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三十九回:蔡邕长街哭董卓

第三十九回:蔡邕长街哭董卓

    上回书说到,董卓伏诛。这时候吕布就提醒王允:“司徒大人,董卓可恶,但是董卓的谋士李儒,他为虎作伥,十恶不赦,请大人应该将李儒生擒活拿。”

    “温侯言之有理。”

    王司徒刚要派人去捉李儒,这时候李儒手下的家将已经把他五花大绑,给捆来了。李儒进得北掖门来抻着个脖子瞪着个眼睛站这儿这么一看,“嘿嘿!完了~~”他瞅瞅王司徒,看了看吕奉先,又看看董卓的死尸,再打量了打量自己,“吾早已料定,今日,之结果也~~!”我早就想到这场面啦,非此不可呀。

    司徒一听,“少废话!”吩咐,“把他推上市曹,人头砍下,抄其满门家眷。然后,把董卓的死尸,陈于市上!”给他摆到街头去。

    这一下,万民欢腾啊。老百姓倾室而出,各家各户一人儿都没有啦,全出来看董卓的尸首。那人是拥挤不动呀,大家站到董卓尸首旁边儿,是万人唾骂呀。有啐他的有骂他的,咬着牙切着齿顿着足捶着胸啊,还有的拿碎砖头瓦块砸这死尸的。

    就这样也解不了百姓的心头恨,有人就出了个主意,出一什么主意?说是咱把老贼点了人油蜡叭!他就光用这一手不知害死了多少无辜之人呐。今儿个,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怎么个点法儿呢?这老贼的身躯忒矣胖大了,他脑袋也掉了,怎么弄布包他,怎么浇油哇?用不着,就在这老贼那肚脐眼儿那哈儿呀,安上一个蜡捻子,点着了,烧!

    董卓老贼的膛油特厚呀,大概有半尺!就这么烧哇,两天,也烧不化。白天看这具死尸的人山人海,晚上啊,也不少。怎么那么多人?只当看灯啦。

    司徒大人王允又下一令,让李肃,到郿坞去,把董卓的老少全家斩尽杀绝,把那的粮食绸缎金银全都拉出来。

    李肃在接令的同时呀,吕布吕奉先,也跟司徒大人要求,说我也去一趟。王司徒就明白了,吕布去,是接貂蝉去。

    那么看守郿坞的,李傕、郭汜、樊稠、张济呢?都跑啦!他们听说,董卓被杀,吓得这几个家伙,连夜逃出郿坞,跑到西凉去了。

    等李肃把郿坞的事情处置完毕,吕布哇,就跟王司徒商量:“司徒大人,我们由打郿坞城,搜出来这么多的金银财宝,彩绸彩缎,您应该犒赏列位文武群臣。”

    王司徒没听,他只是赏了赏三军。这么一来把李肃也耽误了,李肃还等着,王司徒封他个什么官儿呢,白等了。

    司徒大人这些日子可忙坏了。他是起得早睡得晚呐,朝中一切的事情,都落到他的身上了。他就跟吕布啊,分了下子工,说文官的事情,由老夫我来管,武将的事情,将军你就多多代劳叭。吕布也很高兴。

    这天早晨王司徒正在和文武群臣,在府中议事,有人来禀报,说是在董卓尸体旁,有一个人在偷偷地落泪。还是一位官员。嘶嗯?司徒一听就生气了,自从杀死老贼之后,是举国欢庆啊,没有一个不乐的。这人是干什么的呢?一定是董卓的死党。“立即把他绑来见我!”

    工夫儿不大,就把这人给绑来了。一进司徒府,在座的文武官员一看,诶哟,都吓了一跳。怎么回事儿呢?全认识,感情是朝中侍中大人蔡邕蔡伯杰。

    这个蔡大人呐,是一个内朝官,在天子身边做些事情,地位很高贵。而且蔡邕这个人呐,是当时汉末第一流的才子。就在王允吩咐人绑他这个同时呀,他正在写《汉史》呢。这人不单才华横溢,而且还是一位大孝子。所以有些人呐,都把头低下了。

    王允一看是蔡邕,简直这气火不打一处来,要是别人他这火儿还小点儿。气得王司徒拍案大叫:“咄!胆大的蔡邕,逆贼董卓伏诛是天下人不无不拍手称快。你身为侍中,居然,在逆贼董卓的尸首旁落泪,何也?”你怎么回事儿你?你还算得汉臣么?王允急了。

    蔡伯杰当时跪倒,“呃~司徒息怒。我,蔡邕不才,但粗明大义呀。我知道,逆贼董卓之死,是罪有应得。”那么这点儿道理我还能不明白吗?可是我为什么站到他的尸首旁掉眼泪呢?“因为董卓待我有一点知遇之恩,当时我难以控制自己,所以掉了几滴眼泪。我现在知罪。大人怎么责罚我,我怎么领受。甚至于黥(读作:晴)面、刖足伯喈不怨。”(蔡邕,字伯喈)勍面呐就是您往我脸上刺字,刖足,把我脚砍了去,我都不埋怨。“只求大人留我一命,我好续写《汉史》。”错归于错呀,书我还得继续写呀。

    伯喈的这几句话说得在场的文武都很感动,大家都为之说情。说蔡邕已经知罪了,司徒大人,您就把他饶了叭。

    太傅马日磾亦密谓允曰:“伯喈旷世逸才,若使续成汉史,诚为盛事。且其孝行素著,若遽杀之,恐失人望。”

    话说这蔡邕可不是一般人。蔡邕(133年-192年),字伯喈。陈留郡圉县(一说为河南尉氏县、也有说法为河南杞县)人。东汉时期名臣,文学家、书法家,才女蔡文姬之父。号称汉末三国第一才子。

    蔡邕精通音律,在吴地(今江浙一带)时,曾听到一块桐木在火中爆裂的声音,知道这是一块好木材,因此把它拣出来做成琴,音色非常美妙,但是木头的尾部依然被烧焦了,所以当时人们叫它焦尾琴。

    起初,蔡邕住在陈留,他有个邻居准备了酒菜请他来赴宴,他去的时候邻居已经喝得兴起了。坐上有个客人在屏风后面弹琴,蔡邕到了邻居门口悄悄一听,说:“啊!用音乐招我来却藏有杀心,怎么回事?”于是回去了。请他的人告诉主人说:“蔡先生刚来,到门口又走了。”

    蔡邕向来被乡里人尊崇,主人赶紧追赶并问起原因,蔡邕把事情都告诉了他,大家都感到扫兴。弹琴的客人说:“我刚才弹琴的时候,看见一只螳螂正要扑向鸣蝉,蝉将飞走还没有飞走,螳螂的动作一前一后。我心里有些担心,唯恐螳螂丧失了机会,这难道就是所谓的杀心流露到音乐中来吗?”

    蔡邕莞然而笑说:“这足以表明了。”

    蔡邕遇害后,焦尾琴保存在皇家内库之中。据说齐明帝在位时,曾取出焦尾琴请古琴高手王仲雄弹奏。王仲雄连续弹奏了五天,并即兴创作了《懊恼曲》献给明帝。后传至南唐中主李璟手中,后又赠与大周后。李煜死后归宋室所有。据传,明朝昆山人王逢年还收藏着蔡邕制造的焦尾琴。

    欲知这蔡邕生死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