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烟火 » 第八十八章 长安来信

第八十八章 长安来信

    进得驸马府客堂后,襄城公主夫妇与周信分了宾主之位坐下。

    待婢女斟满茶后,襄城公主双手举起茶盏,柔声道:“听说周公子不畏贾氏淫威,为太子殿下挺身分忧,妾身感激不已。今日妾身以茶代酒,就此谢过周公子。”

    说罢,她掩袖将盏中之茶一饮而尽。

    周信受宠若惊,赶紧手忙脚乱地拿起茶盏,辞谢道:“哎哟,公主你也太客气了,我不过是随手献了张棋谱给太子罢了。”

    “周公子,你可知你这有智有勇的随手一举,却是许多人都不敢做的事。”襄城公主把怨望的目光投向王敦,“就比如某位同样在场的皇亲国戚,在太子被人欺侮的时候却不敢为太子挺身而出。”

    王敦听罢一脸羞愧,争辩道:“俺也有出面的,俺还劝成都王和贾谧都要放下刀剑……”

    “但你却不敢据理力争为太子斥责那贾谧,是也不是?”襄城公主不怒而威,默默望着王敦。

    “俺,俺……”王敦在公主凌厉眼神盯视下,最终还是颓然低下头来。

    周信见襄城公主因此事与王敦为难,忙打圆场为他解围:“公主,当时事发突然,成都王和贾谧一言不合便舞刀弄剑的,把我都吓得不敢说话。多亏王大哥他及时出面,这才阻止了这两人火并。我周信敢保证,王大哥绝对是一心一意站在太子这边的。”

    襄城公主幽幽地说道:“他王敦既做了司马家的驸马,即便想站贾氏一边,只怕那贾谧也不肯收留。”

    王敦此刻已然满面通红,无地自容低头望着脚面。

    周信凭空卷入王敦夫妇矛盾之中,当下颇为尴尬,不禁懊悔不该陪王敦前来。

    襄城公主见周信神情窘迫,便站起身来,爽然一笑道:“妾身适才心中不快,言语上多有突兀,倒让周公子见笑了。眼下已至午时,就让我夫君陪周公子在这里用膳,周公子待用过午膳再回府也不迟。”

    说罢,她便款款退出客堂。

    王敦这才大大地松了口气,摆出男主人模样招呼周信道:“周老弟,喝茶,喝茶……”

    周信只得端起茶盏,心猿意马地与王敦继续闲聊。

    不多时,下人们便端来丰盛午膳,以及一盘样式精致的糕点。

    “周老弟你快尝下,这可是俺公主媳妇亲手做的糕点,俺平日里都没这口福。”王敦一边招呼着周信品尝糕点,一边拿起糕点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嘴中还连声叫道,“好吃,真好吃!”

    周信也不跟他客气,便在这客堂之中大快朵颐。他吃完午膳后生起困意,便向王敦辞别。

    王敦也不强加挽留,便命人去备好云母车。

    待送周信上了车后,王敦从美貌婢女手中接过一个精美锦盒,递给他道:“周老弟,这是公主的一点心意,你就收下吧!”

    周信推辞道:“王大哥,都说无功不受禄,你这礼物我收之有愧。”

    王敦笑着劝道:“什么有功没功的。你上次救了皇上这次帮了太子,俺公主媳妇听了心中满意的很。她既然给你礼物你便收下吧,如果不收那倒显得见外了!”

    周信没办法,便只得谢过后将锦盒收下,然后别过王敦乘云母车回周府。

    到了周府后,黄雅见周信手中拿着锦盒,忙上前抢着接过,喜道:“二少爷,你出去就出去嘛,还给奴家带礼物回来,奴家好好喜欢……”

    他打开一看,见里面是一件蜀锦金线百花袍,颜色及式样极是雅致。

    黄雅一见愈加惊喜,便忙不迭地要将那锦袍试穿一番。

    秦朗沉声喝道:“黄雅,不要乱动公子的东西。”

    “嘤嘤嘤嘤……”黄雅委屈地望着周信。

    周信对锦衣华服并无特别喜好,见黄雅真心喜欢,便解围道:“不过是件衣服罢了,既然你喜欢,那便拿去好了。”

    “谢谢二少爷!”黄雅喜不自禁,忙将那锦袍穿在身上,前后左右仔细打量一番,问周信等人,“好看不?好看不?”

