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绍圣元年 » 第二十三章 章惇

第二十三章 章惇

    “再说了汰兵过后,军费支出没有那么大,户部也不用天天跟朕哭穷。对于国家财政的缓解有多大,我想不必朕说,户部尚书比朕要清楚的多。”

    还不等满脸意动的户部尚书说话,范纯仁出列道:“官家所思所想,自然是好的,可是由谁来实施呢!如果上面的人不能掌控,恐怕到禁军中,仍旧徒劳无功,平白造成一番损耗,对国家威信来说更是得不偿失。”

    “此事朕早就心有所属,诸位觉得章惇如何,论军中威望,资历,功绩,品行都足以压服禁军。”

    章惇二字一出,地下一片哗然,不等诸位宰执说话,众多大臣直接出列反对之声此起彼伏。

    章惇这两个字为啥有这么大的魔力,这就不得不说章惇这个人的经历。嘉佑二年进士及第,任职地方,政绩显著,经略南北江,平定湖北,大规模开发湖南。设立州县,开拓西南,统一内地割据势力。今年已经六十二的他,王安石如果说是变法的旗帜,那章惇就是变法的柱石。跟吕惠卿那种人不一样,章惇跟王安石是真心想要将改变这个腐朽的大宋朝,可惜受限于时代和眼界等种种原因,导致失败,只能承受失败的苦果。

    可以说赵煦要将章惇召回是一个可怕的信号,是朝堂诸公不能接受的信号,可是出乎意料,除了苏澈跟刘奉世强烈反对,诸位宰执竟然无一人出声。

    等下方安静后,赵煦平静的说道:“朕召回章惇,只是专项处理禁军汰兵一事。如此兵部尚书已然够用。诸位宰执意下如何?”

    吕大防等人知道事不可免,心中又感念高太后的遗言,终究没有反对,而且以章惇的资历一旦打算重用应当回归朝堂就是宰执,如今只是兵部尚书,已经是不幸中的万幸。官家难道是顾念老臣所以才用兵部尚书来安他们这些人的心?官家虽然年轻,但是行事举止却让人颇为看不透,没有一上来就大刀阔斧的想要变法,而是另辟蹊径的用汰兵这样一个对大家都能接受的理由,来召回章惇,还给了一个不高不低,大家也能接受的职位。

    于是当先领旨,随后范纯仁跟上,大臣们一看两位宰执都领旨,只能跟随而上。

    既然诸位都无异议等章惇回京之后,于朝堂一起商议汰兵之事。

    散朝之后蜀党一群人相继聚集在一起,望着苏澈,章惇的回归朝堂对他们来说是一个极为不好的信号。正要围在一起,商量个具体事宜,就看到吕相从他们中间旁若无人的走过。

    苏澈看着吕大防的背影,对着身边的乡党说道:“都散了吧,官家此举于国于民都有利无害,减轻冗兵,有了财政才能大力发展民生。说完就像自己的马车走去。”

    留下面面相觑的一众蜀人。

    回到宫中的赵煦先是召见了童贯。

    “如今你的锦衣卫已经正式落成,朕让人给你们设计了一种飞鱼服样式。以后就是锦衣卫的制服,我要让天下看到飞鱼服,就知道是你们锦衣卫办案。让百官胆寒,朕让你查的事情怎么样了?”

    “回禀管家,刑部侍郎苗润浦,大理寺丞韩随之,监察御史刘友贤等六人。贪赃枉法,诬陷上官,纵仆伤人,强行收购农田等。证据确凿!”

    “既然如此,让你的人换上衣服,给朕将他们全部都下到你锦衣卫的大牢。抓人抄家。走脱一人,朕唯你是问。今天就让百官见识一下你建府开衙的威风。”

    “臣,遵旨!”说完童贯小心的退出大殿,出得殿外,走的那叫一个趾高气扬,满面春风!

    回到刚刚挂上锦衣卫牌子的衙门,等待他们换衣服的空档,将几个千户招到身边,将赵煦的话重复一边,并且缓声说道:“谁敢在今天弄出岔子,让咱在官家面前受了罚,给锦衣卫的这个招牌落了灰。咱会让你三天不死,然后亲手将你的皮剥下来,放到外面门槛下。你们放心咱保证皮剥下来你还能活上几个时辰,就让你跪到自己的皮上面。都听到了吗?”

