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晋烟火 » 第八十九章 流民入蜀

第八十九章 流民入蜀

    周信见麻九说得头头是道,便点头称是道:“听你的话颇有见地,只是朝廷足智多谋的人这么多,咱们就不必在这里杞人忧天了。”

    麻九忙道:“周公子说得是,我麻九一个普通人都能看明白的事情,朝廷自然能够洞察秋豪。”

    秦朗冷哼道:“只怕普通人都能看明白的事,那些高居庙堂的人却是一叶障目。如真如麻兄所言李宓收受氐人贿赂,只怕这件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

    “没那么简单?”周信不解。

    秦朗平静地道:“能让御史李宓满意的财物,想必不是小数。但那氐人若有此等财物,又何至于流离千里!我想定是有人为乱蜀地之故,这才以财物相助氐人去贿赂李宓。

    更何况我随老将军征战陇西之时,听闻那氐人首领李慕原为猎将,膝下李特等五子皆为一世豪杰,他们又岂是能甘居人下之人。因此氐人入蜀,蜀中必乱!”

    “要真像你说的这样,那蜀地可就麻烦咯!”周信虽然对天下大事不甚关心,但听到蜀中将乱也不由得感叹起来。

    葛洪叹声道:“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关陇之地战乱才过,若蜀地再起兵火,那可真苦了百姓!”

    “是啊,流民乱蜀后,蜀地数十年繁华必将化为乌有,不知谁才能阻止这种事情发生!”麻九附和道。

    秦朗蓦然紧盯着麻九,沉声喝道:“那么,你到底是谁呢?”

    麻九怔了一下,回道:“小人是麻九啊!”

    “你是麻九,那么麻九又是谁呢?”秦朗继续发问。

    麻九先是一愣,片刻后笑道:“秦管家不愧是周老将军麾下斥候,果然好眼力。在下毕垣,河间人氏,当下在河间王爷帐下任参军一职。

    王爷因李宓受贿之事忧心如焚,命我带了亲笔书信到朝廷禀报此事。为了不走露风声,我这才改名唤作麻九。在下欺瞒之罪,还请诸位见谅。”

    “哦,原来你是李大哥同僚,怪不得李大哥托你给我带信。”周信恍然大悟,对麻九本来叫什么名字却不以为意。

    毕垣答道:“我与李含李大人同在河间王帐前听令,又彼此义气相投,因此李大人知我要回洛阳,便托我带书信给周公子。周公子若有回书只管交给在下,待我回长安后定当亲手交给李大人。”

    “这样最好不过。”

    周信听罢开心不已,蓦然又搔了搔头道:“不过我这人最懒不过了,要我斗鸡斗狗、投壶弹射我都行,要我写字的话,我这手就没一点力气了。这样吧,我就说几句口信,你帮我带给李大哥就好。”

    毕垣点头赞道:“如此甚好!一来口信不似书信容易丢失,二来倒显得周公子与李大人亲密无间。周公子,你请讲!”

    周信略思片刻,便说道:“李大哥,你的来信我已收到。我在刑场受的伤都已经好了,你不必担心。你在长安也要好好照顾自己,辅佐河间王爷把关陇之地都给治理好了,让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等我有了时间,便去长安与你相会。”

    周信顿了顿,觉得没别的要说的了,便说道:“我说完了!”

    “周公子,我已全部记住。如无他事,我这便告辞了。”毕垣辞道。

    周信谢道:“那有劳毕大哥了。”

    他带着葛洪、秦朗等人,将毕垣送至府门外。

    突然,周信又想起一事,便拱手叮嘱毕垣:“毕大哥,你回长安前如有闲暇请再来我这里一趟,我有一样东西要请你捎给李大哥。”

    毕垣爽快地道:“如有所托,敢不从命。待我办完王爷吩咐之事后,定当再来府上拜会。”

    待毕垣走远后,黄雅蓦然问道:“二少爷,你真的要去看那个小白脸?”

    周信不悦地道:“什么小白脸不小白脸的!我说多少次了,那是我李含李大哥,你不要在我面前说小白脸这个词了好吗!”

    “你竟然凶奴家,嘤嘤嘤嘤……”黄雅一脸委屈地跑了开去。

    葛洪奇道:“不疑兄,你要送李大哥什么东西?”

