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混在晚唐当神棍 » 二十八、统三通

二十八、统三通

    “陛下,臣也有一句话要进谏。”

    “说来听听。”

    “之前臣献策的时候,不是先说的韬光养晦,然后再另起炉灶吗,二者相辅相成,陛下最近是不是表现的有点,过于热衷于政事了?”甚至显得急功近利了,这话张晃就吞在肚子里,不敢说出口了。

    “朕勤于政事,难道还成坏事了?而且最近,朕不是已经在求仙问道了。”李炎哼了一声,回答道。

    在这句毫无说服力的辩解后,君臣二人例行的谈心就此结束,两天后,第二期《大唐时报》也终于如约发行了。

    在新一期的《大唐时报》中,杜牧的《河湟》一出,便被长安士子口口传颂,结合第一期的河湟陆老遗事,连纵横市坊的游侠们,也有了言必称收复河湟的风潮。而高骈的一首《山亭夏日》,则让他在神策军和儒生群体中文体两开花,儒将之名就此在长安传开。

    第一期投来稿件的读者们,也有一部分人收到了《大唐时报》编辑部进行第一期读书会的邀请,身在西北的高骈当即以回长安探亲为由请了假,而张晃在和马元贽打过招呼后,高骈也顺利的驰马来到长安,并且带来了杨玄翼通行。

    但真正投向如今大唐的一颗深水炸弹,还是来自张晃。继上一次批评汉代儒生所治经典不少为伪经后,张晃继续对从汉代以来越来越宗教化的儒教进行批评,这次张晃的再次抛出雄文,除了批评纬书是对孔子思想的曲解,还抛出了通三统的理论,试图为重建儒学,先搭建宏观的理论框架。

    所谓通三统,并非张晃的发明,而是出自《礼记》和《春秋公羊学》,强调新王朝保留二王之治,典故则来自于在禹继承天子位后,封尧帝之子丹硃、舜帝之子商均,使他们皆有自己的封国疆土,并可以继续祭祀自己的祖宗,穿戴自己的衣服装饰,践行自己的礼乐文明。即便面见天子,也不必对天子称臣,

    《春秋公羊学》的通三统,其实就是要求新的王朝保留先王之子孙后裔,先王之政教与礼制法度,先王之历书体系。最终统三通,强调的还是道统,所以公羊学认为立足本朝,取法先前二代,维持道统之一贯,而实现真正的“通三统”。

    后世经学家不乏对统三通的注解,唐代大儒孔颖达的注疏对通三统的理解很粗浅,“‘天子存二代’者,天子继世而立,子孙以不肖灭亡,见在子孙,又无功德,仍须存之,所以‘存二代之后’者,犹尚尊其往昔之贤所能法象。”

    这个注解认为前朝先期的君王大多披荆斩棘草创江山,但到后来却一代不如一代,无德无能,昏庸暴虐,以至国灭族亡。天命已绝,被推翻之后,只能靠新王发慈悲心而把他们供养起来。新王这么做则是为了新的王朝巩固政权、凝聚天下人心。

    张晃认为孔颖达这种毫无深度、基本上就是把废话重说了一遍的注解不值一哂,于是重新注解了公羊学的通三统之论。张晃认为所谓的通三统,重点在道统,而不是简单的朝代更替,他这一次又搬出了韦澳的偶像韩愈《原道》中的观点,他认王朝传承的并非等同于朝代道统更替,大唐要继承的也不是隋的道统,而是整个中华大一统的道统。

    因此张晃将所需要继承的道统分为三个阶段,其一是上古阶段,以炎黄与尧舜禹为代表,代表的是一种筚路蓝缕,格物致知的道统,格物致知,重点在于认识与改造世界,炎黄时期,制耒耜,种五谷,立市廛,治麻为布,作五弦琴,教民弓箭,教民制陶,教民医药,立历法,黄帝播百谷草木,造房屋,衣裳,车船,阵法,音乐,医学。而大禹治水,则是开了治河的先锋。

    上古时期的道统在于格物,而自周文王至孔孟,建立的道统则在于仁义,张晃认为,在这一时期,对于华夏文明最重要的道统是伦理观的建立,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仁义的道统,是树立了华夏的荣辱观,对教化的重视,则能够让国家建立在文明的基础上。

    而第三种道统,则是在秦汉之后,所建立的用夏变夷的道统,自秦汉以来,中原王朝不断脱变,南至交趾,西至葱岭,东至朝鲜,北至大漠,华夏文明的使命在于将教化布之四野,让蛮夷习中国之教,这也是儒生们应该为道统所追求的,所谓内圣外王,格物与仁义,是内在的修养,而对外的扩张的,则是对外的教化。

    张晃这套宏大的统三通理论,为唐代的士大夫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在这个世界观中,王朝更替的动力,不再是汉代儒教以来所谓的五德终始说,而是华夏的道统。在五德学说中,认为朝代会根据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的五行相克或五行相生的规则来更替。而天行有异时,往往则是王朝转换的时候。

    张晃在两篇文章中都提出,所谓的五德终始说是阴阳家的发明,和孔子敬鬼神而远之的儒家思想相去甚远,是对儒家学说的一种污染。五德学说实际上是君权神授的思想,但张晃用道统替代五德,其实也就是将帝王回到人间,大唐天子的正统不在于天命,而来自对于道统的继承与发扬。

    后世的记录中,将这篇雄文,与之前一期时张晃对汉代儒学的讨伐檄文,视为儒家从宗教神学时代走向理性哲学时代的开端,而三种道统中蕴含的科学主义、道德主义和帝国主义,日后则成为了支撑大唐帝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三根柱子。

    不出意外,这次加印之后,《大唐时报》再次售空。从长安的国子监再到江淮、河朔和交趾,都开始传抄着张晃的《伪经考》和《统三通》,读者投稿也如雪花般飞向《大唐时报》编辑部。

    就在张晃以为他和李炎的计划正向原本设想的方向大步发展时,变数突然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