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长安雪! » 第十四章

第十四章

    谢无量道:“这次洛府总归失窃贵重的金银器皿一并近四十余件,我想不管凶手是想逃走还是留在京里避风头,总免不了花钱,极可能卖掉一两件或是将其熔化了换钱,特意来收购宝器的商铺打探一下。”

    明琮心想这样也对:“我大伯也在负责追捕玉素和她的同伙,兄弟如果有线索,还望及时通知一声。”

    谢无量自然答应,领着书童回去不提。待他走了,明琅却说:“这人说话不尽不实,哥哥你可不要轻易相信。”

    明琮讶然反问:“好好的这是怎么了?你好像很不喜欢谢兄弟似的。”

    明琅振振有词地反驳:“方才你也听得清楚,他明明出了市司就说去什么马行,哪里是找宝器商人打听了?还有,连大伯都不敢断定玉素等人躲在城里,他又凭什么这么肯定?”

    明琮虽觉得她所言在理,仍好心替谢无量分辩:“人家也说了是猜想,并不十分肯定,而且他的做法并无错处,唉,你呀,女孩子就是小心眼。”

    见大哥居然不帮自己说话,明琅更觉气闷,待到回去明府,便一个人关在房里,晚饭也不来吃。

    明威回来后不见侄女,问起来才知道兄妹二人拌嘴,笑道:“琅儿这犟脾气倒真跟二弟一个模子里印出来的。罢了,琮儿,她是为你着想,你可不要真个计较。”

    明琮诉苦说:“大伯可不能偏心这丫头。从小到大,侄子凡事可都是让着她的。”又问明威是否听说过谢无量。

    明威拈须说道:“倒是听人说起过。此人前年应的是极冷僻的明法科,开年试判又成绩出众,如无意外,吏部应很快就会给他授官了。”

    是时常举大致分为进士、明经等科选,明经主考经学,通二经就算过关;进士则考试策、帖经,更注重文采词采。女皇武则天犹好文学,早年垂帘听政时还特将一班文人收为“北门学士”,故而进士科渐渐受人青睐。

    然而谢无量应考的明法科却是诸科之中最为枯燥的,专考律条,中此科者将来多半最高也只能在刑部或司刑寺这等地方谋官,故而很少有人应试。

    明琮并不知这些,听了也就罢了。明威又说:“但他的恩师张侍郎却极有来头。此人大名张柬之,是去年狄阁老临终时跟陛下再三举荐的,听闻他在地方上政绩颇佳,调回京后没多久升为秋官侍郎,现任秋官中书徐有功一直抱恙,刑部的事几乎都由他做主,足见他深得陛下信赖。如今这案子落在他手里,不查个水落石出,他必不会放手。”

    这话倒令明琮糊涂了:“查案自然就该查明白,有什么不对吗?”明威只是点了点头,并不再多说什么。

    次日明琮早早起身,去后院晨练,见明威正在练刀,虎虎生风,一招一式俱沉稳有力,后劲延绵、收发自如。

    堪堪使唤到最后一招“凤凰回巢”时,明威左脚微起,右刀利索地斜拉而下,刀尖下撇,左手自肋下环而穿出,刀头趁势撩挑,直高过顶,右膝提起,凝息半晌,复抱刀收手。

    明琮大声赞好:“大伯这趟伏虎刀施得极有气势,比阿爷还威猛三分。”

    明威收刀一笑:“大伯老啦,哪及你年轻体壮,也不知这刀头的生计还能再讨上几年。”

    明琮忙说“哪里的话”,但听明威问道:“怎么就你,琅儿呢?”

    他笑道:“大伯有所不知,琅儿从不曾与我较量,她说她师父素日都只教她打坐行气,拳脚刀剑不过略为提点一二罢了。”

    明威唔了一声:“我听二弟说起过这事。当年琅儿因是早产,胎里不足,出生后常常生病。所幸遇着一游方道人以偏方治好了,又很喜欢琅儿机灵可爱,收她当了徒弟……”

    明琮奇道:“难怪阿爷从不过问琅儿跟她师父跑去哪里,也从不担心,原来是因为这个缘故吗?我怎么一点儿也不记得?”

    明威一振长刀,笑道:“你那时才多大?怎会记得这些事。罢了,你且将二弟传你的刀术施展出来,大伯给你指点指点。”

    明琮好不欢喜,当下扎马抱刀,将这套伏虎刀法一一演练起来。明威仔细瞧着,不时出声提点。

    不多时明琅听得响动,亦朝这边过来,见伯父正在指点大哥习武,便远远站开观望。忽然明琮长刀平卷数个花式,身子一矮,就势沉身反撩而上。明琅眉尖一挑,暗暗摇头。

    猛听得半空一人大笑:“这招施得不好。你这傻大个,明明可以正挽花式,抬高刀头,一跃而起,趁机利用你身沉力猛的优势向下斫刀,却偏偏舍长击短,好不可笑!”

    他们吃了一惊,抬头只见屋顶立着一汉子,竟不知他何时来到。明威在京城出任不良帅十余年,除了捕盗经验丰富之外,武艺也自是高强,便是家中护院也都拳脚不凡,几乎从来没有人敢来他府上挑衅。

    乍见此人,他迅速镇定下来,虽一时辨不清此人面目,但见其头裹平巾帻,大口裤、乌皮履,腰缠蹀躞带,十足武官打扮,勉强抬了抬手:“请恕明某眼拙,不知来的是禁军里哪位兄弟?”

    那汉子摆手笑道:“我乃右羽林卫百骑王欢喜。明帅放心,王某今日登门不为公务,只想找令侄打听一件事罢了。”言罢信步一跨,轻轻松松便至场心,复朝明威揖手一礼。

    明威心道你上门不为公事当然最好,但听他找侄儿问话,亦是不解。明琮自己也莫名其妙,自忖生平连禁军也不曾见过,怎会有消息相告。

    见他面现局促,王欢喜明白过来,解释说:“此事跟禁军没什么干系,王某有个兄弟,调去河阳军是任职,两日前河阳守军拦截了一队车马,救下二三十个良家妇女,说是被歹徒抢掠来的。当时的小队头目说是明兄弟夜宿黄河时发现端倪,及时通知他们去救的人……”

    明琮恍然大悟,点头承认:“在下当时见歹徒人多势众,单我一人怕是制不住,这才马上赶去求援。”

    明威忙道:“琮儿并非奉命前去追捕的公差,兼之确实势单力薄,及时向驻军求援也是应该的。”

    原来按照律法,公差围捕时就算敌众我寡,也得力战不敌之后方可退却,差人才不会以渎职处罚。

    王欢喜一听明威如此分辩,忙说:“明帅会错意了,王某不是来找麻烦的。”复又朝明琮问道:“听那队长说,他们随兄弟带人赶来时,所有歹徒俱被人击毙,他们回去翻查尸体辨认伤口,出手的仿佛只有一人,这可真令人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