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元气三国 » 第四十九章 前线

第四十九章 前线

    太平教反叛,西凉方面也是人心惶惶,百姓们谨小慎微,军队上下进入了战时戒备,在各地县城出兵巡视,以防黄巾贼作乱。

    零羌部落里,大祭司真谏兴奋异常,手舞足蹈地逃大神,嘴里嘟嘟囔囔地念叨着:“乱了,战了,燃烧吧,赤帝子,黄帝子,二龙相争必有一死。”

    可是很快他的脸色难看起来,在他们的望气之眼中,看到赤帝和黄帝两股气息在厮杀,两者迅速减弱。

    原本一切都是按照他的测算在进行着,不知从哪里升起数十道玄气,炙热烈焰,气势汹汹。

    其中三道最为特殊,看似最弱,实则得天地钟爱,可谓是得天独厚最具潜力的那一支。

    一道玄色,至阴生阳,似要气吞万里,头角峥嵘。

    一道黄色,微光烛火承赤帝子,得大汉气运护佑,时隐时现,九阳开泰。

    一道白色,如虎越涧,金戈之盛,霸王在世,气概无双,傲视东南。并身负一丝龙气,与江南之地气运相连。

    三股气息俱是潜龙在渊,得天独厚者,将在动乱中迅速崛起,崭露头角。

    这表示中原王朝在大乱之后,会有三个强盛的势力,先后快速崛起。

    而大汉王朝的赤色气运,也在三股气运的加持下,虽衰犹强,不可力敌也!

    “怎么会是这样?”真谏不甘心,继续望向西北,只见一头烈焰猛虎,背生双翅,威风凛凛,向着中原虎视眈眈。

    前面与自己预料的不差多少,可惜这头猛虎竟然高卧山岗,隔岸观火,温养精神。

    不仅没有出现与赤龙相杀的局面,背上竟还长出了双翅!

    中原之地群雄开始崭露头角,赤帝日渐实微,西北高原上双翼猛虎,横卧山林,事不关己。

    脸色从难看,逐渐变的深沉怪异:“我的谋算,到是便宜了董胖子。倒是那周杰命理奇特,想必一定可以让董卓多存活些时日,这都猛虎存活的越久,中原大战拖的越久,中原气运消耗的便会越多。”

    猛虎好战,最重视领地,要是让着这家伙顺利起势,对周边的游牧部落来说,将会是一场灾难。

    同样的对中原王朝也是如此!

    真谏相信这一切都是暂时的,中原内部争斗的越是凶狠,消耗的就越大。

    他们只需要默默发展,等待时机即可。

    得到黄巾之乱的消息后,周杰在家里叹息道:“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啊。”

    天真烂漫的安舒雅,脸色忧愁:“又要打仗了吗,我还以为大汉一向都是安居乐业呢。”

    崇庆道:“自古以来,中原王朝才是真正的战争狂魔。”

    “别看他们崇尚礼仪,喜欢高高在上的施舍恩情。事实上他们的皇帝渴望开疆扩土,他们的将领希望建功立业,他们的百姓也希望国家军队足够强盛,武力充沛。”

    “中原国家的上位者,无不渴望青史留名!”

    “国家一旦强大起来,感觉到周边势力的弱小,便会恩威并施,离间盟友,无所不用其极,直到兵峰直达,扩土开疆。”

    “在中原王朝的认知中,战争的胜利,疆域的扩张,武力的征服,这些才是真正的荣耀。”

    安舒雅憨憨地问道:“姐,咱们现在算是汉人,还是羌人?”

    崇庆反道:“有什么区别吗?”

    “各族本就同出一源,若能真正一统各族,便再也没有战争了。”

    “媳妇,好见识!”周杰不可思议地看着崇庆,自己这个便宜媳妇的言论简直超前。

    大汉征服了周边的部族,却没有完成真正的统治,策底治化,根本上就是缺少这样的思想核心支持。

    大汉子民从心理上,向来歧视仇恨其他部族的人。

    特别政府官吏,士子们,更是没有将这些,投靠过来的部族当成自己人。

    同样的,游牧部落也不会将汉人当成自己人,他们一次次的南下劫掠,自己惹下血仇,真敢当成自家人!

    双方之间长久的血仇新恨,让他们只能短暂的面和心离,彼此的压榨剥削更是极尽残酷。

    那句“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更是在这种思想环境下,游牧部落不断的反叛入侵中,被一次次证实,坐实。

    中原王朝并非没有大胸怀,大仁义,可惜游牧部落的首领也是人,他们也有自己的私欲。

    自己当老大,和给别人当部下,是谁都会选前者。

    周杰想着想着,发现在自己那个平行世界中,若不是后来清朝廷在最后的封建时代,完成了各民族的大一统,认同了一个中国的思想,亚洲大陆指不定会分裂出多少个国家来。

    后面的清朝确实很拉垮,思想问题很严重,不说也罢!

