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4.田园“侘寂”美之二依林而居

4.田园“侘寂”美之二依林而居

    4.田园“侘寂”美之二依林而居

    人类对森林的寻求与渴望与生俱来,骨子里,每个细胞里有着森林寄居的因子,因为,生物的起源在大海,行走在森林,人类是从森林走出来的,基因里有着这个根。

    森林和树木是有灵性的。很久以来,我们启蒙的智慧是从树上来的。出生在菩提树下的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孔子在家里种下一棵桧树,然后周游列国,他劳而无怨,挫而弥坚,直到呼喊着“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定格。庄子在“木雁之间”开辟出中庸之道,他看见孟子的故园乔木已深,知道该回家了……

    古今中外,人们为寻根,远离喧嚣,舍弃舒适,来到森林,回归自然。不论是在山中采薇的公叔齐和伯夷,还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抑或是厌倦了官场生活,晚年定居于终南山下的王维,他们都在青山绿水间,找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此生的归宿。他们醉心山林,寄托情感。

    历朝历代有很多文人墨客选择归隐山林,做个闲人,放情丘壑,寄情山林,取乐鱼鸟,喜做闲人,与自然诗意共存。他们创造了很多相关诗作,通过他们的作品,我们能感受到隐居山林的田园之乐。

    隔溪春色两三花,近水楼台四五家。

    浊酒不妨留客醉,好山长是被云遮。

    松根净扫弹琴石,柳下常维钓月槎。

    路狭不容车马到,只骑黄犊访烟霞。

    ——元·叶颙《题幽居》

    把一个远离名利,生活淡泊、旷达超脱、余韵悠悠的闲人内心活动真实地展示出来。

    王安石的原作题为《北山》: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细数落花因坐久”,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蓑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泉边林下的茅庐虽然简陋,但环境异常清幽。没有钩心斗角,没有尔虞我诈,没有机关陷阱;有的是江上清风,山间明月;有的是自酌自饮,潇洒适意;有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只要我们能抛开俗念琐事,只要心中不计较,以知足心和平常心去享受普通人的安详生活,到青山绿水里走一走。

    一折青山一扇屏,一湾碧水一条琴。

    ——清·刘嗣绾《自钱塘至桐庐舟中杂诗》

    这是一种难以言传的心灵状态和生活境界。

    水傍边,山尽处。唤取云来,共我山头住。

    分得一江风共雨。满院芙蓉,更听红妆舞。

    趁霜晴,闲独步。那里烟村,有个梅花树。

    小径斜穿来又去。醉后知他,有甚青云路。

    ——宋·周紫芝《苏幕遮》

    有一颗丰富清明的心灵,有崇尚简朴生活的爱好;忙碌之余喝茶、下棋、弹琴、钓鱼……

    能处淡守真、安于寂寞,不汲汲于功名利禄、不斤斤计较于人我是非。就会天天做“闲人”。

    香风不动,松花自落,寂静清幽,世外桃源。满地白云,山中采摘灵芝,行迹漂泊不定,潇洒度日。

    我也向古人学习,从城市潜入秀岭山林,安顿自己那颗疲惫的心。

    我住的乡村民宿在秀林,房子坐落在秀岭的一个山丘顶上,院子外的山坡下,是岭谷的沟坡壑低,有5000多亩的原生和人造树林。旷野里长满了榆树、槐树、红叶李,女贞,五加、刺五加、卫矛、忍冬、接骨木、悬钩子、刺玫、蔷薇、笃斯越橘、松毛翠,还有低矮的灌木。

    置身其中,充盈着生机勃勃,静静感受这山林的俊秀,内心被绿色包裹,多少次梦中的桃花源,正是如此模样啊!

    早晨,透过窗户,推开门,看霞光万道,漫过山林,滑过树梢的生灵,鸟鸣声声,蝉鸣阵阵,只听哗啦啦,莎莎莎的声鸣。

    我走出院子,来到树林中,站在林荫下,光芒折射,如斑驳的鳞片,拍打在草木上,一缕清风徐来,山间花色,摇曳身姿。

    在如此静谧恬淡的山林,内心被草木的清淡渲染,内心慈悲温润起来。

    下午静静抬头看天空,将近黄昏时分,霞光万道,从树叶的缝隙中穿越,耶稣光洒在我身上。

    住在树林旁,置身于树木葱茏,山花烂漫;痴迷于风霜雨雪,日暮星辰,月亮彩虹;喜欢看蓝天白云,鸟巢树虬;听布谷蝉鸣,百鸟鸣唱;见识了藤蔓缠绕的丛林,珍禽异兽的出没,密密匝匝的野草,花海如浪的暮春。

    人在树林里,每日与荒草、灌木、野花为伴,与飞的、跑的、爬得动物们为邻,融入其中,最能体现人与自然的融合,用眼注视,用耳聆听,用心感受转瞬即逝的彩虹,桃花般的云霞,消逝最快的霜花,洁白善变的云朵,月光朗照的夏夜,苍凉寂寥的深秋,细雨缠绵的雨季……一边生长,一边死亡,轮回与更替,短暂与永恒,在沉默中,在你的不经意中,已悄然发生。在俊美的山林中,绮丽的江河里,秀美的林木间,感受人与自然的共振。领悟到自然界中生也至美,死也至美的哲学思想。

    身依树林,每一天都是崭新的,每一个清晨,都在鸟声中醒来,有鸟儿晨昏相伴,与花草朝夕厮守;放下无谓的人和事,放缓激烈跳动的心,在林间长长的散步,也可以在园中莳花种菜;一个人的时光逍遥自在,坐看云卷云舒,夕阳西下,鸟鹊归巢。可在幽静的书房里挥毫作画,或端起相机在户外捕捉美景,阅读,写作,做饭,发呆,不打扰别人,也不被别人打扰,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放纵天性。日子细水长流,只觉得内心丰盈,每一个夜晚,都在虫鸣中入梦。

    尤其是春天,乡村田园的柳树像士兵,一身翠绿,扛着嫩绿的旗帜,在柔和的微风里飘来飘去,摇曳多姿。行人的眼睛亮了,脸色柔美了,是这娇嫩的新绿带给人们的活力。在灰色的水泥钢筋房里待久了,坚硬冰冷的建筑让人们忘记了活力四射,灵动惊艳的大自然。只有这抹绿色让人们僵硬的神经活泛起来,亢奋起来,感觉自己年轻了好多。

    好比纳兰性德写的《南乡子·秋暮村居》的场景:红叶满寒溪,一路空山万木齐,试上小楼极目望,高低,一片烟笼十里陂,吠犬杂鸣鸡,灯火荧荧归路迷,乍逐横山时近远,东西,家在寒林独掩扉。

    这样的生活多美!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守一份清静,站成永恒;

    如果有愿望,愿做花草,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度一场清欢;

    如果有修行后的转化,愿化成一阵风,离开尘世,抛却肉身,在空中飞扬,在树林徘徊,飞越永恒,没有迷途的苦恼,一半在雨里洒脱,一半在春光里旅行自由自在,来去无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