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从书生词条开始驾驭万道 » 第三十五章:诗会(二)

第三十五章:诗会(二)

    夜风微凉,穿坊船而过。

    花坊之外,有桂树摇曳;大厅之中,有火炉温灼,背上是凉爽宜人的夜风,怀里是暖香温存的熏香,如此惬意,陆寒差点要睡着。

    只是士子们吟诗作对的喧嚣,落在他耳中,略有些聒噪。

    “陈兄,红珠这词用的好啊,与绿簇相应,颇为妥帖......”

    “哪里哪里.......怎么比得上道荣兄这‘心有繁华不得语’句的意境啊。”

    “哪里,哪里...”

    “哪里,哪里...”

    正在这觥筹交错的热切中。

    一个胖子书生忽然站了起来——那硕大的身躯在起身时,还掀翻了一张小几,弄的一地狼藉。

    那胖子身形颇为高大壮硕,一下就吸引住人们的目光,在错愕之中,便是讨论的声音也渐渐小了。

    只见那大胖子手持一个空荡荡的酒壶,脸上全然是酒气上头的红晕之色。

    他挺着个大肚子,步履蹒跚中神色悲怆,连连悲号道: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这大胖子的喊声,一次更比一次大,竟完全压过了场中的声音。

    鸦雀无声中,在场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田三壮和陆寒所在处。

    心中睡意正缱绻,陆寒蓦地却被身边吼声惊醒。

    待听清楚那胖子的言语,陆寒看着田三壮,目瞪口呆——这胖子,酒品忒差了吧?

    这诗,不就是田三壮到藏书阁来寻陆寒那日时,陆寒口中自言自语的词么?

    这胖子...平日里难得记住一篇经义,如今喝醉了酒,加之心中悲苦,竟把这句给抛了出来!

    每年的诗会之中,多是少年意气的书生,像田三壮这事也屡见不鲜。对此种局面,赵坊早有预案。于是,几名小厮走上前去,准备搀扶这胖书生去后面休息。

    只是,厅堂正中小几处那名女校书听了这句,反复咀嚼几遍后,侨脸上浮现一丝讶异,却似乎是品出了一番滋味。

    随即,场中也有知意的士子击节赞赏道:

    “好诗句,端的是好诗句啊...却不知那位兄台是哪里的士子!”

    众人之中,张少安原本正与几名士子行酒令,听了声音,觉得有些眼熟,站起来一看,一眼便认出了这胖子。

    他先是疑惑地看着田三壮,蓦然间,似乎意识到什么,随即将目光投在田三壮身旁那个少年书生。

    陆寒!

    ......

    陡然站起身来,又声嘶力竭呐喊了几句。夜风裹着江水的微寒扑打在田三壮的胖脸上,终于是把田三壮心中那酒气拍散了几分——这胖子,这才意识到自己的失态。

    只见顾盼儿袅袅婷婷,迈着婀娜的步子走了过来,对着田三壮施了一福,温柔道:

    “敢问郎君如何称呼?这诗遣词平实质朴,其情却含蓄隽永,让人回味......不过...这诗句似乎只有半阙...”

    田三壮哪里见得如此漂亮的女子,他微张着嘴,一时不由的呆了。

    顾盼儿又问了一遍,田三壮这才反应过来,此时他的脸已然煞白,哪里还有半分酒醉的模样。

    手忙脚乱中,他赶紧伸出一只大胖手,指着一个方向道:

    “不是我写的...这是他写的...”

    被田三壮指着,陆寒一脸无辜。

    ................

    诗会又一处,一间雕梁画柱的偌大阁厅,白幔轻飘。

    一位面容清秀的少女大喇喇坐着,捧着一根硕大的羊棒骨,双手沾满了油腻,边吃边道:

    “双双,我就说这羊肉果子铺我吃过...你还不信...这便是我们那日在郭北县遇到的那家!”

    仅尝一口便能分辨到如斯地步,少女脸上满是得意。

    “姑娘...可少吃点...”看自家姑娘那贪吃样,丫鬟都急了,“大夫说了...姑娘不能吃油腻...”

    少女憨憨一笑,转头却又啃了一口。

    “那老爷....可要回来了...”眼见一根棒骨要被吃完,丫鬟的声音中都隐隐带了哭腔。

    少女嘴角挂起一个俏皮的笑容:“莫要哄我,今日诗会,阿爹有应付不完的人嘞,才没时间管我。”

    原来,今日这二人来诗会,不是为了看那些风流才子,只是为了寻个地方偷些吃食。

    听了自家姑娘这话,名唤“双双”的丫鬟也只是嘟着嘴,一跺脚。

    而此时,正是顾盼儿看向陆寒的时候。

    丫鬟双双看着大堂中那个熟悉的身影,忽然捂嘴道:“姑娘...姑娘...那不是敖公子嘛?敖特慢公子!”

