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四十回:贾文和毒计乱武

第四十回:贾文和毒计乱武

    上回书说到,众人皆给蔡邕求情。

    王允一听,不行,“昔孝武不杀司马迁,后使作史,遂致谤书流于后世。方今国运衰微,朝政错乱,不可令佞臣执笔于幼主左右,使吾等蒙其讪议也。”王允心想,这蔡邕将来要感念董卓之情,他还不得写书把我们都骂喽哇。留此人于我不利呀。

    想到这儿他立刻吩咐:“将蔡邕下狱,缢(yì)死。”到狱里就把蔡伯喈给勒死了。

    这下子,可伤了群臣的心了。

    且说马日磾无言而退,私谓众官曰:“王允其无后乎!善人,国之纪也;制作,国之典也。灭纪废典,岂能久乎?”意思是:王允的后代大概要灭绝了!善人是国家的楷模,史著是国家的经典。毁灭楷模,废除经典,国家如何能够长久?

    一时士大夫闻者,尽为流涕。后人论蔡邕之哭董卓,固自不是;允之杀之,亦为已甚。有诗叹曰:“董卓专权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当时诸葛隆中卧,安肯轻身事乱臣。”

    大家背后都议论,王允这个人呐,心胸太狭隘了,他不能容人!蔡伯喈哭董卓这是不对,人家已经认了错儿了,甚至于说你给脸上刺字、剁脚都行,怎么责罚都可以,就算哭得再不对也不能把人给杀喽哇。这不有点儿太过分了嘛。文武大臣,都伤心了。

    恰恰就在这个时候,逃到西凉去的那个李傕呀,派人到京城来,找王允。干嘛呀?求赦,要求活命。王允一看就火儿了,赦谁都不能赦这几个。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这都是佞臣董卓的死党啊。他们为虎作伥,做了好多坏事,全国都赦,也赦不到他们的头上。

    这人回去一报信,李傕是拍案大叫啊:“嘿嘿~~~王允不饶我们,那怎么办呢?咱们就各谋生路、各投他乡叭。”

    李傕的话音儿还没落呢,他帐下有个谋士,叫贾诩。贾诩一看,“哎~~~将军何必如此呢?我倒有个想法。”

    “先生,你有什么想法?”

    “诸君若弃军单行,则一亭长能缚君矣。不若诱集陕人并本部军马,杀入长安与董卓报仇。事济,奉朝廷以正天下(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又一版本);若其不胜,走亦未迟。”我看要这么走哇,倒不如纠集人马,兵发长安,去讨王允,给相国董卓报仇。到长安跟他打一仗,打得了更好,打不了再走也不迟。

    “哦~~可是先生,我现在手下的人马不过万,就这两三千人儿。那长安城,王允手下的大将军吕布在,我们能打得过么?”

    “那不要紧,咱们可以招些兵马。”

    “怎么个招法呢?”

    “我自有妙策。”

    “嗯那好,就依先生。”

    贾诩好厉害呀,第二天他放出谣言去了,说王允呐,要派人马来到西凉,把西凉人全都杀光。这西凉在哪儿啊?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

    贾诩呀,把这谣言往外这么一放,还真灵。西凉的黎民百姓都信了,说王允连蔡邕都杀了,他干得出这种事来,这可怎么办呢?咱这不活不成了么?一传十、十传百,人心惶惶。正在此时贾诩就告诉李傕你可以招兵了,你跟百姓说,咱们一块儿反得了,要不反也得死。反到长安去倒闹个痛快,何必在这儿束手待毙呢?

    李傕这一招兵,好,一下子,招了十几万人马,他就起兵奔长安了。刚要起兵,来了一个人,此人姓牛名辅,带着两千多人马。这牛辅是谁呀?就是董卓的那姑爷,正要给他丈人报仇,听说李傕要兴兵,他带着人跑这儿来合兵一处,自讨为先锋官。这人马浩浩荡荡,就奔长安杀来了。

    话说这贾诩何许人也?

    贾诩(147年-223年8月11日),字文和。凉州姑臧(今甘肃武威市凉州区)人,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从他说出,“奉朝廷以正天下”来看,其政治眼光不下于毛玠、荀彧。

    贾诩举孝廉出身,起家拜郎官,后成为董卓部将。贾诩年少时并不出名,只有当时名士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贾诩早年被察孝廉为郎,因病辞官,向西返回家乡到达汧(qiān)地,路上遇见叛乱的氐(dī)人,和同行的数十人一起被氐人抓获。

    贾诩说:“我是段公的外孙,你们别伤害我,我家一定用重金来赎。”当时太尉段颎(jiǒng),因为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的外孙来吓唬氐人,叛氐果然不敢害他,还与他盟誓后送他回去,而其余的人却都遇害了。

    贾诩拥有如此随机应变处理事情的才能,像这样的事情很多。

    那贾诩为什么给李傕、郭汜出这么一个主意呢?此计一出,李郭大军征战一路,士气高涨,以破竹之势击破了本就不稳定的王允政权。

    攻入长安城后,李郭先是劫持汉献帝,谋夺政权。而后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让长安城开始了长达近四年的地狱模式。这期间,战乱、瘟疫,让长安城损失人口高达了几百万人,而这一切,始作俑者贾诩难辞其咎,他承担得起这样的罪责吗?

    贾诩不计后果煽动李郭进攻长安,他自己未费一兵一卒,便保全了性命。仅凭三言两语,便加速了汉朝的灭亡,搅得天下大乱。贾诩以这种方式登上历史舞台,令人不耻!无怪乎被冠以“毒士“的恶名。

    这是大众眼中的贾诩,然而真实情况却另有隐情。

    其实,这并不是贾诩的初衷。那就让我们来看看贾诩的初衷到底是什么。

    其一,自然是保命。贾诩作为董卓的重要谋士,以王允赶尽杀绝的态度,断不会放过他。所以,这是自保之计。

    其二,报复。贾诩和蔡邕相交甚厚,蔡邕之死令贾诩对王允充满了仇恨。所以,这也是报复的手段。

    当然,以上两点听上去都是私心,不足以洗脱其毒士之名。下面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

    其三,贾诩这么做是为了凉州数十万的百姓。

    王允掌权后,私吞董卓的财物不说,还滥杀他的旧部,在涉及到董卓的嫡系部队凉州兵的处置问题时,王允计划利用关东兵去控制他们。需要知道的是,关东兵对凉州兵恨入骨髓,此举无异于将凉州兵送上黄泉。

    因此,此决定一出,凉州人心惶惶。保家卫国的将士性命都不保了,无用的老百姓还有命活吗?于是渐渐地有流言传出——“王允要杀尽凉州人“。贾诩正是听到了传言,才会有后续煽动李郭进攻长安的动作。

    所以,这是因为贾诩有一番拳拳爱民之心。他自小出生在凉州,对故土感情深厚,无法容忍家乡遭此横祸。但他自身力量微弱,难以保全数十万百姓,于是他只能“智取“。

    长安城百姓遭屠杀,并非贾诩本意,他的本意只是保护凉州百姓,并不想残害另一城的百姓。

    可谁知,人心难测,贾诩单单算到了此法可以保凉州百姓,却没有算到李傕、郭汜在得到更高的权利后,会变得嗜杀至此,人性的黑暗,并不在贾诩的算计当中。所以,事态后来才会发展到如此严重的地步。

    想要进一步佐证贾诩的品性,不妨来看下后续发生的一件事。

    究竟是什么事呢?我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