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望云山 » 士为不二

士为不二

    一

    有时候我曾有这样一个状态,做平常的事情,恍然之间觉得自己不是自己了,思考比身体慢了一拍,看什么都是虚幻的,空荡荡的,也能听清别人在说话,但是仔细一听又有点模糊,这不是喝醉了,因为没有喝酒,有过这样的经历两次,一次是小时候记不太清了,一次是高中,在宿舍里只是没有做什么奇怪的事情,因为理智还是有的,只是感觉这个世界有点奇怪,恍惚的有点不真实。

    第一次出现这样状态的时候,感觉像是脱出身体来看这世间事物,十分美妙,但是年纪太小,没想太多,现在想来这应该像很多电影里似的,将死的人或者经受意外打击的人,那一瞬间,仿佛时间静止了,在这静止的节点上,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如同定格动画一般,然后砰的一声,人倒在了地上,死人无法讲述死去的感觉和死去的世界,而这电影终究是还是通过人的正常感觉而演出的。

    我小时候喜欢做这样的事情,用手指轻轻摁住眼睛,然后晃动,这个时候所看到的事物也会因此而分为两层,另外一层是由眼睛所产生的复影,或者是发呆的时候盯住一样东西,它也会慢慢化为两个,当时觉得所有的事物,都有灵魂,通过这两种方法就能看到它的内在,幸亏接受教育的早,不然我还会一直傻傻的相信着,灯泡里也有它自己的灵魂。不过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躺在沙发上,盯着灯看,然后打个哈欠,微微眯起眼睛,你就会发现一个新奇的世界,这种感觉用文字表达不出十分之一。

    关于自我还有灵魂这样深沉的话题,只有在懵懂无知时想起来才会比较有趣,其次还有一个至今仍困扰着我,宇宙从何而来,因为太过遥远太过宏大,所以我不曾了解,但是关于自己的认知至今为止一直在思考与探索,记述如下。

    二

    我首先想到的是举手回答问题,因为这个思考是在上课时产生的,老师在问一个问题,答案似乎是显而易见,但却没有一个人主动回答,我想到了小学时,老师问一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或许除了数学课其余所有的课堂上,学生都会积极发言,每个人都根据老师喜欢的姿势举着手,最为夸张的是身体快要站起来,手都想要碰到电风扇,如果老师没有叫到自己,还会唉声叹气,而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在课堂上却越来越安静,说闲话除外。

    那时候,我们心中不管是有没有答案,或者只是想着怕不举手丢人,我们都在想着参与,想着表达自己,赢得老师的夸奖,同学的赞叹,因为想法简单,目的简单,而行为也就理所应当的简单,孩子时总是天真,而现在却不是了,我们不在单纯,不会因为同学都在举手而非举不可了,腼腆,不屑,开小差,不会,不确定,都给予了我们沉默的理由,既然不是非答不可,那么为什么还要回答,除非老师点名。小孩子不懂所以不在意,可现在你连别人一个微妙的眼神都知道他在想的什么,虽然可以假装看不到,但的确是事实。

    曾经看过关于缺乏自信的一句话“一个班里就自己知道答案,却不会说出来”,明明自己知道,却在想着要不要说出来,而在纠结的时候,老师已经开始讲下一道问题了,我亦不想做纠结的人,想说就说,不想说也不会因为没说而去埋怨自己,然而我多数时候并不能这样做到,泰戈尔曾说过“如果你因失去了太阳而流泪,那你也将失去繁星”,而我只想在阳光下享受温暖,看见星光璀璨时,便躺在草地,开心时开心,后悔时后悔,不在两者之间纠结埋怨什么,关于心中的话语要么说出来,要么在心底安静的搁置,不在旁生其余的想法,从而做一个纯粹的人。

    三

    不过确实很难,一是我还没有强大的内心或者说还没有形成,会在意自己和别人,二是我还生活在这个社会中,要避免异样的眼光,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就无法避免纯粹的个性中参杂着社会集体意识的成分。比如说你丢垃圾,你可以丢进垃圾箱里,也可以随便扔在地上,支撑你扔进垃圾箱里的理由就是自我约束和道德修养的作用,扔在地上的理由则是拿着麻烦,丢了就很方便,却不会在意其他的,从某种意义来说这些人也是纯粹的人,只不过就不是那样招人喜欢了。

