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志怪录 » 第三十一回、决定

第三十一回、决定

    也不知道其他人怎么样了。

    周屿安躺倒在云层中,慢慢闭上眼睛。那日被圣旨召回,同行的众人便只能星离雨散——摩昂回西海,继续做他的龙太子;灵寿君再回去做妖王;姬怀尘回了洞府修行;灵玉子、娇娘、凰儿归昆仑;龙女倒是没回南海,而是选择继续云游。

    看来,这著书的功绩注定与他无缘啊……

    他又想起了石仙的幻境,几乎其中所有发生的未来之事,他还都未经历——也就是说,他还有可能经历!

    一想到这里,周屿安满腔的热血又沸腾了起来。

    这个事业,也许不会这么轻易了结。

    盘旋在左臂上的玉龙突然昂起脖颈,两根银须抖动了下,然后开始慢慢挪动身形,从周屿安的左臂游至云层中去。

    周屿安的目光顺着玉龙腾飞的方向看去,却见那边一朵祥云正飘然而来。

    仙霞腾腾,香风阵阵。这来的必然是一尊大神。

    周屿安连忙站起身来,举目望去,只见远处一位仙者身着开襟道袍,腰束锦带,正襟危坐在一头板角青牛之上。青牛身旁各有一小童相伴,那头青牛摇头摆尾,正缓缓向这边走来。

    牛背上的仙者雍容恬静,慈祥端庄,美须冉冉,双目深邃,似凝神静思又似吟诵道法,显得温厚肃穆,气宇轩昂。

    这位乃是三清中的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凡人口中的“太上老君”。

    异香飘逸,转瞬之间,那青牛已至眼前。周屿安连忙倒身下拜,口称“拜见天尊”。

    青牛的步伐并没有停住,而是依旧与先前般不紧不慢的前进,牛背上的太上老君向周屿安微微点了下头,便合上双目。

    青牛愈来愈远,周屿安慢慢起身,悻悻挠了挠头。

    也难怪,他的职位太低,修为又十分浅薄,那些大神能对他点个头,已经是“平易近仙”了——这若是换在人间,恐怕那些官员们连看都不会看你一眼。

    周屿安重重吐出一口浊气,看向身旁的玉龙,后者长须低垂,低着巨头看向身下有些轻薄的云层,似乎也有些沮丧。

    “寺卿,该回监了。”

    脑后突然响起一道声音,周屿安回过头去,却见对面站的是监中典簿——每日放马,有三个时辰的时间,今日他思虑过多,忘了时辰。

    这么下去可不行啊,若是这样心烦意乱,怎么可能将修为更进一步。

    周屿安烦躁地摇摇头,正准备赶马回监,却见远处一朵祥云近来。上面站着两个道童,一个穿黄,一个穿白,都是明眸皓齿。飘飘不染尘,耿耿无俗态。

    这两个是金、银二童子,专门为太上老君看守炼丹炉,一个看金炉,一个看银炉。他两个刚才还随在老君左右,现如今又不回兜率宫,来这里干什么?

    正在周屿安疑惑之际,那金、银二童子开口道:“周寺卿,天尊有请。”

    一阵激动的战栗瞬间袭过周屿安的全身,他朝金、银二童子微微躬身,问道:“敢问二童子,天尊要我去往何处?”

    那两个童子相互看了一眼,然后笑回道:

    “自然是兜率宫。”

    兜率宫,乃是三十三天之上,离恨天太上老君之处。

    离恨天的真正含义是什么?脱离了三十三重天之上的最高境界,那便是真正的仙。

    那是道家的最高境界,连恨都不会有了,何来情仇?就像一个纯净的真空世界,什么都没有,一切都是虚无。

    道法玄妙,最讲究什么?

    道法自然,无为而治。

    周屿安随着金、银二童子踏云急行,不多时便至三十三天之外离恨天兜率宫前。

    “不知天尊让我前来,所为何事?”