    黄巾之乱声势浩大,人数众多,随着丢失的城池越来的越多,汉帝刘宏不再等官兵集结。

    下旨让各地郡县,自行招兵应对黄巾军,减缓黄巾军的攻势。

    同时派出卢植、皇甫高、朱儁三大将,带领朝廷精兵前去平叛。

    天下大乱,正是英雄之辈起势的时候。曹操,袁绍等人官职在身,领兵讨贼不必多言。

    孙坚立功心切,渴望出人头地,别人是来混军功的,他是领着二两俸禄,带着兄弟们来拼命的。

    黄巾军?

    不,那都是俺的军功!都是俺的进身之资!

    黄巾军在骂骂咧咧中被砍了脑袋,临死前都要骂一句:“玛德!哪儿来的牲口,跑路的机会都不给,砍这么久膀子它不累吗?”

    孙坚表示,我本人非常非常渴望进步,这场大战中任何进步的机会,他都不会放过,特别是作为能够让自己大进步的黄巾军人头,那更是爱不释手,砍头上瘾。

    三千江东子弟兵,各个悍勇无比,都是精兵。麾下几个兄弟也是勇猛难当,程普,黄盖、韩当、祖茂这些人都是大将之才,单个放出去那都是难得的人才。

    在如此牛逼的阵容下,孙坚的军功升级之路,在金钱和军功的双重助力下一路狂飙,比之袁绍等大氏族的子弟也毫不逊色。

    刘关张三人意气相投,眼缘极好,三言两语便定了情,一招半式看出大家都是有真本事的人,在桃花树下喝酒拜了把子。

    卖草鞋的放下了手艺活,卖绿豆的不再亡命天涯,杀猪的庄主变卖家当做了投资人,不仅出钱,更要出力。

    他们起于微末,颇有小资,领兵五百征讨黄巾,屡立战功却遭人猜忌!

    几个月之后,西凉军也得到朝廷命令,率兵去中原协助平定叛乱。

    得到命令的周杰,没有和同事们一样,选择大量的扩军行动。

    即便是老板出钱,他也选择用这笔费用,来保持麾下士卒们的伙食条件。

    除了该领的军饷粮草,多出来的那部分,一直都是周杰自己掏的腰包。

    按规定军营里是一日两餐的标准,他的军营是一日三餐的标准,多出来的费用就是那一餐的钱。

    看似不少,花销很大!

    很快军队集结开拔,浩浩荡荡地向着司隶地区进发,董卓、李儒稳居中军,同乘马车私密商议。

    董卓问道:“文忧,你对黄巾贼的叛乱,有何看法啊?”

    李儒道:“主公,以吾之见,这是天下将乱的征兆。”

    “何以见得?”董卓不信道,“大汉立国四百年,兵强马壮,人才济济,黄巾贼看似声势浩大,实则是一群乌合之众,不足为虑。”

    李儒摇头道:“当年强大的秦国,不也是被黄巾军这样的庶民,一步步拉进深渊的嘛。”

    “汉高祖当年得民心而得天下,如今民心丧失,根基动摇,岂不是亡国之像?”

    董卓道:“这不一样。咱家也是看过史书的,现在的大汉,可没有什么六国贵族在背后捅刀子。区区庶民,成不了事的。”

    李儒道:“单靠庶民造反,自然难以推翻帝国。可主公莫要忘了,皇帝下令让各地官员,自行招兵买马抵御黄巾军。”

    董卓眼中发出精光:“你是说,拥兵自重?朝廷一致对外,陛下正值壮年,各处精兵都在掌握之中。一道圣旨下去,各地官员谁敢违抗?”

    “你这想法,有点未免异想天开了些。”

    李儒道:“帝国的衰弱和崩塌,往往就在这种看似无忧的破绽中。”

    “问听闻陛下身患隐疾,太医院久治不愈,身体每况愈下。两位皇子年幼,朝中宦官、外戚,士族三方势力明争暗斗。”

    董卓明白李儒的意思:“区区宦官,一刀砍了便是。至于那大将军何进,哼,草包一个。杀猪或许是把好手,玩心眼子,可差远了。”

    “大汉忠臣还是有的,人是迂腐了些,不会出现权臣霸政的局面。”

    李儒嘿嘿笑道:“如果有外力介入呢?”

    “嗯?”董卓脸色微不可差地变了一下,快速抬头看向李儒,眼神如恶狼般锐利凶狠,神情肃穆审视对方。

    两人相视许久,突然露出淡淡地笑意,继而发出爽朗的大笑声。

    “哈哈哈哈,啊~,哈哈哈哈——”

    李傕、郭汜等人谈笑风生,丝毫没有战争来临的那种紧迫感,在他们眼中一群拿着锄头的庶民造反,简直是送上门的功绩。

    徐荣、段煨、贾诩、张济和周杰一样,没有丝毫的懈怠,行军安营万分谨慎,胜旗招展军容严正,派出了大量的侦骑斥候沿途侦查。

    一骑飞马来报:“报!前方发现朝廷的平叛军。卢将军部下大军,现正在广宗县外扎营,与张角所部叛军对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