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我在低武开始修仙 » 第四章 异能

第四章 异能

    李玄驹顿时一惊,将那几处金魄看了,原是几只昆虫,一点金魄若有若无,却确切存在,靠近了后,感受愈加清晰。

    “这...,莫非是我作为重生者的特殊所致?”

    李玄驹脑海中,猛的跳出有关重生之人特殊能力的记载,他虽然两世为人,但此时尚为少年,心性未泯,纵然明白希望越大,失望越大的道理,但此时也不由得陷入幻想。

    双手“啪”的一下打在自己脸上,李玄驹收敛心神,尽量不报有过多期待,沉下心来细细感受,发觉自身好像可以勾上其他金魄。

    李玄驹试着向其中一点金魄一勾,便觉与之有了几分亲近,念头一动,竟是多了个感知,好似四肢着地,所见也都极近极矮,借那金魄一照,本体是只蚍蜉。

    李玄驹尝试操纵起那蚍蜉的身体,却是无法办到,那蚍蜉也自顾自的走着,浑然未发现什么异常。

    李玄驹退出蚍蜉的视角,自己还可以赋予其两道异能,却不知有何作用,信手赋予了其中之一,感到自己可以在意识中与其交流,刚欲说些什么,却见那蝼蚁行了几步,金魄消散而死。

    李玄驹莫明其妙,又勾上一道金魄,这次是只蛛蜘,与先前如法炮制,那蛛蜘不多时金魄也散了。

    李玄驹心中有了些猜测,行至园中,顿觉地面上滚满了金魄,也不去理会,走至塘前,估量出自身感知金魄的范围约么在一丈左右,于塘中寻了条红鲤,对着其金魄便是一勾。

    那红鲤却不似昆虫那般好勾,李玄驹废了一般功夫,勾到一半顿觉腹中饥饿,忍住饿意,硬是将其勾上,赋予了异术后便让下人准备食物,归了屋内,仍能感到红鲤那点金魄。

    李玄驹要吃的急,伙房常备的又都是些小吃,便让其有什么拿上来便是。

    两名家丁端上来个蒸笼,里面装着几个馒头,下面盖着白菜帮子,中间又夹有肥瘦肉片,油汪汪的看着喜人。

    李玄驹夹起一个馒头,细细咀嚼,此时他饿过了头,倒不显着急了,一边吃着,一边感受红鲤那点金魄。

    他这一顿吃的虽慢,但却极多,前后又吃了一大盘面和两碗白米清粥,随即放下筷子,腹中已是撑着了,却仍有饥饿之感,李玄驹恐吃伤着,故不再添了。

    那红鲤却好,在池中悠哉悠哉的游着,李玄驹暗自思付,这异能怕不能赋予过于弱小的生灵,先前那二虫便是因此而死。

    试着在那鱼儿脑中说上几句,那鱼受了惊吓,慌不择路的游开了。

    李玄驹想了想,改为传达一副水面上漂撒鱼食的景象,那鱼虽游至那处,一路上却行的极不爽利,好似看不清路。

    李玄驹又是传达一副画面,同时潜入红鲤心神之中,感到红鲤眼前出现了两副画面,一副是原本所见,另一副则是刚才所传,顿时了明了原委。

    李玄驹将这一异能命名为“心通”,又试起另一种异能,感受到园中有个蚁穴,中有一金魄大于其他,应是蚁后。

    他先是赋予一只普通小蚁,顿时明了此术之用,却是奇异,能够李玄驹在体力不足之时,借来被他种下此术者的体能,他亦可反向传递体力。

    李玄驹看了看小蚁,这一异能却不似前者那般酷烈,这小蚁行动依旧,又试着赋予其心通之能,为其提供体力,却见那小蚁浑然不知,顿时了然。

    这心通之能需消耗受术者的体力,先前那二虫乃是体力不足而亡,心下有了计较,顿时一喜,将此术命名为“共力”