    周屿安很是忐忑,他一边跟着二童子向前急行,一边开口询问。

    “去了便自然知晓,何须多问。”金、银二童子回了声,便停下脚步,将他推入丹房之中。

    丹房里很安静,似乎并没有人在。一进门,就见到一个祥气轩昂、宏伟非常的炼丹炉。

    这炼丹炉有一丈余高,炉盖四周排列整齐十六个半月圆孔,盖边饰云纹,中有二龙戏珠。炉体沿口饰云纹,下有孔丁纹,两侧置铺首街环,腹部麒麟张口为火门,炉脚为三兽足。

    太上老君,曾解化女娲之名炼石补天,擅长炼制法宝、兵器、金丹。这个炼丹炉虽是老君的八卦炉,但也不是寻常之物。目下炉中赤焰飞腾,烟雾缭绕,隐隐有金光闪现,想来是在炼制什么宝物。

    “听闻你手中有一根彩棍,是由天生地长的一块灵石所雕,可否与我一观?”

    老君从丹炉之后慢慢踱出,看向周屿安的目光柔和而不失威严。

    周屿安连忙倒身下拜,从腰间的革带中抽出变作一尺长短的彩棍,在手中略晃一晃,立时变作八尺八寸。

    周屿安双手捧棍,道:“天尊想看,尽管拿去。”

    老君俯视了他一眼,将他搀起,说道:“不必如此,我只是好奇,荡魔天尊给你的会是什么样的宝物。”

    一面说着,老君一面从周屿安手中取过彩棍,细细地观摩了一番,然后评价道:

    “你这根棍,之所以能够或粗或细,随心而变,全靠这棍是由仙石所雕。此棍精美非常,雕者必然是绝顶的仙匠,却唯独差了一样。”

    周屿安闻言一怔,然后小心翼翼地问道:“敢问天尊,所差何处?”

    老君双目放光,“这棍还不够坚韧,很容易断裂,它需要重塑。”

    周屿安在一旁露出不可思议地表情,这棍能打断金石,甚至连一些神将的兵器都不如此棍,可老君居然说这棍不够坚韧?

    还没等他反应过来,老君双手一动,已然将那根彩棍丢入焰火飞腾的炼丹炉中。

    “你干吗?!”

    周屿安大惊失色。他可没想到老君会就这么把彩棍扔进炉里。

    “它被造的太过平凡了,配不上它原本的材质。”

    老君眼中突然露出一种兴奋的光,这是对自己即将造出一柄神兵利器,而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

