,今天色已晚,前面不远便是老汉草舍,到我那歇息一晚,明日再走不迟。二人随伯奢至庄前下马,自是一番盛情款待。吕伯奢言道,家中无好酒,待老汉亲自上街买来。你二人暂且稍坐,我去去就来。

    吕伯奢走后,二人就在堂上吃菜闲聊。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紧接着就听见有人在窃窃私语:我说,咱们是捆上杀了哇。还是就这么把他给捅了呀?

    曹操一听,不由得惊出了一身冷汗。

    欲知此二人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