    少女赶紧放下羊棒骨,胡乱找了片方巾擦了擦。定定看了场中好久,终于能够确定厅堂中那人,就是前些日子在郭北县救了自己的——只是他的白衫如今换成了青衫。

    ...........

    顾盼儿一双剪水的眸子盯着陆寒,陆寒也只能站起身来,悻悻然道:“偶作...偶作...而已...”

    “既是公子偶作,能否将全诗一观?”顾盼儿微一施礼,眸光流动,问道。

    忽然,有人认出了陆寒,惊呼道:“莫不是郭北县案首,做了‘悯农’那诗的陆寒?”

    凭“悯农”和“劝学篇”,陆寒的名声如今虽谈不上家喻户晓,但许多士子也留心到此人了。

    如今见了真人,众人才惊觉。

    怎地如此年轻!

    一时之间,陆寒成了所有人目光的焦点。

    陆寒腼腆一笑,面色微红,这些诗词终究是窃取他人,如何又能在这大庭广众之下淡定自若。

    这田三壮,端得可恶!

    顾盼儿见陆寒神色局促,似是猜到了什么,眼眸中的失望之色一闪而过,只能口称万福,又施了一礼。

    恰在此时,一个略显尖利的声音响起:

    “这首诗格律不定,如今明明春色宜人,但词中却有‘秋’之一字,如此不合时宜...莫不是陆兄为了准备诗会,寻人捉刀,如今却忘了那另半阙...”

    说话之人,正是张少安。

    只是这话语将场中士子打倒了大半,虽说上巳诗会号称随性而作、合时而作。但毕竟不是考场命题作文,大多数士子为了在这等大会上崭露头角,提前有些准备也是应有之义。

    众人听了张少安这话,倒是有些犹豫起来。虽然“悯农”和“劝学篇”流传甚广,但毕竟陆寒露头太快,仅这数月便有了偌大的名声。

    一个之前从未听过名字的士子,在短短数月便声名鹊起。此种“一夜顿悟”过于骇人,同为寒窗苦读十数载的士子,有些质疑倒也正常。

    便是顾盼儿,此刻看着陆寒,眼神也明显有了一些异样。

    只有田三壮一个,看那张少安的眼神,仿佛是在看一个白痴。

    要知道,数月前,当陆寒拿到下舍第一时,他也是如此这般质疑陆寒的。

    下场就是...5两银子没了。

    听了张少安这话,陆寒倒是不以为忤,何况张少安说的又没错,的确有人替他捉刀。

    念及于此,面对众人疑惑的目光,陆寒的脸上倒是十分平静。

    只见他施施然站起身来,缓缓道:

    “少安兄与我同窗多年,果然是了解我...我这首诗的确是从他人处听来...”

    竟真是他人所作?陆寒一句话惹得场中渲染大波!

    顾盼儿脸上的红晕不散,神色略有些焦急道:“还请公子告知,究竟是何人所作,盼儿必定寻到那人,找到另一阙...”

    “噢...这倒不用劳烦小娘子寻了...那人是我一名老乡,唤作‘辛幼安’,如今已云游四方了!”

    辛幼安?大周文坛何时有这号人物?

    听闻这“辛幼安”已云游四方,顾盼儿眼眸中神色亦是一黯。

    “不过,我这老乡临走时,倒也把整首诗念给我听,若小娘子想看,我可以写与小娘子...”

    “多谢先生...”顾盼儿喜道。

    身后随即有伶俐小厮,捧了砚台和纸笔来。

    顾盼儿莞尔一笑,抚起袖子,露出一截白生生的胳膊,亲自为陆寒研起墨来。

    “顾行首竟亲自为那书生研墨....真真是羡煞我也....”

    “可惜...可惜...可惜我没那好老乡啊!”

    .................................

    耳畔是春风,鼻端是沁人的少女馨香,所谓红袖添香,大抵如此罢。

    陆寒沉了沉心,便在众人的瞩目中,挥毫起来。

    片刻后,宣纸上呈现数行隽秀的字迹。

    顾盼儿心中一喜,捧起散发着余香的宣纸。

    软糯清甜的声音,宛若歌唱般,在抑扬顿挫之余,带着一种特有的节奏。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诗既出,全场皆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