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你卷朝堂,我卷太子 » 第七章 1

第七章 1

    君子报仇,十天不晚。虽然不能立等可取,耽误个几天还是能忍的。竟敢告我王大群的状,就让你们知道知道小爷的厉害。

    皇帝最缺什么,当然是银子。只要能给皇帝弄来银子,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儿。

    想到此处,他对着卷王伸出两根手指,皇帝疑惑地看着,“何意?”

    不等皇帝允许,少年站起身形,卑躬屈膝,满脸堆笑。

    “为了给太子讲明要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物,拿圣上举例子实在是小子的错,学生愿意受罚。”

    “如何受罚?”

    “一个缺点五万,两个十万,陛下可还满意?”

    答案出乎崇祯帝的预料,本以为他会哭天抹泪,跪地求饶。自己则看在他为皇后找银子的份儿上,打十几板子出出气,就算了事。

    没想到这小子还能弄钱,提起了精神。

    一旁的爷爷王铎听了,心中将孙子骂了个狗血喷头。你小子为了保命,竟然许下十万两银子,这得写多少幅字啊!

    太败家了,必须想个办法让他早点儿滚出京城,要不然,折寿!

    摆出一副教训的口吻,“你自己闯的祸自己担着,一文钱都别想从家里拿。”

    孙子对爷爷倒是十分客气,说出的话更是有骨气。

    “爷爷,不用家里掏钱,你忘了,我那里可是有几十个小叫花子,要饭的水平绝对专业。待会让陛下写个条子,明天开始奉旨乞讨。不出半天,绝对能讨到十万两。”

    “噗嗤”,皇后实在是没忍住,笑得真是好看。干儿子的思路清奇,这种办法都能想出来。

    皇帝:我写个条子,不就变成要饭的了?客气地说了一句:“滚!”

    王大群脸皮真的够厚,好像没听见一样。一计不成再生一计,对着皇帝提出新的要求。

    “陛下,想得到这十万两,还需圣上配合一二。”

    “怎么配合?”

    “小子记得五日后是朔朝,恳请陛下日上三竿,再行上朝即可。”

    皇帝不明所以,但是能赚到银子,晚一点上朝倒是无所谓。

    看着那张欠揍的软饭脸,暗道做生意还能划价呢,不能便宜了这小子,同样伸出两根手指,“二十万。”

    “成交!”

    孙子答应得痛快,皇帝感到惊讶,爷爷的心在滴血,要是交出二十万,家里恐怕是要砸锅卖铁了。

    眼见太阳偏西,宫门就要落锁,王铎起身告辞,准备回家吊打孙子。

    不知道太子是缺了哪根筋,少年英雄主义泛滥。冲着他爹叩首:“父皇,大群说他有一法,可阻止皇太极入关。”

    皇帝愣了一下,差点儿被气乐了。上下打量了王大群几眼,两只手攥成了拳头。

    心说,要不是皇后护着,还有二十万两银子,你早成渣渣了。

    满朝的文臣武将都没有稳妥的办法,你才多大?还有一法阻止皇太极,骗鬼呢!

    可毕竟是儿子口中说出来的,不好意思训斥王大群,直接回绝。

    “皇太极入关,是朝廷大事,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太子没有在意皇帝的脸色,依旧我行我素,张开大嘴开始胡喷。

    “孩儿听闻嬴政一岁吃奶,刘邦两岁尿炕;孔融四岁让梨,司马光五岁砸缸;曹冲七岁称象,黄香九岁温床;甘罗十二岁为相,周瑜一十三岁拜将。父皇又怎知年近十四的王大群,不能续写一段少年佳话呢?”

    崇祯帝看了看儿子,又盯着王大群,这是你教的?

    佳话,佳话个屁!

    谁家的孩子一岁不吃奶,两岁不尿炕?