    但只是稍纵即逝。

    他所造出的宝贝何止千万,他最近一直想将些兵刃重炼一下,造出更美的样子来,目下这小小寺卿的兵器正是合适。

    刚才他一眼就看了出来,那彩棍所用的乃是昆仑山上的一块仙石,仙石剔透,色彩晶莹,更兼得在昆仑山上天真地秀,日精月华,自有灵气聚结,久而灵通,实在是难得的宝物。

    如此宝物,若是只以仙匠所雕就的模样视人,未免有些太可惜了。

    这东西是好东西,接下来就看看这葛洪献来的丹炉使用起来是否顺手了。

    丹炉内的火焰蓦然燃着,烘烘腾起,紧接着,轻柔的烟雾从火门袅娜而出,犹如真正的麒麟张口吐烟一般,栩栩如生。

    正在周屿安还处于惊愕中时,老君稳稳坐在丹炉之前,默默看着火焰跳动,一言不发。

    烈火熊熊,紫光乍现,团团如云般的烟雾从火门处喷发而出,再在空中飘起,升腾入云。

    此时,周屿安已从惊愕中缓了过来,与老君一样,全神贯注地从火门处朝里看去。

    丹炉之中,那根彩棍正正好好立在离位正中。离乃火也,那彩棍处于离位正中、火心之处。

    赤焰高涨,彩棍在高温的丹炉中缓缓融化,原本坚硬的固体逐渐变得柔软而流动。色彩斑斓的仙石在火中交织成一片绚烂,仿佛整个丹炉都被五彩斑斓的液体填满。

    随着温度的不断升高,那仙石的质地变得越来越透明,宛如水晶般清澈。丹炉中火焰舞动,将已成液体的仙石映照得熠熠生辉,让人不禁为之倾倒。

    老君略看了一眼炉内,手中掐诀,立即有一道金光飞入丹炉之中。转瞬之间,丹炉间霞光乍现,整个丹房霎时变得极为明亮,如同一颗璀璨星辰在丹炉中绽放,团团祥气从丹炉中蓬勃冲出。

    周屿安急急举目向丹炉内望去,透过那祥瑞的彩雾与烟云,他看到那仙石在炽热的火焰中逐渐凝固,其美妙的色彩在炉火的映照下愈发璀璨夺目。

    原本液态的仙石,缓缓转变为固态,化为一根八尺八寸的彩色长棍,霞光万道,那棍上纹路密布,而每一道纹路又都美轮美奂。

    凝固的过程中,仙石逐渐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既坚韧又晶剔。彩霞飘飘,流光溢彩。随着温度的逐渐降低,仙石的质地愈发坚硬,在炉火照映下熠熠生辉。

    霞光冲天,瑞气罩地,经过炼制,那根彩棍越发晶莹透亮,只见丹炉中艳艳光生,纷纷霞亮。老君微一招手,那条彩棍立时从丹炉中飞出,灵巧似燕,直直立到周屿安身前。

    纷纷的霞光让周屿安不太敢去拿——这等神器不该是他这等微末小仙所能使用的。

    话虽是这么说,但那棍却又对他释放着无与伦比的诱惑力。

    周屿安深吸了一口气,伸手去拿,却发现那棍似乎变得更重,同时多了几分温润之感。

    棍被炼制的更加透亮,状似五色琉璃,色彩缤纷,又极其坚韧。棍身花纹密布,有八卦图、四灵图,又有流水纹、卷云纹,更有奇花异草等纹样,更显得此棍华丽。

    “你配的上这条棍。”

    老君的语气很轻,但却带着不容置否的威严。

    周屿安捧棍下拜:“谢天尊塑棍之恩!”

    天庭之中,有一处唤作宝光殿的所在,此处鲜有仙来,乃玉帝之宝库,凡有珍宝,必入此殿。殿前栽有两棵万年古树,树影婆娑,落在殿前檐画着旋子花纹的志檐和额柱上,显出一种幽静自得之气。

    大殿之内,冲天的宝气蓬勃焕发。除了殿中让出了一条空旷的路径,其余地方几乎都堆满了仙木制成的博古架和大箱。

    而在其中堆满了各式宝贝、神兵,论玩赏,有北海眼的赤珊瑚、昆仑山的玉白菜;论兵器,有伏羲炼的六韬刀、老君造的凤翅樘;论法宝,有引海水的紫砂盂、发雷扌屑的木金琴。各类宝贝,不下万计。

    一律缥缈的幽香从金质玉镶的博山炉飘出,如腾蛇般在铜鹤与博古架间缭绕一番,又轻轻从一件灰蓝色袍子上飘过,袍子的主人举起右手,端起一杯奇香扑鼻的茶盏,轻轻吹了吹茶盏上方的热气,慢慢抿了一口。

    “如何?”

    “回万岁,西王母送来的茶叶,自然是仙馥浓郁,清香非常。”

    太白金星笑眯眯地放下茶盏,恭敬地看向对面身着赤黄袍的玉皇大帝。

    玉帝微微颌首,端起茶盏,他心中惦记着心事,只啜了一口,便将茶盏撂在一边。

    “万岁,可是有何心事?”