    李玄驹又试着同时勾动两蚁的金魄,将其连于一块,接上那红鲤,又赋予三者心通共力之能,将共力设为体力共享,那两蚁果如先前小蚁一般。

    李玄驹耍了一阵,却想到一法。

    于池前又勾上一鱼金魄,这次借了那红鲤之力,勾连而上却没有太多饥饿,那红鲤却像廋了些似的。

    李玄驹又借鸡生蛋,反复为之,不多时,满池之鱼金魄大半都被李玄驹勾上,见了满池之鱼几乎都瘦了一圈,便遣侍女来给鱼喂食。

    侍女拿了鱼食,却被吓了一跳,那池中鱼见了她来,纷纷浮于池面,头出于水,二目圆瞪,鱼嘴大张,一片渗人景象。

    那侍女壮着胆子将鱼食倒入水中,那满池之鱼即刻争抢起来,不多时便吃了个干干净净,即刻又齐盯着那侍女看。

    那侍女见状,赶忙又去拿了鱼食来,如此多次,李玄驹见其差不多了,挥手让她退下,又将诸鱼之金魄连在一块,赋予其共力之能。

    如此,理论上来讲,一条鱼吃了饵食,就几乎等于整池鱼都吃了饵食,甚至说如果不是鱼的消化能力是有极限的,李玄驹甚至可以做到只喂一条鱼把整池鱼喂饱。

    李玄驹回房中打坐,待到下午,估摸着众鱼消化的应当差不多了,又行至院内,这院中昆虫金魄虽然易勾,但毕竟数量诸多,也是极大的消耗,当即借着众鱼之力,将满园金魄尽数勾去,满意极了。

    李玄驹心知,自身勾搭这些小物无甚大用,但他若是要勾人之金魄,不借这小物之力恐难办到。

    当下却犯了难,人与自身所勾之物不同,有着情感喜好,自身倘若只是勾了金魄倒也无事,但若对其施术,恐被人发觉。

    “还需思考个妥善的法子。”

    李玄驹心中思付,走出院外,他金魄已成,倒是可以稍微放松一下,便欲去寻李文江。

    行至守拙园,心中忽地涌上一股悲苦,他与今生的父母并未见过一面,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感情所言,不料今日来了这守拙园,竟也触景生情。

    入了院中,李文江正与诸人讲着自己混迹江湖时的故事,听的众人心驰神往,恨不能以身代之。

    李玄驹却在一旁叹息。

    李文江乃是江湖宿老弟子,又是武学奇才,到哪人家都得给三分薄面,方能闯出偌大名声,即便如此,初入江湖时也多次身临死境,少年成名的背后是满满的血与泪。

    李文江见了李玄驹来,笑道:

    “玄驹今日竟有时间?”

    李玄驹点头,恭贺道:

    “我观四叔气血充沛,内劲健壮,想必不日便要迈入第十二楼阁了。”

    众人皆是一惊,忙问李文江可是如此,李文江也是一楞,随即点了点头。

    众人即刻大喜,一人笑道:

    “永州三英怕是要变四英了罢。”

    众人皆笑了,十二楼阁乃武道修命的最高境界,整个永州不过十多人,且大多在某一门派中养老,如今尚在永州江湖上活跃的不过三人,号称永州三英,若是李文江成功突破,“三英”少不得变为“四英”。

    李文江脸上虽笑,却带着几分悲苦,老太爷在他这次回来后,要求他今后不再行走江湖,为其在郡中找了一门派养老,那门派掌门有一女,年方二八,老太爷已为二人定下婚约。

    李文江自是不愿,与老太爷发生争执,说出自身将突破第十二楼阁,本以为老人会放下心来,没想到老人听后悲恸的看着他,轻声问他:

    “汝欲步文松之后尘乎?”

    李文江沉默了。

    “纵成了十二楼阁又能如何呢?”

    他在心中这般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