    不过其中一句引起了卷王的重视,心说你要不提醒我都忘了,直接传下口谕。

    “你快十四了,今后只能前往钟粹宫,其他地方不得擅入,明白?”

    王大群:皇帝,跑偏了。

    皇后:老公说得对!不掺和政事的她起身准备晚饭去了。

    见老爹没当回事儿,朱慈烺急得直跺脚,“大群并未虚言,父皇可来书房,一看便知。”

    皇帝本不打算与他俩纠缠,见儿子眼巴巴地望着自己,似乎真的有什么秘密。一时间,好奇心起。

    估摸着耽搁不了多长时间,干脆看看这俩家伙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太子的书房极大,有单独的会客室,藏书室,还多了一间会议室,靠墙摆着一张超大的案几。

    王大群上前几步,掀开了上面的罩布,一张巨大的沙盘呈现在眼前。

    皇帝的脑袋“嗡”地一下,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

    他不知道这玩意叫什么,但上面的城池、道路、关隘,标注得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外行的他都知道是干什么用的。

    心中万分感慨,看着不大的少年,问道:“这是你做的?”

    王大群也是无奈,又跑偏了。

    他指了指太子,示意是他干的,要是想揍人,先揍他。

    朱慈烺见状,及时插话:“近些时日,我们对北方的战事进行了推演,有了一些心得。还望父皇帮着参详一二。”

    崇祯帝围着沙盘转了三圈,看着儿子心生感慨:孩子们有心了。

    无论他们的办法是否有效,至少是认真做了功课的。态度稍微缓和了些,语调也降低了八度。

    “是什么办法,尽管讲!”

    不料王大群并未讲述他的方案,而是跪在地上叩首:“小子万万死,请陛下恕罪。”

    崇祯帝一听,不简单啊!

    小家伙连朝堂上的黑话都懂,这是怕其言语触犯龙颜,先捞一块免死金牌。有心不搭理他,又对答案充满好奇。

    “恕你无罪,起来吧!”

    得到了满意的答案,王大群这才起身,顺手抄起一根小木棍,在沙盘上指指点点。

    “陛下,宁锦防线长约200里,自宁远经连山、塔山、锦州、义州,抵大凌河。陛下可知这条防线有多少兵马?每年耗银几何?”

    猜不透他的用意,卷王还是略作思索,给出答案。

    “兵马近二十万,年耗银百万以上。”

    王大群点点头,继续发问:“再问陛下,二十万关宁铁骑驻守这条防线,军事目的何在?”

    “当然是阻止清军入关。”

    崇祯觉得这小子的废话真多,带着责备的口气回了一句。

    反正免死金牌已经到手,王大群即使看出皇帝不悦,还是大着胆子不依不饶。

    “小子三问陛下,清军曾三次扣关,这条防线,挡住了吗?”

    一句话,把皇帝问得无言以对。

    是啊!耗费巨资,屯以重兵的宁锦防线,在清军面前形同虚设。人家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见皇帝沉思良久,王大群并没有打搅。

    不失时机地摆出一副孝子贤孙的模样,给他搬了把椅子,端上茶水,还抄起扇子,亲自为皇帝纳凉。

    终于,崇祯帝抬起头看着王大群,有些不敢置信地问道:

    “你想把关宁铁骑撤到关内?”

    “不错,既然关宁铁骑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达成不了既定的战略目标,把他留在关外,就成了大明最大的包袱。”

    此话一出,卷王的神情有些异样。

    这些话怎么看都不像是一个孩子该说出口的,难道真的是少年有为?

    行,脑袋暂且留着,说不定什么时候还能用上。

    再低头看看沙盘,心中升起无限的感慨。

    “你可知道,关宁锦防线是先帝和朕二十年的心血,岂是你一句话就能撤了的?”

    像是在解释,更像是自言自语。

    王大群心里辩驳,现在还有机会撤出来,保存大明最后一点精锐。

    若是两年后松锦战败,黄花菜都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