    太白金星笑眯眯地问了一句,暗中收敛心神。

    玉帝微微摆了摆手,道:“朕昨日派天兵天将下界讨伐妖虎,那畜牲食得六十三人,当地土地、山神无力降伏,上书城隍,城隍上书于阴司,阴司又转至太乙救苦天尊、东岳大帝。等转到朕手,已耽搁数日,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不知那畜牲又伤得多少人命……”

    说道这里,玉帝忍不住叹了口气。

    太白金星默默听着,心中已有了计议。

    天庭对人间之事有着一套完整的运作系统,可办事的仙官有些太多了。

    例如玉帝所说之事,土地上书城隍,城隍转阴司,阴司又转东岳大帝,等真正到了玉帝手中,已不知耽搁了多久。

    玉帝是嫌程序琐杂、下面仙办事慢,怕天兵讨伐下界恶妖误时,让下界苍生受苦。

    可这又能有什么办法?难不成让当地土地、山神或是城隍直接给天庭上折子?那凌霄殿的奏折岂不要堆成山?更何况这样的办事效率反而还会降低——寻常妖怪,当地土地、山神便可降伏,用不着上奏。

    “万岁所想实为苍生,但……”

    太白金星慢吞吞地说了半句,又突然停住。思虑再三,他白眉一抖,斗胆道:“但恕臣愚笨,不敢揣测圣意,还望万岁明示。”

    玉帝叹了口气,摆摆手:“罢了,朕也只是与你发发牢骚而已。”

    太白金星舒了口气,可还没等他松懈下来,玉帝便突然话锋一转,吐出一句“对御马监的那个寺卿,你有何评价”。

    太白金星闻言一怔,思索片刻,才想起“周屿安”这么个人名来,于是出言道:“可是那个先前当纂官的周屿安?”

    “不错。”

    太白金星心念一动,赶紧出言问道:“万岁是说哪方面?”

    “他下界当纂官的时候,你对他有何评价。”

    “若是我看,倒也有些缘法。”太白金星含糊其辞道。

    玉帝微微合目,语气加重了些:“朕是问你,对他打杀凡人有何评价。”

    太白金星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人遁其一。变数常易,臣不敢妄测,只知周屿安打杀的是恶人,绝非好人——恶人不除,就会祸害好人。”

    “你的意思是,他没错?”玉帝眯起眼睛。

    “他当然有错。”太白金星道:“他错在不该在村内诛寇,而是应该在村外;错在不该在人家家中动手,而是应避免老者眼见其子尸骸。”

    玉帝没说话,只是端起茶盏饮了一口。

    太白金星继续道:“他现如今当个小小的马夫,倒也不错,只是可惜他那身武艺。”

    玉帝不以为然道:“天庭军中神通、武功强似他者何止千万,有什么可惜?”

    太白金星立时截口道:“他是真武大帝的亲传弟子,可惜他在于不能一展抱负,写不出《白泽图》那般的名籍来。”

    玉帝被他这么一拦,却丝毫没有露出不快,反倒是笑容满面:“我意让他去军中,在托塔天王手下供职——你说的,他一身的武艺,不用可惜了。”

    “唔……”

    玉帝这话算是把太白金星的嘴堵死了。你说可惜了他的武艺神通,那好,我把他派到托塔李天王手下供职,只要凡间有妖需要天兵讨伐,李天王便可将周屿安派下去除魔镇妖——这下可算是“仙尽其用”了。

    太白金星伸手捋捋胡子,没再说出话来。本来他对周屿安贬做寺卿之事打抱不平,先是与周屿安好一通安慰,后又对玉帝提出过异议,可玉帝却是置之不理。

    今日玉帝挑起话头,他自然要为周屿安争一争,可没想到,又是白忙一场。

    太白金星暗暗叹息,一面是叹息自己这副软心肠,总是做老好人,明明不管己事却要管上一管。一面则是为周屿安惋惜,当看到这个散仙听闻不能再著书后,所流露出的那种遗憾神情之时,太白金星知道,他是真的把著书之事当成了非办不可的事业。

    也许这就是他的造化。太白金星不禁微微叹息。

    对面的玉帝轻轻一笑,慢慢端起茶盏……

    呜——!