    社会文明愈加发展,对于人类行为的要求也会越多,但是对于思想却很难约束,你可以明令禁止偷盗,但是却无法消除人心中所起的占有念头。你虽然把垃圾扔进垃圾桶,但是心中却满是不情愿,所以不管我们身处怎样的现实中,总要在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行事,因为规范是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或者是大众的想法和意识,否则只考虑自己的方便则是自私自利。

    我们的活动总在三个框架里面,第一层就是来于自身,其次是道德,最后便是法律,只有保证在这三个范围内活动,首先便不会是坏人,然后在能谈论纯粹,在自身与道德之间,还有来自旁人的看法和评判,比如说上厕所不洗手,并不能说明这个人道德败坏,只能说习惯不好,但是

    因此而对这个人产生偏见确是不该的,如同常说北方人不爱洗澡,不过你要想一下天寒地冻,洗澡只能进澡堂里,而且要收费,对于拮据一生的老人,你让他三天两头去洗澡,我觉得也不现实,对于年轻人来说理由也是多种多样,就像刚才所说的习惯,在不愿出门的冬天,你上厕所回头在洗手,凉水太冰,用热水还要在倒水,一个是因为天气,一个是因为懒,何况因为天寒地冻卫生间里也不出热水,你会这么麻烦,或者想这么多只是在思考要不要洗个手?

    对于别人看法如果有用就认真接受,如果没用何必在意,我喜欢做事认真的人,你去读书,有人会说你去装装样子,你帮老师做事情,有人会说你在讨好老师,你工作做的在好,老板不开心的时候骂你两句,你也不能反驳,有人评论你正说明你与他们的不同,你让他们看到了,认真,坚持,品格乃至他们内心缺少的东西,所以他们会不舒服,如同喜爱阳光的人,也不能抬头正视中午的太阳,因为太过明亮耀眼,而如果真的盯着太阳,回过头会发现这世界暗淡了许多,随处是阳光下的阴影,大多数人宁愿生活在虚假之中,也不愿相信所谓的现实,现实对多数人而言总是太过残酷或者是平静的麻木,你与他们不一样,便会有对比,有对比便有高下,有高下便会有证明,而所有的言语都是在为了证明,证明别人的耀眼,证明自己的平庸,证明别人的努力,证明自己的懒惰,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你与别人相差一点,别人会嫉妒你,而让别人遥不可及,他人只会羡慕你”,如果是心肠软的人,只需要安静的过着生活,不用去辩解,做自己喜欢的事,如果是铁石心肠而又不忍看着这么多人麻木的生活,则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化作自己最强有力的武器,振聋发聩以启迪世人。

    四

    我还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人,自然也无法知道以后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不过我的心肠算是软的,不然也不会想着成为纯粹的人,好在我知道自己的缺点,虽然很难改变,但是可以却可以避免。道家喜欢讲金性为祖性即先天之性,因为金乃五行中最后一位,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而金又生水,以此循环,金能为水能为金,很难掺与杂质,所以至情至性,每个人的身体都是以金为原始,像是婴儿饿了就哭,小孩子喜欢什么就会想要什么,全不会在意其他的,所以才会那么单纯。可惜的是金这种状态很难长久,因为总是要生水的,不然怎么孕化万事万物,而我们也总要长大,不然怎么应对大千世界。

    但心向往之,所以勤而行之,其实并不是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而是如何成为身为自己的过程,倘若一位卖煎饼的老大娘自知以后要一直卖煎饼,那么每天把煎饼做的好吃,卖的更多就是她的目的,而在问你要放什么,要不要葱花辣椒时,此时的专注亦是纯粹。纯粹的人所以要有凝练的思想,把所有虚无缥缈的事物化成自己的品格,又或者是没有思想。只要内心充实心无旁骛,不管这个世界怎样的残酷或者平淡,旁人是怎样的善良或是冷漠,胸中有一片澄明天地,则处于天地之中即便是最阴暗潮湿的牢笼里也会是另一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