    众千户赶紧连声答应,四散开来,招呼手下。

    童贯就坐在屋内喝茶,全程未发一言的周浩然,终究忍耐不住。“童指挥使,如此刑法未免太不人道了,哪怕犯了天大的错,打杀了就好。何必行此酷刑。”

    童贯笑着说:“周大人,是觉得在下过于残忍了?在下这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官家让咱管着锦衣卫,就是需要咱是一条疯狗。要是咱不会咬的话,那留着咱有什么用呢?锦衣卫可不是军中。这里要接触各种阴私的事情。每天接触这种阴私事情的恶犬,只是靠军规可是镇不住的。咱们着锦衣卫成立一年的时间,可不是密不透风的,很多人的爪子跟自己人的胳膊。咱可是宰了一批又一批。想要他们老实的听话,那就得比他们更恶!按理说咱不该给周大人讲这些,可是以后咱们还要一起共事好久呢!总要周大人对自己的衙门有些了解。您说是吧!”

    周浩然看着嘴角含笑一脸淡然说着这些话的童贯,不知为何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九月多的天气下,感觉身体阵阵发冷。

    外面到处抓人的锦衣卫引起了轩然大波,谁也没想到早上刚刚成立的衙门,现在就开始大肆抓人,弄得东京城鸡飞狗跳。一直持续到晚上,锦衣卫一共抓获了涉案人员九十多人,童贯立刻派人进行审讯,他要在下次朝会的时候将这个案子做成铁案。

    第二天一早,吕大防等人来到政事堂后殿,平日里他们都是在此跟高太后仪事,没想到跟官家第一次相聚在此,就是因为官员大肆被抓。相对于苏辙、郑雍、韩忠彦、刘奉世面上愤愤不同,吕大防跟范纯仁,倒是面色平静。

    刚跟官家见完礼郑雍就按捺不住的说道:“官家,昨日锦衣卫于东京城内大肆抓捕官员百姓,置朝廷法度于何在,置祖宗礼法何在。如此行事,将刑部跟三司置于何处,官家可要行倒行逆施之举。肆意迫害大臣。”

    赵煦看他越说越激动,赶紧打断,示意他们先将面前的奏折看完再说。

    吕大防先行打开,看完后默不作声的传给范纯仁接着一次传下去。等几位全部看完。

    郑雍仍旧开口道:“即便如此,也应当交由刑部跟三司共同审理。明正典刑。才是国家延续之正统。”

    赵煦开口道:“朕昨日成立锦衣卫的时候,就宣布了其监察百官的职权,郑卿说刑部,那朕想问问你,这些败类位于朝堂日久,缘何一直都没有收到该有的惩罚,家中良田尽被侵吞的受害者举案的后果诸位也都看到了。出了衙门就被打断了腿,要不是锦衣卫找到他,是不是就这样默默的死在了这繁华的东京城?长此以往下去,朕的江山还能坐的稳吗?朕每每想到那些冤死的亡魂久久不能入寝,诸位可还记得坐父母官的初衷?难道就是为了荣华富贵,官官相护的?朕怎么可能在看着这些挖朕跟这个大宋根基的蛀虫堂而皇之的站在朝堂之上!

    诸位放心,锦衣卫做事只讲真凭实据,并且所有的刑讯记录都会送一份到刑部备案。诸位但有疑问,都可将案卷重新调查,如果有一件冤假错案,朕严惩不贷。诸位还是说说这些人的处置把。”

    看到郑雍还打算争辩,吕大防上前一步接过话头:“吏部苗侍郎,大理寺韩寺丞,监察御史刘御史等人贪赃枉法,违法乱纪,证据确凿。确实应当严惩。官家此举使朝堂为之一清,官家圣明。”

    “哈哈!吕相说的不错。既然你们来了,朕这里有个事情要跟你们商议一下,此事可以看出刑统上的不足,朕想补充和修改部分刑统。范相公这件事就交给你跟刑部来完成了。一定要记住刑统是为了惩罚犯罪,保护百姓。要多看典型案例跟法律法条这样才能适配如今的大宋。”

    看到范纯仁拱手接旨。赵佣本来想打发他们离去,心中一动。接着说道:“沈括在民间发现布衣毕升的活字印刷术,此术可以大大提升书籍的印刷数量,降低书籍的成本,并且能让更多的人识文断字,朕就想着成立一个新的邸报部门,暂时挂在礼部名下,做一些朝廷政策的宣发。还有一些国家大事的定论等等一系列的事情,你们回去商议下,将此事的意见写成奏折交给朕。如果对邸报不清楚的可以去找沈括了解。”

    从殿中出来的众人,心中都被赵佣说出的一个又一个消息震惊。正在心中盘思的时候。

    郑雍开口道:“吕相公为何打断我,官家设立的锦衣卫,于理不合,于法不容。简直就是官家私刑。如此祸乱朝堂的部门,怎么能任其嚣张。”

    苏澈等人也都心头一凛,不过众人知道这是官家要悬在他们头上的一把刀,他们想要反对也仅仅是因为不想受到束缚。可是谁又能真正在这个时代反抗一位一意孤行的皇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