    沉重的兕角声响彻云霄,如沉闷的滚雷,从远处缓缓推了过来。

    一只初得人形的豹子精抬起头,看到远处的云层似遭大风狂吹般开始变化。

    一阵旋风袭过他的头顶,他那斑斓的皮毛微微浮动,在阳光下似一根根油浸过的金针。

    下一个瞬间,两只锐利的鹰爪狠狠抓在他的头顶上,力度极大,竟立时将他的脑袋捏了个粉碎!

    在此同时,云雾分开,如波涛般卷动的云层上,无数的旌旗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各色旗帜在风中纠缠在一起,呼啦作响。云端之上,赫然出现了无数衣甲鲜明、杀气冲天的天兵天将。

    “下界梧木山脏厄洞兕精,伤人害命,作恶多端!抗土地之阴兵,藐视上天之威!诛!”

    云端之上,一名银甲白袍的军吏手持圣旨,大声颂道。

    激昂的军鼓越来越激烈,旗帜飘飞,云端上的战阵中,一名体相狰狞的天将手提画戟,匆匆从两队天兵间穿过。

    那员天将牙森列戟,目闪双灯,青体靛肤,穿着一身山文甲,一眼便可认出他是托塔李天王的家将——药叉将。

    战阵之中,周屿安的目光始终跟随着药叉将,这员天将身材高大,在天兵中很是瞩目,只见他步履匆匆,直至战阵前沿,停在一位袍甲鲜丽、器宇轩昂的天王身旁。

    那位天王身穿战甲,头戴金翅乌宝冠,金甲之外又罩一领赤袍,肩披云肩,威风凛凛。值得引人注意的是,他的右手中捧着一座玲珑剔透舍利子如意黄金宝塔,那塔上层层有佛,艳艳光明。

    是高上神霄托塔李天王。

    李靖。

    旌旗飘飞,透过无数天兵天将的兜鍪,周屿安看到那鲜明的大纛之下,托塔李天王面无表情地缓缓抬起了右手。

    他身旁的天马们一阵躁动,天兵们知道李天王要发布命令了,不禁都将缰绳攥紧了些。

    可托塔天王的手并没有用力挥下,而是对着药叉将扇动了两下——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信号:退下。

    战阵中的周屿安不禁眯了眯眼,搞不明白托塔天王要做什么。他将目光转到脚下,看向那处山洞。

    这山洞洞口不小,门前有三两株古藤斜生,山洞顶上的一块山石上,竟有一棵叶密枝劲的小松挺立。

    此时此刻,洞门外一群妖魔昂首望天,尽是些狼虫虎豹之类幻化人形,丫丫叉叉,个个轮枪舞剑,朝着天空跳斗咆哮。

    “真是群不知死的畜牲。”

    周屿安才刚刚在心底嘀咕了这么一句,便听到远方传来一声中气十足的大喝:

    “御马监寺卿周屿安!速到中军!”

    这声大喝来自鱼肚将,他侧立在托塔天王身边,目光正是冲着周屿安的方向。

    周屿安不敢怠慢,也顾不得细想,便急急提彩棍到中军,面见托塔天王。

    “你便是周屿安?”李天王将目光对准周屿安。

    “下官正是。”

    托塔李天王并没有立刻对周屿安下达命令。他玩着手里的宝塔,手指灵巧地勾动宝塔的塔檐,使它在掌心转动。

    他的双眼从周屿安的脸部扫到脚面,再扫到头顶,眼神里透着几丝轻视——那完全是一种行业中佼佼者看不入流外行的眼神。

    也难怪,周屿安虽身在天兵队中,可官职却仍是御马监寺卿,换句话说,就是个马夫头领。若往前捯,官职也就是个派往下界的纂官。

    天庭中的神仙们并不怎么爱以凡人的眼光视人,可不行就是不行,实力才是最硬的——一个从前是文官,现如今养马的散仙,能打的了仗么?

