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十四回:发矫诏曹公举义

第十四回:发矫诏曹公举义

    上回书说到,《魏晋世语》到底是怎样一本书?从裴松之角度对《魏晋世语》是持有否定态度的。

    最后是东晋人孙盛撰写的《杂记》。可以看到《孙盛杂记》的内容与《魏晋世语》类似,仅在细节上做出的补充,与《魏书》有较大的区别。而根据裴松之的说法,孙盛很喜欢引用《魏晋世语》的内容。而在《魏晋世语》的基础上,孙盛又加进去很多东西。就变成最后比较成熟、完备的版本。其中的“宁我负人,毋人负我”经过《三国演义》的推波助澜,俨然成为曹操的座右铭。但是这些在最原始、最权威的《魏书》当中都是没有的。孙盛不但取信了郭颁《魏晋世语》的记载,还给曹操加了内心戏(凄怆)和独白!裴松之气的都骂他:“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易弥远乎!凡孙盛制书,多用左氏以易旧闻,如此者非一,嗟呼!后之学者将何取信哉?”简言之,就是哎哟喂你这个孙盛,加戏加的那么多,怎么取信后来的学者呢?

    所以笔者更倾向于《魏书》的说法,曹操恐怕是背了一口大黑锅了。

    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一家之言。还是那句话,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其实,细细想来,《三国演义》关于这段的描写还是有很多疑点的。别的不说,就拿那头猪来说,都捆上要杀它了,它为什么不叫?这么有个性吗?难道它的出现就是为了成就曹操奸雄之名的?

    不过,就算曹操真的说了这句话,又如何呢?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毛宗岗。毛宗岗(1632~1709),字序始,号孑庵,生于崇祯五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中国文学批评家,生平贫寒卑微。毛宗岗版《三国演义》在情节上变动很大,不仅有增删,还整顿回目,调整文辞,改动诗文,世称毛批三国。

    毛宗岗在这件事上的评论是这样的。首先,他对这件事的真伪暂且不论,他说什么呢?他说“此亦孟德之过人处也”。意思是说,那些诸侯哪个不是道貌岸然,但行事恐怕更有甚于曹操者。只有曹操敢于光明磊落,是能臣还是奸雄,任由后人评价好了。宁可做真小人,不做伪君子。这是何等气度,所以毛宗岗才会有此一说。

    其实,《三国演义》中还有一个与之相对的例子。吕布为曹操所败,走投无路去徐州投奔刘备时,刘备就说“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学者说,这是将刘备塑造成“枭雄”的重要一笔。因为曹操说“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是一句真心话;而刘备说“宁可天下人负我,我不负天下人”则是一句假话,一句伪君子的假话。这倒也不是贬低刘备,只是《三国演义》的需要,做了一些鲜明的对比,为了突出扬刘贬曹的主旨。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故事的精彩程度是最重要的,这也是它流传至今还为人津津乐道的原因。我们不能把文学形象和历史形象混淆,要区分开来,既不能把文学作品当成真正的历史来看,也不能要求文学作品肩负起史书的责任。

    好了,闲篇扯太多了,我们还是书归正传吧。

    话说第二日曹操醒来,见陈宫不辞而别,也不在意,转道陈留,也就是现在的开封陈留镇。到陈留寻见父亲,备说前事;说我想散尽家财,打刀枪制盔甲,招兵买马,聚草屯粮,联合天下英雄灭董卓扶汉室。曹嵩见儿子有如此志向,遂许之。操大喜;于是先发矫诏,驰报各道,然后招集义兵,竖起招兵白旗一面,上书“忠义”二字。

    首先,曹操得到了赞助。附近有一孝廉名为卫弘,家资豪富,闻得曹操举义,愿意倾囊相赠。

    紧接着,前来报名的乡勇络绎不绝。大家都听说了,曹操,不就是那个刺董卓的曹操,嗯,这个人有胆有识,跟着他准没错。你看,这就是我们前文书说到的曹操的谋划应验了。

    还不止这些呢,有钱有兵,还要有将啊。

    一日,有一个阳平卫国人,姓乐,名进,字文谦,来投曹操。这可是曹操的五子良将之一啊。乐进小个不高,但打仗有股狠劲。俗话说,横的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这乐进就属于那种不要命的,所以很多人都不愿意跟乐进对垒,一旦缠上就是不死不休。

    又有一个山阳巨鹿人,姓李,名典,字曼成,也来投曹操。李典是当地一个大财主,他可不是一个人来的,可以说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而且李典不仅武艺纯属,还熟读兵书战策,战场上也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后面博望坡要不是李典见机得快,夏侯惇就完了。而且从不争功,只可惜英年早逝,三十六岁就死了。

    又有沛国谯人夏侯惇,字元让,乃夏侯婴之后;自小习枪棒;年十四从师学武,有人辱骂其师,惇杀之,逃于外方;闻知曹操起兵,与其族弟夏侯渊两个,各引壮士千人来会。此二人本操之弟兄:操父曹嵩原是夏侯氏之子,过房与曹家,因此是同族。

    不数日,曹氏兄弟曹仁、曹洪各引兵千余来助。曹仁字子孝,曹洪字子廉:二人弓马熟娴,武艺精通。

    这四个那都是曹操最亲近的人,也是都在八虎骑之列。说到夏侯惇,就会想到拔矢啖睛的典故,人称独目苍狼。夏侯惇作为能够防御反击的坦克型武将,通过创造拥有无敌效果的护盾,隔绝一切受到的伤害,并将伤害反弹回去,能够有效抵御敌方的爆发输出。夏侯渊,曹操称其为虎步关右,他的兵种是弓骑兵,机动力强,射程远,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曹仁,当属三国第一防守悍将,和后来的郝昭都是曹魏著名的城防人才。曹洪虽然看着不起眼,但每每在曹操危难之际,都有他恰到好处的挺身而出,把曹操从鬼门关拉回来,做个近卫还是很称职的。

    这一番下来,曹操声威大震。接下来,既然要联合天下英雄,这第一封信应该写给谁呢?在曹操心目中,袁绍无疑是最好的人选。首先袁绍最恨董卓,董卓是袁绍举荐入京的,可董卓却没把袁绍看在眼里。甚至二人还在酒席宴间打起来了。其次,袁家门第高贵,四世三公,门生无数,如果他能相应,将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头作用。

    然后,紧接着曹操作檄文以达诸郡。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欲知袁绍等人见到檄文后,是何反应,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