    “嗯,好看。”周信随口夸了句,令黄雅更加高兴。

    这时,府门外蓦然响起了喊门声及士兵的喝问声。

    周信皱起眉头,问道:“咦,怎么又有人喊门,难道是驸马府的车夫又回来不成?”

    秦朗道:“若是驸马府的车夫回来,那门外守护的禁军断然不敢为难。依我之见,来的多半是禁军不认识的生客。”

    说罢,他便吩咐黄雅去将大门重新打开。

    待大门打开后,只见门外站着一位身穿布衣头戴皮帽的乡绅模样男子,正跟禁军士卒解释着什么。

    黄雅对门外禁军没半分好感,便喝止他们离开,然后问那男子道:“你是谁,来周府有什么事?”

    那人答道:“小人麻九,自长安城而来,帮李含李大人带了封书信,要亲自交给尊府的周信周公子。”

    周信一听是李含的书信,忙道:“我是周信,你快把信给我。”

    麻九忙上前几步,恭敬地双手将信奉上。

    周信接过信后,忙不迭地拆开细看。

    黄雅凑过偷看两眼,问道:“二公子,那小白脸找你做什么?”

    “什么小白脸,那是李大人。”周信训斥他一句。

    待把信看完后,他便将信递给了葛洪。

    葛洪细细一看,但见上面一来是祝贺周信救驾升迁并询问他伤势如何,二来告诉周信祖父坟茔已经被打扫祭拜,三来邀约周信待关中安稳后前去长安相会。

    葛洪看罢,对周信道:“不疑兄,李公子倒是个有心之人。”

    “那还用说,我周信结交的朋友都是靠得住的。”周信自夸一番后,便询问那麻九关陇之事如何。

    麻九回道:“回周大人,反贼齐万年虽然被擒获斩首,但关陇之地残败不堪,正是百废待举之时。所幸朝廷派了河间王爷前去镇守,又有李含李大人等英才辅佐,当前已是大局初定。相信假以时日,关陇之地便能繁华更胜昔日。”

    周信喜道:“这么说,关陇很快便能恢复过来了?”

    “照理说是这样。”麻九小心翼翼地答道。

    “照理?”周信不解。

    麻九环视周围一转,拿定主意后又低声道:“关中自齐万年之乱后,不但汉人百姓受战乱之苦,那胡人也是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略阳、天水六郡有一支原是蜀地板盾蛮的氐胡,因兵连祸结在陇右无法生活,便在李特兄弟带领下前往故土蜀地就食。

    这支流民队伍人数多达十余万,他们浩浩荡荡地从陇右步行去益州。当他们到达秦州时,却被秦州刺史罗尚所阻,不但不许他们入蜀,还要将他们原路遣返。流民们眼见即将入蜀却被阻挡,便与秦州守军发生了多起冲突。

    朝廷为了此事,便派御史李宓前去秦州监察。听闻那李宓到了汉中后,私下收了氐人首领李特兄弟金钱贿赂,许了他们入蜀之事。当下李宓入朝之后,建议朝廷许氐人入蜀,让他们以帮佣方式在蜀地就食求生。

    唉,氐人若尽数入蜀,那蜀中必将大乱,关陇之地也将难以安宁。”

    周信奇道:“咦,这些氐人本来就是蜀地的,现在不过是回到故地罢了,为何会引起大乱呢?”

    麻九讲道:“古人云:‘非我族类,其心必异。’这些氐胡以前虽然是蜀地板盾蛮,但毕竟离蜀日久。当下他们以流民之身再次入蜀,在蜀地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又无金银玉帛之物,将以何为生计?

    或如李宓所言入蜀为佣以养,但这十余万饥民自陇西千里流徙蜀地,一路之上弱者死、强者生,经历卖儿鬻女易子相食诸般苦难,又怎肯安心为佣?

    他们一旦与蜀地之人相争,恐怕不但蜀地数十年太平将化为乌有,就连蜀地周边的梁州、荆州、宁州、秦州、雍州等地也将不得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