    李天王一边思虑,一边再次瞧了瞧周屿安。面前这个散仙身体精壮,看上去成仙之前就是个练家子。

    不过,这家伙没穿甲胄,只是在身上套了件道袍,一旦打起来,会不会受伤就难说了。

    李天王皱皱眉,将宝塔一举,挥袍道:“我意命你下界,与那妖兕争斗,可否?”

    “小子领命!”

    周屿安更不迟疑,将彩棍提起,抖擞精神,纵云头直下凡尘。

    而此刻的妖洞门口,杀气森森。各样妖精,无般不有。一个个都执剑拈枪,拿刀弄杖的,在洞口处冲着周屿安咆哮跳跃。

    “业畜!快早去报与妖王知道,我等奉玉帝旨意,到此收伏。教他早早出来受降,免致尔等伤残!”

    周屿安大喝一声,手中彩棍一举,朝山崖上一棵矮松一棍打去,只听咔嚓一声巨响,木屑横飞,那松树露出白茬,断做两节:“若有怠慢,便是这等下场!”

    他话音刚落,便听见一道怪声响起:

    “是哪个敢在这里放海口?!”

    周屿安循声望去,只见那群小妖之中,捧出一个妖魔来。

    那妖魔生的极为壮实,双目幌亮,皮肤黝黑,头顶心一根独角突兀,身上穿一件墨甲,披一领彩花袍,手中握一柄棹刀,雄赳赳,气昂昂。

    “你是哪里来的毛神?也敢来惹我?!”

    那妖魔喝一声,手中棹刀烁烁闪光,立时在半空中掀起一阵破风声,直直朝着周屿安头顶砍来。

    周屿安更不答话,手中彩棍向上一横,便将这一刀挡住,紧接着腰身一转,彩棍掀起一阵恶风,反打过去,吓得那妖怪急忙躲闪。

    “色厉而胆薄,看来你也没有几分本事。”

    周屿安冷着张脸,殊无笑意,提棍使个门户,吐个拨草寻蛇势。

    那兕精从鼻孔里喷出道热气,双脚站稳,手中棹刀一横,滔天的杀意勃发而出,蓄势待发。

    这兕精看似是个莽夫,可实际心细的很。他不知周屿安出招的路数,便也不进攻,而是等着周屿安先手出招,那兕精却好捉住他的破绽。

    “真是个难缠的家伙。”

    周屿安眯起凤目,身上散发出一种强烈的戾气,手中彩棍却丝毫不动。

    两人僵持了越有两个弹指,终究还是那兕精按耐不住,手中棹刀闪过一道耀眼的寒光,如流星般斜劈过来。

    “看刀!”

    兕精发出一声大吼,用尽蛮力,将手中那柄棹刀朝着周屿安狠狠砸下。后者反应更快,那条彩棍在半空中便拦住了棹刀。

    棍来刀往,电光火石之间,两人过了数招。他们照法都刚猛迅捷,唯一不同的是,兕精蛮力更胜一筹,周屿安灵巧更快一分。

    短时间内,两人打了个难解难分。

    胜负难定。

    就在周屿安以为不能速胜之时,兕精露出了一个巨大的破绽——他的双臂扬过头顶,将棹刀高高举起,尽力向下劈去。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囤积双臂之力,使劈下的力度更大,但弊端在于无法迅速收刀障身御敌,是柄双刃剑,运用的如何,全凭自己掌握与敌方是否能迅速做出反应来定。

    刀光闪过,棹刀转瞬即下。

    与此同时,周屿安凶光大露,彩棍恰似鋨鹘车上的铁铲,狠狠砸向兕精劈来的棹刀。

    随着一声刺耳的铁器断裂声响起,那兕精手中的棹刀刀身霎时被彩棍撞作两节,断裂的刀刃在空中划过一道闪着寒光的弧线。

    “好硬的棍!”

