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2.田园生活-溶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2.田园生活-溶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2.田园生活-溶于自然的侘寂之美

    有这样一部电视剧《森林民宿》,没有什么人间烟火和曲折的感人情节,从头到尾都是自然,森林,木屋,清静,却能给人一种心灵上的洗礼。

    在这部剧中,主角典子的民宿在远离城市的寂静的树林里,四周树木丛生,百花盛开,鸟鸣虫叫,也有好奇的狐狸在东张西望。还有成片的野草,它们像是一群淘气的孩子,好奇地占据每一块裸露的土地,所到之处都成了它们绿色的海洋。

    这里注定不会有熙熙攘攘的人群,典子没有左邻右舍,只有树木、鲜花、虫鸟作伴,只有被清风吹动的枝叶,还有隐藏在各个角落的虫鸣,每天看着她忙来忙去打理这个小木屋。

    她的民宿虽然简朴,但是并不简陋。她会把这个小世界,打理得一尘不染,干净舒适。

    她热情地接待为数不多的住客,为他们准备温馨的卧室,还有精致的早餐。

    这里的生活清淡如水,让人难以想起一丝生活中的烦恼。典子时常坐在客厅的椅子上,静静地欣赏着窗外的一切,享受这一刻的安宁。在这里没有现实中焦虑,远离是非,更没有让人喘不过气的压力。

    森林深处的这个小民宿,有的只是一种久违了的安逸,一种清新淡雅的喜悦,

    这就是这部剧带来的“侘寂”之美。

    “侘寂”这个词,来源于日本的传统文化。

    简单来说就感受事物中,那些简单而素雅的美。

    与大千世界中的五彩斑斓相比,这种简单素雅的美,会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这种“侘寂”之美,最早还是起源于中国。中国自古有隐士文化和令人羡慕的田园生活。几千年来,有数不清的隐士过着陶醉的田园生活,延续到现在,在秦岭终南山里,据说还有几千名现代隐士。

    金·马钰《踏云行》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里有花影,白云,清风,流泉,月光,小径。

    这种“侘寂”的自由和惬意,在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描写得最为恰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陶渊明素来向往大自然,追逐自由,归隐之后,他感到了无比的畅快与惬意。

    择一处山,一丘陵,一山林,一湖水,僻静,选一处好地,建一座田园小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织,神仙眷侣,何其羡慕。

    在历史特殊环境下生成了“隐逸文化”,它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产生了一批又一批名士遁迹山林,当起隐士,这本身就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

    几千年来,有多少出名的隐士,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歌。“白发当归隐,青山可结庐”,“扰扰平生成底事?镜湖归隐老黄冠”,“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