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陪你一起归园田居 » 5,田园“侘寂”美之三依乡村而居

5,田园“侘寂”美之三依乡村而居

    5,田园“侘寂”美之三依乡村而居

    从几年前开始,随着我年龄的增大,离退休越来越近,我经常幻想,回到老家乡居,种上几亩地,再打理个小菜园,实现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小农经济生活。春天播种,秋天收获,忙忙碌碌充实的一年完全不愁没有蔬菜吃。这可能就是人们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吧!

    有时我也在认真的思考,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小的时候过的就是田园生活,那个时候一心想跳出农门,到外边去闯荡,尤其是想过上大城市的生活,后来通过努力,我实现了这一目标,可在城市生活了几十年,我又想回农村。

    这也是一种围城现象,农村人想闯到城市里生活,在城市生活久了,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和灯红酒绿,尤其是受到创伤和不如意的人,还有那些上了年龄的人,又羡慕乡村的田园生活。

    我属于哪一种情况呢?思考许久,好多答案都否定了,我想我是因为晴耕雨读的理想。

    我对乡村的生活太熟悉了,一年四季在于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这个时候就应该播撒希望的种子,然后浇水施肥静静地等待着种子发芽生根,然后慢慢长大,感受生命的力量。里面种满自己喜欢的粮食蔬菜和瓜果鲜花,一年四季边赏花边收获各种各样的瓜果。待到秋天,就可以长出一畦畦的小油菜,小菠菜和小白菜等等,来做喜欢吃的包子或者饺子,体验田园生活的美好。

    归园田居,体验农耕之乐趣,过自给自足的乡村生活。自古就是人们向往的一种生活方式。

    从唐诗到宋词,诗人们或喜或悲,多是愁苦之态,但只有一个地方例外,那就是在田园乡村时,诗人们的心情都是闲适放松的,他们写下许多名篇,至今读来,依然让人对田园之乐心向往之。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诗人应邀到一位农村朋友家做客,在自然的田园风光之中,主客举杯饮酒,闲谈家常,充满了乐趣。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这是初夏,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白天长了,篱笆的影子随着太阳的升高变得越来越短,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一个乡村的田园风光场景跃然眼前。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田园生活是多么的悠闲、舒适。

    【唐】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这也是夏天,斜阳照着村落、牛羊都回家,老人拄着手杖等着放牧的儿童归来。麦苗吐秀,桑叶稀疏,农夫扛着锄头回来,互相问好,言语依依。多么宁静和谐的乡村田园景象。

    【唐】杜牧

    云光岚彩四面合,柔柔垂柳十余家。

    雉飞鹿过芳草远,牛巷鸡埘春日斜。

    秀眉老父对樽酒,茜袖女儿簪野花。

    征车自念尘土计,惆怅溪边书细沙。

    云气自山岚升起来,四野弥漫;温柔的垂杨下面有数十户人家,锦鸡小鹿跃过芳草地,村巷鸡埘沐浴在阳光下,宁静的山村,悠闲的长者,秀丽的山村女子,他们都自顾自的过着悠闲的生活,恍若世外桃源般。

    【宋】徐玑

    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树晓烟低。

    黄莺也爱新凉好,飞过青山影里啼。

    这是一首清新明快的田园小诗,,水稻、日影、黄莺、青山,多么美丽乡村,多么自然的景致。

    【唐】杜甫

    田舍清江曲,柴门古道旁。

    草深迷市井,地僻懒衣裳。

    榉柳枝枝弱,枇杷树树香。

    鸬鹚西日照,晒翅满鱼梁。

    这是一个偏僻的地方,家在清江旁,草木太深,离集市太远,以至于我都不好好着装。五六句形象描绘了田园之美,柳条枝枝垂落,十分柔弱,枇杷树树透出清香。太阳下山了,鸬鹚大大丰收,捕得满仓的鱼儿。

    杜甫描写的这个场景和我现在生活的环境很相似。我租赁的乡村民宿离西安70公里,是一个很偏僻的乡村。家住岭上,依着树林,四周是农田,看山不太远,出门买东西很不方便,找个小商店也在三五公里之外。待在自己的小院里,夏天光着膀子,春秋两季穿松松垮垮的秋衣秋裤,像个农民一样,不注重穿衣打扮,不涂脂抹粉,也不修饰自己的形象,很随意的过着天然闲适的生活。

    在我小院的一角,放着很多农具,其中包括铁锹、木耙、锄头、铁耙子、木磙子等,在不知情的外人看来这就是一个种田过日子的农家。

    刚来的时候,菜园开荒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一层一层的松土,一遍又一遍的施肥,直到手上磨起了厚厚的茧。

    育苗、播种、除草、施肥、田间劳作样样不能少,每样都得从零学起。

    经常给菜园子浇浇水,看它们从泥土中怎样萌生发芽、枝繁叶茂、开花结果,有成长的期盼,辛苦的收获,每天都很充实。

    离丰收的时刻已经越来越近,紫色的茄子倒挂金钟,绿绿的黄瓜垂吊下来,长长的豆角一个挨着一个,西红柿笑得脸色红彤彤的,黄色的南瓜静静的窝在地里……随手摘一个西红柿或者小黄瓜天然无公害,擦擦就能吃,丰收的喜悦美在心头。

    自从归隐田园后,才深刻体会到二十四节气是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每一个节气都能从中感受到自然现象的变化和耕种的规律。融入自然的节律使人重新振奋起精神。

    除了乡村劳动种菜的乐趣之外,更重要的是田园风光,让人陶醉,这里虽是一个偏僻的地方,远处是山,近处是岭,田里是景,天空亦是景,放眼望去,处处是景,处处是绿色,处处都生机勃勃。

    晚饭后,已是傍晚时分,乡间散步,别有一番风趣。缓缓步伐,微微凉风,享受乡村慢生活,走在乡村的小路上,我哼着歌曲:

    暮归的老牛是我同伴

    蓝天配朵夕阳在胸膛

    缤纷的云彩是晚霞的衣裳

    荷把锄头在肩上

    牧童的歌声在荡漾

    喔呜喔呜喔喔他们唱

    还有一支短笛隐约在吹响

    笑意写在脸上

    哼一曲乡居小唱

    任思绪在晚风中飞扬

    多少落寞惆怅

    都随晚风飘散

    遗忘在乡间的小路上。

    傍晚有日落,有晚霞,田野有鸟鸣声,有各种各样的虫儿飞……有蝉叫,有蛙声,也有那么一丝丝凉爽……

    乡村之乐人各有得,若南宋徐玑《山居》诗云:

    柳竹藏花坞,茅茨接草池。

    开门惊燕子,汲水得鱼儿。

    地僻春犹静,人闲日更迟。

    小禽啼忽住,飞起又相随。

    山居之乐,古今同也,何可述其极矣!

    乡村的花花草草,山村的沟沟壑壑,还有那乡间小路,袅袅炊烟,鸡飞狗鸣,蝉鸣鸟叫,无不令人魂牵梦绕,让人回味无穷。

    乡亲们淳朴善良,没有勾心斗角,有的只是互帮互助。我知道,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是,远离那种环境,心情舒畅,身心健康,寿命会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