    兕精根本来不及惊异,他将棹刀一晃,闪身要退。下一个瞬间,闪着霞光的彩棍破风而去,狠狠打在他的胸口。

    砰——!

    一声闷响响起,那兕精竟然没有被一棍打死,而是在原地毅然不动。

    但令人惊讶的是,那兕精在硬生生接住这一击的同时,手上几乎没有任何停顿,便将那断刃的棹刀刺向周屿安。

    “来的好!”

    棹刀猝然袭来,周屿安非但不退,反而挺起胸膛,去接这一刀。

    断裂的刀锋闪着寒芒,生生刺在周屿安的胸膛上,可事情并没有想兕精想象的那般进行——棹刀非但没有刺穿周屿安的身体,反而被对方的胸膛撞了个粉碎!

    铁片纷飞,其音铿锵有力。彩棍在空中发出一声如睚眦般的咆哮,夹带着滚滚凶风,恶狠狠地打在兕精头顶。

    一声闷响声震四野。那兕精后退两步,顿感一阵眩晕,踉跄要倒。

    恰在其时,两名天兵提着铁链奔来,一下将那兕精绊倒,紧接着如狼似虎地扑过去,死死按住了那兕精的双臂。

    “班师。”

    半空中,李天王嘴角微微勾了下,对身旁的天将下达命令。

    “……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于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愚虞圣,我以不愚虞圣;人以奇期圣,我以不奇期圣。……”

    妙岩宫内,瑞霭缤纷。一位头戴冕旒,身着霞衣的天仙端坐于九色莲花宝座上,头上环绕的九色神光向外怒射着万丈光芒。

    在宝座之下,一头高大威猛的九头青狮口内吐焰,怒目静卧,众多仙真、力士、金刚、神王、金童、玉女侍卫身旁,再往下,便是听讲的众散仙。

    周屿安跌坐在下首,细细听着那妙道真身、紫金瑞相的天仙诵经。

    这位天仙乃是东极青华大帝、太乙救苦天尊、寻声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他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寻声赴感,救苦救难,与南极长生大帝同为玉皇大帝的左右侍者。

    能到妙岩宫内听讲,周屿安可是废了不少力气,最后还是真武大帝出言,太乙救苦天尊这才应了,命他在下首听讲——此一讲经,已有三日。

    “观南,你可知我方才所讲经文何意?”

    宝座上的太乙救苦天尊微睁仙目,开口发问。

    周屿安见天尊开口便讲出他的道号,丝毫不敢怠慢,立即起身答道:“弟子愚笨,只能略讲一二。”

    天尊一摆拂尘,合目道:“但讲无妨。”

    周屿安道:“'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是为如果能每天闭塞其耳、目、口,为:勿听、勿视、勿言。能增万倍之能力。心因物而动,因物而静,关键在于眼。”

    “又讲'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乃是说,上天并无施恩德之念,无声无言,反而对万物产生大恩德。”

    周屿安朗声道:“弟子以为,此段可解为:天乃自然,并无施恩之意,是谓'无恩'。就似《道德经》中所言:'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乃是说,天之恩德,无声无息。可人若想全凭天之恩惠,诚然不能,还当以己身之力一搏。”

    天尊微微点头,舒指一捋白髯,言道:“天之恩德,诸生平等。己之术业,在于个人。诸位,且努力罢。”

    座下众仙都称“谢天尊教诲”,天尊又讲一会儿《太平经》,谈一会儿《太上救苦经》,宣一会儿《北斗经》。周屿安在座下听得津津有味,不知不觉间,已过了七日。

    “老君曰:上士无争,下士好争;上德不德,下德执德。执著之者,不名道德。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即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真常之道,悟者自得,得悟道者,常清静矣。”

    莲花座上,天尊捻髯讲经,神情悠然,周屿安却在座下听得越来越坐不住了。

    自讲经以来十日,周屿安已听得经文数十卷,越听他越笃定了一个念头——自己要把那本《志怪录》著成。

    这简直就是一种执念。近乎癫狂的执念!