    周信神秘一笑,道:“到时候你就知道了。”

    葛洪见他如此,虽然好奇也只得作罢。

    毕垣前脚刚走,又有一名管家模样的人前来叫门。

    秦朗上前一问,来者却是司空府的管家张诚,说是司空张华邀请周信前去府上相会。

    周信心想自己都不认识张华他怎么会来找自己,但碍于面子只得勉强答应下来。

    待来人走后,他便与秦朗、葛洪等人商议,打算拖多几日再去司空府一探究竟。

    转眼过了三日,毕垣换了身商人行头再次登门来访。

    周信将毕垣迎到屋里,待他坐定后问道:“毕大人,你此番所办之事如何?”

    毕垣摇了摇头,满面凄苦地长叹一声。

    他良久后才道:“可叹满朝文武一心结党相争,全然不顾国之将危。”

    “到底怎么说了?”周信赶忙追问。

    毕垣叹道:“我拿了河间王爷的亲笔书信,拜访了尚书令府、司空府、司徒府,见了六曹与诸位王爷,本料想朝廷会从谏如流拒绝氐人流民入蜀。孰料今日朝堂之上各位大臣们最为关心的事情,竟然是成都王司马颖的何去何从。”

    “成都王司马颖?他又怎么了?”周信心中闪现那个拔剑一怒的俊美男子,对于毕垣突然提及他好奇不已。

    “这件事情的起因,说起来周公子你比谁都清楚。”

    毕垣望了周信一眼,顿了顿又道:“成都王司马颖与太子殿下虽为叔侄,但两人年岁相当感情甚好。因他平日里极力维护太子,身边聚拢了许多同样拥护太子之人,是以被人称为太子党首,与贾谧为首的后党之人针锋相对。

    不过司马颖与贾谧两人虽然不睦,往日倒也只是在朝堂上口舌之争,并未有过刀剑相向之事发生。此番他因贾谧对太子无礼便在东宫中拔剑相向,那贾谧是贾皇后宠爱的侄儿,又怎能善罢干休,势必到贾后面前挑拨一番。

    贾后膝下无子,对杨骏当年所立的太子司马遹十分忌讳,对成都王为首的太子党自然全无好感。她平日里忌惮宗室势力,因此除了把太子生母谢淑妃打入冷宫外,倒也没有过多刁难太子。

    此番东宫拔剑之事后,想必贾后在贾谧挑拨下动了真怒,便授意后党大臣上书朝廷让司马颖回封国就藩。

    司马颖作为太子党之首,太子党的人自然是不肯的,便指出是贾谧无礼在先成都王才拔剑的,而且贾谧自己也拔剑了,要罚也不能只罚成都王一个人。

    太子党与后党两伙人,便在这朝堂之中为此事足足争了一个时辰,把巍巍朝堂变成了市井鄙夫争吵之所。唉……”

    “那后来呢,成都王回封国去了吗?”周信追问。

    “没有。因为太子党人据理力争,司空张华为了两边都不得罪,便在尚书令王衍提议下,命成都王司马颖以平北将军身份出镇邺城,并且罚了贾谧三个月俸禄。

    因那邺城不似成都路遥千里,又是司、冀、兖、并、青、徐六州交通要地,因此太子党人勉强同意了这一提议。

    此事罢了,朝廷才开始商议陇右流民入蜀之事。那李宓本为太子党人,他受了贿赂便上表说流民有胡有汉多达十万余人,不是汉中一郡所能救济,眼下若让流民原路返还势必激起民变。而益州地广粮足,织锦种桑又缺少人手,不如让流民前往益州,一来可以解决就食消弥祸乱,二来可以增加益州人口及赋税,为朝廷贡献更多蜀锦和钱财。”

    秦朗问道:“朝廷难道都没人出言阻止吗?”

    “后党倒有人出言阻止,不过一来皇上相信了流民入蜀增加赋税之说,二来因为益州刺史赵廞的一封信,他们便不再反对了。”

    秦朗皱了下眉头,问道:“那益州赵廞是贾后的亲戚,他写的什么书信能让后党的人不再反对?”

    毕垣长叹道:“赵廞在书信中说了,他同意流民入蜀。赵廞作为益州刺史兼后党之人,他既然同意流民入蜀,那后党之人自然不便反对。因此,流民入蜀之事便这样定了下来。”

    “当真是鬼迷心窍!”秦朗愤愤地说道,“那赵廞本无才干,不过是凭着贾后姻亲身份才当上益州刺史。他眼下放流民入益州,使李慕之子如龙入海,那益州这下子必定大乱了!”

    周信等人听罢唏嘘不已,却又无可奈何。

    一番感叹之后,他将亲自去龙门阁购得一坛龙门醉递给毕垣,请他回长安后带给李含。

    葛洪此时才知道,原来周信要给李含带的是好酒。

    毕垣代李含谢过,出了周府后上车,一路向长安城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