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演义杂谈 » 第四十一回:吕布寻机杀李肃

第四十一回:吕布寻机杀李肃

    书接上回。李傕、郭汜占据长安城后,不到4年便被曹操破城。曹操能如此快地击败李郭二人,是因为汉献帝逃跑后,李、郭无法再“挟天子以令诸侯“,这其中要多亏了贾诩的助力。

    贾诩选择帮助汉献帝逃跑,是因为他想及时止损,他深知长安城人间炼狱的惨状是自己一手造成,由自身引发的祸乱,当由自己解决。而他帮助汉献帝逃跑,无异于站在了李傕、郭的对立面,可以说,贾诩是冒着极大的生命危险。可是在“生命“和“大义“面前,他还是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好在贾诩的生命并没有受到威胁,那么,为何在放走汉献帝后,李傕、郭还如此的信任贾诩呢?原因有二,其一是贾诩个人计划周全,并未让二人察觉到他的动作。其二是因为李傕、郭根本就不了解贾诩。

    他们二人眼中的贾诩,和世人眼中的贾诩一般,为求自保,而不考虑百姓生死,不然为什么会劝他们二人东征呢?可实际上呢,贾诩并不是从自身立场出发的,他是为了凉州的百姓。而这个原因,李郭二人也永远不会知道,心中无善念,无怪乎他们会败得如此之快。

    其实,除以上三点外,还有一个原因。贾诩颇为自负,又行事低调。他一直在为自己谋得更好的施展才华的空间。他不甘心跟随李傕、郭汜逃亡,这样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被乱兵杀死,要么隐姓埋名,了却残生。这都不是贾诩想要的。

    所以,贾诩此计一来保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二来向世人显露一下自己的才华,给他心目中的明主看看。

    那贾诩心目中的明主是谁呢?当然是曹操。贾诩先栖身董卓,后辗转辅佐张绣,都是权宜之计。官渡之战前,贾诩力劝张绣归附曹操,其实是为了完成自己投靠曹操的心愿。

    一方面,贾诩看好曹操能成就霸业,甚至位登九五;另一方面,自己之前的劣迹一般的主上都很难接受,唯有曹操不会在意。

    此是后话,暂且不提。

    话说李傕、郭汜兵进长安。探马飞报进了长安城,王允一听,李傕贼子,胆大包天了,敢兵犯长安。他马上把文武找来这么一商量,当时吕布讨了一令,“大人请放宽心叭,这几个小小的贼子何足挂齿。我把他生擒于阶下听凭您的处置。”说完了他率领精兵两万杀出长安城。李肃为先锋。

    李肃这先锋官到两军阵前,和牛辅打了这么一仗,是大败而回。

    他刚一到中军帐,吕布一看怎么着?你让人家给打败了?“呵呵,你怎么敢绰我的锐气呢?难道你不知道,这打仗,兵精将勇这个道理吗?一仗胜仗仗胜,一仗败仗仗败。你只和敌兵交了一仗,就让人家打得大败而回,我这脸面往哪儿放?”吩咐人,“来呀!将李肃推出辕门斩首!”

    “哎呀!啊贤弟!我败了一仗也不至于杀了我……”

    “休得啰嗦!”

    到外边儿就把李肃给斩了。李肃哇,临死还糊里糊涂呢。感情吕布早就要杀他。

    吕布想起来了,当初你劝我,杀了丁原投董卓,我上了你的当了。怨不得在虎牢关前张飞骂我是三姓家奴呢。他把李肃看的,就像眼里一颗沙子一样,今儿个把李肃斩了,吕布心里也痛快了。然后自己亲自率领人马杀到两军阵前。

    牛辅一亮阵,就哆嗦了,心说我哪儿打得过吕布哇?这怎么办呐?他两下一交锋,没出几个回合呀,叫人家吕布连挑牛辅手下三员将。把牛辅杀的是落荒而走大败而逃哇,一下子追杀出去二十余里,人家吕布掌得胜鼓回营了。

    是夜牛辅唤心腹人胡赤儿商议曰:“吕布骁勇,万不能敌;不如瞒了李傕等四人,暗藏金珠,与亲随三五人弃军而去。”胡赤儿应允。是夜收拾金珠,弃营而走,随行者三四人。将渡一河,赤儿欲谋取金珠,竟杀死牛辅,将头来献吕布。

    布问起情由,从人出首:“胡赤儿谋杀牛辅,夺其金宝。”布怒,即将赤儿诛杀。

    李傕一听禀报哇,气得七窍生烟。我这先锋官倒好,打了个败仗没音儿了!啊这怎么办呢?吕布来了,咱们这不都完了?我说列位将军,干脆咱们都投降得了。

    樊稠、张济一听“嗨~~~~将军,哪有这么办的呀?跟他一仗没打就投降啊?明日吕布真的来了,咱们是,奋力杀退于他!”

