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瓶中大明:开局让嘉靖下跪太庙 » 第二十二章 “我是忠的”马宁远

第二十二章 “我是忠的”马宁远

    后世的键盘学家评论鸦片战争时,说这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同时也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说来说去,可以归结为一句话:

    日不落帝国,用舰船铁炮,开始在中国大地上抢夺工业原材料,倾销工业商品。

    舰船铁炮是表面,非公平性贸易才是根子。

    到了现在,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时,西方国家反而不愿意了,是因为所谓的“公平性”颠倒了过来,西方国家商品不再占优,市场在被侵占。

    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

    此处的政治,换到大明,换到鸦片战争时,指的就是贸易。

    光靠打仗,只是韩式整容,治表不治里。

    倭寇之乱又稍稍有些不同。

    如果说日不落帝国是当时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此时尚处于战国时代的倭国简直就是在穷耍横。

    大明讲面子,朝贡贸易说是贸易,更像是赏赐。

    好家伙,你就三番两次的来,开始是一艘船,几十人;后来就几十艘船,上千人,简直是把大明当成肥羊来薅。

    不让薅了,就开始撒泼打滚,杀人劫掠,这如果还不是穷耍横,也没有什么穷耍横了。

    所以,解决倭寇之乱,一方面要比倭国更横,另一方面也要传播文明之光,弃朝贡,解海禁,实行公平贸易,从而解放倭国的生产力,使之黎民沐浴文明光辉,大跨步地从战国时代进入到封建时代。

    当然,步入文明之前,总会有一阵小小的阵痛期。

    战略性阵痛,不打紧。

    1566年,嘉靖四十五年,正是个千载难逢的好时候。

    再晚,就为他人做嫁衣了。

    要知道,二十年后,丰田秀吉就会一扫战国内乱,统一倭国,并以战神之姿,以朝鲜不肯进攻大明为由,发动万历朝鲜战争,与大明进行最终决战。

    然后惨败!

    可大明,也耗尽了最后一丝底蕴。

    林余没有回答胡宗宪如何才能在倭国改稻为桑的问题,这都不是他现在能考虑的问题,转而说道:

    “胡宗宪,我交代你做两件事。”

    “第一件事,妥善处理好毁堤淹田的事,我知你有万般无奈,但既然你自愿成为我的令使,就不能只是顾虑官场平衡,你与我志向一致,才能并肩前行。”

    “第二件事,好好磨练齐大柱,适当的时候让他落草成寇,他也会成为你在官场的护身符。”

    “自古官杀匪,匪杀官,以后你不敢破的规矩,我会让他去破;你不敢主持的公道,我会让他去主持。你们相辅相成,有齐大柱在,朝廷就不敢对你如何;有你在,齐大柱也可保安全无虞。”

    “如此官匪勾结,不是你的过错,是我的过错。他日若嘉靖问罪,你让他来找我吧。”

    胡宗宪目瞪口呆,忍不住磕头再拜,羞愧说道:

    “天尊之言,折煞我了。”

    “我一定妥善处理两件事,不负天尊教诲。”

    总督府内堂中,胡宗宪开了门,对管家说道:

    “让马宁远来。”

    不多久,杭州知府马宁远就到了。

    他一进门,看到胡宗宪严肃的神情,心里瞬间明白:

    事,漏了。

    他像一个犯错了的学生,低头问道:

    “部堂,找我何事?”

    胡宗宪目光深沉,平静说道:

    “毁堤淹田的事。”

    马宁远一颗心登时坠到了谷底里,哪怕早有心理准备,可事发时,仍旧两眼发黑,几欲昏倒。

    他登时跪在地上,哭诉道:

    “我对不起部堂。但我对部堂这颗心,还是忠的。”

    “我是个举人出身,考国子监考了几年,但是如果没有部堂的赏识,我现在顶多也就是个县丞。还有我的家人,做梦都没有想到,我今天能当到杭州知府。”

    “从那年随部堂修海塘我就认准了,我这一生,生是部堂的人,死是部堂的鬼。这个前程是部堂给我的,我现在把它还给部堂,一切罪都由我顶着。”

    胡宗宪顿时气急,你做出如此亘古难闻的恶事,对我的这颗心,还说是忠的。

    他站起身来,走到马宁远身前,重重扇出一记耳光,悲声道:

    “自作聪明。”

    “冤有头,债有主,该是谁的罪,就是谁的罪。”

    “你用不着替我顶罪,也用不着替幕后主使顶罪,这个罪,诛了你的九族都顶不了。”

    马宁远连连磕头,大声喊道:

    “部堂!”

    “阁老和小阁老已经不信任你了,到我这里为止吧,我会说是去年修河堤时,我贪墨了修堤银子,如今才要以这种手段遮掩。”

    “您若是执意追究下去,我大明朝便立时天下大乱了,部堂您担不起这个罪,阁老也会受到牵连。”

    胡宗宪抬头看向房间窗户外的天,此刻已经暗了下来,心中突生万般滋味,愤怒说道:

    “什么阁老,什么小阁老,我都不在意了。”

    “毁堤淹田,伤天害理,上误国家,下害百姓,翻遍史书,亘古未见。”

    “都说我胡某知人善任,我怎么就用了你这样的人,做杭州知府兼新安江河道总管。”

    马宁远吓得立刻跪下,悲声道:

    “我本就不该出来为官,可我的老母、拙荆、还有犬子,部堂大人都知道,全是老实巴交的乡下人。还望部堂大人,保全他们。”

    马宁远俯身长跪,不敢起身,但胡宗宪看都不看,冷冷说道:

    “你无须说,我也知道幕后主使的是哪些人。”

    “我只要你做一件事,真戏假做,毁堤那晚,引那几个幕后主使亲自去河堤视察效果。你的家人,我自会视你的情况处置。”

    马宁远震惊抬头,心中无论如何都想不明白,部堂为何定要螳臂当车?

    若是为了避免毁堤淹田,只需派一队军兵,保护住新安江河堤,就能达到目的。

    可若是真照部堂大人说的办了,引那几个幕后主使亲来,反而会石破天惊,捅出个大窟窿。

    裕王定会以此事为引,向严阁老发难。

    严阁老和小阁老会彻底对部堂失去信任,甚至会主动发起攻击。

    部堂本就是阁老手下学生,何必非要弄得师生关系破裂,甚至反目成仇。

    难道...

    马宁远不由震惊,部堂大人其实已经投靠裕王了?

    所以部堂才这般不管不顾,非要拔掉阁老在浙地的所有门生,甚至还要把火引到阁老那里,一切都是在向裕王表忠心罢了。

    部堂!你糊涂啊!

    裕王手下有徐、高、张三人,又自诩为清流一派的靠山,你半路投靠,他岂会真的信任你?

    马宁远眼睛里闪过一丝痛苦,部堂,为了报答您的恩情,也为了我自己的前程,我万万不能,帮着您走到火坑里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