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南明悲歌之力挽狂澜 » 第11章 招募流民

第11章 招募流民

    他深吸了一口气,对李子墨说道:“我明白了。你去吧,尽快把精铁和铁匠的事情办好。记住,不要让我失望。你家人的性命可都在你的一念之间。记住铁锭我只要广铁和闽铁,不要豫铁和晋铁。”

    李子墨点头称是,然后迅速退出正堂去执行任务。他知道,必须竭尽全力去完成任务,才能保住自己和家人的性命。

    杨文远随即找来了郑熙,让他派人监视李子墨,一有风吹草动就把他干掉。

    同时杨文远示意郑熙将李子墨一家看押起来:“好好对待李家的人,不许苛待,听到没?”

    郑熙抱拳回礼道:“老爷请放心!小的心中有数。”

    此刻只需要掌握李子墨的家人,他就已经没有了反抗之力,只能乖乖听话。

    “邓小五!”杨文远高声喊道。

    “在!”邓小五迅速回应。

    “全面封锁杨庄村,只进不出,避免村里的消息泄露。”杨文远命令道。

    邓小五点头称是,立即去执行命令。他知道,此刻的局势异常紧张,任何疏忽都可能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他必须尽全力确保杨庄村的安全,以及杨文远计划的顺利进行。

    山东通往南直隶的官道上,细雨依旧绵绵不断,路面泥泞湿滑。流民们扶老携幼,步履艰难地跋涉着,每走一步都会溅起泥水,溅得全身都是,仿佛刚从黄泥汤里爬出来一般。

    这场雨下了半个时辰,终于停了下来。杨文远抬头望着灰蒙蒙的天空,陷入了沉思。

    这时,张鹏急匆匆地跑了过来,脸上带着惊喜的表情,对杨文远说道:“文远,有内廷兵仗局的大匠和一些工匠,您要不要见一见?”

    杨文远一听这话,心中顿时涌起了一阵激动,连忙让张鹏带路。他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见一见这些工匠。

    张鹏带着杨文远来到一个五十多岁的男子面前,只见他身穿短打,全身湿漉漉的,沾满了泥水。他的双手如同老树皮一般,龟裂粗糙,显然经历过无数岁月的磨砺。

    杨文远仔细观察着这双手,心中不禁感叹,这绝对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大匠。他好奇地问道:“你是内廷兵仗局的?”

    那个大匠点了点头,回答道:“小的是内廷兵仗局火铳分司的,我叫李连盛。”

    杨文远一听是火铳分司的,立刻来了兴趣,他追问道:“太好了!内廷兵仗局一共有多少工匠?”

    李连盛略微回忆了一下,然后说道:“具体多少人我还真没仔细数过,但火炮分司、火铳分司、火药分司加上火器局其他人员,所有人加起来应该有三千多人吧。”

    杨文远倒吸了一口凉气,没想到内庭兵仗局的规模如此庞大。他好奇地问道:“那内廷兵仗局是不是已经超过了工部的军器局了?”

    李连盛反问道:“老爷说的可是工部虞衡清吏司管辖的军器局。”

    杨文远点头道:“没错,就是这个!”

    李连盛露出了不屑的神情:“就军器局那三瓜两枣的,能和我们内廷想比吗?他们那些工匠,手艺差得远呢。”

    杨文远对大明火器制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继续问道:“那你为何逃到南方来?闯贼难道不造兵甲吗?”

    李连盛的脸色变得难看起来,他回忆着那段不堪回首的日子,说道:“那群贼寇进京师后,就知道追赃助饷,拷掠官员。我们工匠则完全没人管了,生活无着。我和几个熟悉的工匠商量后,决定去南直隶的留都碰碰运气。南京也有军器局,或许能有个出路。”

    杨文远眼中闪过一丝惊喜,急忙问道:“这么说,你还有不少同伴?”

    李连盛点点头,回答道:“是的,老爷。我和四十多位工匠一起结伴南下。您找我们,是有什么特别的吩咐吗?”

    杨文远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说道:“我想请你们跟我一起干。我每个月给你们五两的月俸,如何?”

    李连盛瞪大了眼睛,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他颤抖着声音问道:“老爷,您说的是真的吗?五两月俸?您不是在开玩笑吧?”

    杨文远郑重地点点头,坚定地说道:“绝对没有开玩笑!只要你们愿意跟着我,这个待遇绝对有保障。”

    李连盛激动得几乎要哭出来,他顾不上身下的泥水,一下子跪了下来,连磕了三个响头:“多谢老爷赏饭吃,小的愿意跟着您干!”

    周围的流民见状纷纷好奇地回过头来张望,但很快就又各自继续前行。在这个乱世中,每个人都自身难保,哪还有心思去管别人的事情呢?

    杨文远赶紧扶起李连盛,温和地说道:“不必如此客气。只要你们以后好好干,我自然不会亏待你们。”

    随后,他转身对张鹏说道:“接下来,你负责招募流民中的青壮,要挑选那些老实可靠的。同时,也要招收读书人和工匠,特别是当过兵的或者当过边军的都要给我招收进来。流民青壮的人数控制在五百人以内,其他人则没有限制,越多越好。”

    张鹏挠了挠头,有些不解地问道:“招收这么多穷措大干嘛?他们又不能打仗,不是浪费粮食吗?”

    杨文远瞪了张鹏一眼,耐心地解释道:“读书人虽然不能直接参与战斗,但我们需要他们管理流民,管理后勤,将来还需要他们治理地方。所以,读书人的作用绝对不容忽视。”

    张鹏不解的说道:“现在我们就一个几百人的小队伍,用的着治理地方吗?难道狗子你也打算当闯王吗?”

    杨文远怒目圆睁:“你再叫我狗子我揍你啊!现在用不到难道将来也用不到吗?”

    张鹏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还是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

    杨文远见状也不再理会他,带着几个亲卫返回了杨庄村。他知道,接下来的路还很长,他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

    杨文远回到杨庄村后,立刻召集了内廷兵仗局的工匠们。四十多人汇聚在李家大院的正堂中,显得热闹非凡。

    杨文远站在众人面前,目光如炬,扫视了一圈工匠们。他问道:“你们之中,有谁会制造鸟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