    “哎矣~~”李傕一咧嘴,“别在这儿跟我吹了,咱们四个?再加上四个也不行!十八路诸侯,都没战得了吕布,就我们这几个人呐,啊?咱们先退下去五十里,有什么话再商量叭。”

    兵退五十里,这几个家伙在一块儿这么一合计,他那谋士贾诩又给出了个主意:“啊~~将军,我倒有一计。”

    “呃~~愿闻先生,高见。”

    “吕布虽勇,然而无谋,不足为虑。李将军引军守住谷口,每日诱他厮杀,郭将军可领军抄击其后,效彭越挠楚之法,鸣金进兵,擂鼓收兵。张、樊二公,却分兵两路,径取长安。彼首尾不能救应,必然大败。

    “就依先生。”

    话说彭越挠楚之计,源于秦汉时期名将彭越。彭越,字仲,因此又名彭仲,昌邑(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从历史记载中可以看出,彭越之所以能够发明挠楚之法,正是因为其谋略过人,谙(ān)熟兵法,同时更离不开当时楚汉相持的历史背景。

    首先,彭越极有谋略。《史记•魏豹彭越列传》陈胜、项梁之起,少年或谓越曰:“诸豪桀相立畔秦,仲可以来,亦效之。”彭越曰:“两龙方斗,且待之。”

    意思是,在陈胜、项梁揭竿起义反抗暴秦之初,便有人劝彭越效法陈、项树起旗号,起兵造反,彭越却说:“两条龙刚刚开始争斗,姑且等一等吧”。果然枪打出头鸟,陈胜称王后,被秦朝举一国之力镇压,最终被章邯击败,可见彭越极富谋略与远见。

    其二,彭越熟悉兵法。《史记•魏豹彭越列传》居岁馀,泽间少年相聚百馀人,往从彭越,曰:“请仲为长。”越谢曰:“臣不原与诸君。”少年强请,乃许。与期旦日日出会,後期者斩。旦日日出,十馀人後,後者至日中。於是越谢曰:“臣老,诸君强以为长。今期而多後,不可尽诛,诛最後者一人。”令校长斩之。皆笑曰:“何至是?请後不敢。”於是越乃引一人斩之,设坛祭,乃令徒属。徒属皆大惊,畏越,莫敢仰视。

    大意是,陈胜起兵后一年多,钜野泽中年轻人聚集了一百多人,前来追随彭越,并推举彭越为首领起兵抗秦。彭越拒绝说:“我不愿入你们的伙。”年轻人们执意请求,才答应了。众人相约第二日日出时分集合,然而到了约定之时,有十多人迟到,最后一个人直到中午才到。当时,彭越致歉说:“我老了,你们执意要我当首领。迟到的人太多,不能都杀,就杀最后一个到的”。大家都笑着说:“何必这样呢,今后不敢了。”于是彭越就拉过最后到的那个人杀了。设置土坛,用人头祭奠,来号令所属众人。众人都惊惧不敢抬头看他,因此树立了军威。

    其三,挠楚之计,正是在楚汉长期对峙的背景下产生的。《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王三年,彭越常往来为汉游兵,击楚,绝其后粮于梁地。

    其时,在正面战场上,楚汉相持,项王无暇他顾,彭越领兵游动作战于梁、楚之地,袭扰楚王后方,断绝楚王粮草,迫使楚王回援,动摇楚王军心,辅助汉王作战。

    因此,彭越被认为是游击作战的开创者。

    李傕等四人正是受贾诩的战术思想启发,效挠楚之法才击败了天下无敌的吕布,得以突入长安,逼死王允,封侯拜相,入主朝纲。此事后话。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