    他越发觉得,这执念越来越深,已到了不能自拔的地步。

    难道是自己的三尸没有斩干净?

    道家以为,人身中有三条虫,称为上尸、中尸、下尸,分别居于上、中、下三丹田。尸者,神主之意。

    人体有上中下三个丹田,各有一神驻跸其内,统称三尸。三尸姓彭,上尸名踞,中尸名踬,下尸名蹻。

    上尸神在人头之中,令人胡思乱想、眼昏,发落。与人不得共通,使人幻听、使人发疯;中尸神住于人之肠胃,令人好吃、健忘,驱使人做坏事,可以与人共同说话,使人感觉有人与他说话,导致人之疯病;下尸神住在人脚其中,令人好色、好贪、好杀。

    上尸好华饰,中尸好滋味,下尸好淫欲。此三尸神,每于庚申日向天帝呈奏人之过恶。斩三尸可恬淡无欲,神静性明,积众善,乃成仙。

    周屿安眯眯凤目,觉得自己这个想法真的是疯了。他放着安逸的日子不享,反倒想去那穷山恶水、多灾多难的下界写什么破书,真是疯了。

    一想起凡间,周屿安就想起豢龙氏的族人们。天上一日,地下一年。不知他们过的怎么样了。

    左臂上的玉龙从袖子里探出头来,两根龙须在空中抖动了下,发出一声只有周屿安才能听到的低吟。

    “你也觉得我该去凡间,该去写那本《志怪录》?”

    周屿安对着玉龙嘀咕了声。

    玉龙睁圆龙睛,冲着他微微点了下头。

    好!

    周屿安心中顿时笃定了自己的想法,既然如此,那明天就递上折子,辞去御马监的职务,趁早下界,游山玩水去也!

    正恍惚间,高座上的天尊突然叫一声“观南”,周屿安连忙应声起身,从蒲团上爬了起来,朝着太乙救苦天尊施了个礼。

    “你不听我讲经,可是自己有所感悟?”

    天尊并未睁目,手中拂尘微微一摆,语调悠长,听起来十分惬意。座下的九头狮子摇摇巨首,九个头个个昂起,十八只眼睛带着无与伦比的威势,齐齐对在周屿安身上。

    周屿安微微垂首,恭敬而答,道:“回天尊,小子并无甚感悟,只是在座下听讲多日,顿开灵悟,想明白一事。”

    天尊睁目问道:“何事?”

    “无论人仙,心中所想,能行之,是谓大能者也。”

    说着,周屿安朝着太乙救苦天尊恭敬一拜。

    “谢天尊讲经之恩。”

    天尊安然不动,只是道:“你可知你要行何事?”

    “小子知。”

    “你可知此事有何波折,能否做成?”

    周屿安恭敬作答:“小子不知。只知无论人仙,但心中有所想念,当做则做,不应留遗生憾,徒增烦恼。”

    天尊合目,座下的九头狮子抖抖鬃毛,发出一阵咕噜声,巨大的四爪抓地,将动作尽量变到最小,微微伸了个懒腰,慢吞吞地伏在地上。

    “即如此,你去罢。”

    天尊开口道。

    周屿安冲着天尊拜了两拜,撤身出了妙岩宫,径直回御马监,当即修书一封,并着官印,放在大堂正中长案之上。

    他将昔日龙王送的麒麟兽面凤翅盔、玉风绵竹嵌宝铠裹在包袱里,带上几件外袍,一双乌皮靴,又到堂后引了驺虞跨上,径直出了南天门。

    天门处,增长天王与众天丁知他受了仙箓,乃是个御马监的寺卿,便不加阻拦,让他直出天门去了。这正是:

    行远自迩,云程发轫。大江东去,惊涛骇浪入海口;高崖雪崩,千片乱雪下凡尘。九霄云里下矫龙,白日青天腾飞虎。此程遥遥不知期,千辛万苦为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