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庶子皇帝 » 第十四章:王府会议

第十四章:王府会议

    “臣光曰: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

    朱祁钰放下襄王的奏疏,忽然想起《通鉴》中的这句话来。

    这句话的大概意思是说,臣司马光说,天子的职责中最重要的是维护礼制。

    礼制中最重要的是区分地位。

    区分地位中最重要的是匡正名分。

    可他是一个庶子皇帝,他的权利既不是来源于宣宗,也不是来自孙太后。

    而是,正统。

    因为正统好大喜功,导致他屈尊瓦剌。

    但是,国不可一日无君。

    于是,正统下旨,命郕王继位。

    于礼法上,才合情合理。

    可,朱祁钰正是没有这传位的旨意啊。

    仅凭孙太后的懿旨,大明朱姓的宗室可是有怨言。

    这不,襄王叔朱瞻墡就上奏说,皇帝北狩,务忘恭顺,晨昏定省,念感圣恩。

    皇帝在瓦剌,孤如何晨昏定省?

    每日面北磕头?

    实乃可恨之言!

    朱祁钰将襄王的奏疏捏皱,纸面因力生出齑粉来。

    说来,襄王也算是一个有福气之人,两让皇位。

    宣宗去世时,张太后命人取了襄王金册。

    正统在瓦剌时,群臣最先是想奏立他为新皇。

    末了,朱祁钰斜靠在圈椅上,喃喃细语:玄武门之变,于是李唐后人争相效仿。

    他闭上眼睛,长舒了一口气。

    “舒良,去请杨长史和仪左长史进书房议事。”

    杨翥和仪铭是郕王府的旧臣。

    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朱祁钰荣登大宝之后,府邸旧臣必定会得以重用。

    所以,他们的站位毋庸置疑。

    必定是和孤朱祁钰一条线上的。

    方过了花园,眼看不远处就是郕王的书房,影影绰绰的名贵花草将白墙遮了大半,花草疏影遥相呼应,颇有隐逸之风。

    仪铭请杨长史先入园门,慢了一步,正好与舒良同站,于是问道:“听闻王爷与兵士同吃同住?”

    “倒是不曾听说军学那边出了差池。”

    说完,仪铭隐晦地将一物递进舒良的手中。杨翥余光一撇,只见那袖袍中的风光如遇光的湖色,光棱棱的。

    好大一锭银,呵呵,杨翥会意摸了摸胡须,故意落后一步,心思全在身后二人之上。

    仪铭发觉杨长史的动作,不由皱了皱眉头,好你个监河侯。

    舒良右手一伸推辞了,然后揣着手道:“咱家出来时,瞧王爷的脸色有些难看。手中还捏着一个请安的折子。”

    仪铭手一翻,就将银子收回袖袋,听舒良说完,心中似乎有了计较,神色不再惴惴不安。

    快步到了书房,舒良敲门请示后,又折回请二位长史入内。

    郕王靠窗,地面落着他和枝条的影子,交错复杂,一时竟分不清哪是人影哪是树影。

    “拜见王爷。”

    杨翥老了,他还没有拜下去,就被朱祁钰伸手扶了起来。

    “舒良。”朱祁钰吩咐了一声。

    舒良赶紧搬来锦凳放在杨翥身后。

    扶着杨翥坐下后,朱祁钰才回头对仪铭说道:“仪左史,坐。”

    仪铭一礼,“谢王爷。”

    走回书桌前,丫鬟们已经上完茶,退了出去。朱祁钰方叹了一口气,将襄王的折子递给舒良,无奈道:“看看吧。”

    杨翥老眼昏花,舒良于是代为念道:“襄王臣朱瞻墡跪请上安……”

    念完后,朱祁钰啜了口茶,开始表演,道:

    “当日奉天殿上,群臣请立,孤可是再三推辞,不敢受位。”

    “可如今,皇太后懿旨已下。襄王叔却让孤不忘恭顺。敢问二卿,这是什么意思?”

    “这是否…我大明宗室的意思?”

    “孤实在是惶恐。”

    太后懿旨已下。

    郕王即将继位。

    而襄王却请北狩的皇帝安。

    此中深意,昭然若知。

    那就是襄王只认朱祁镇这个皇帝。

    至于为什么……

    仪铭没有说出来。

    杨翥老神在在,“今上承继大统,乃父死子继,符合礼法。”

    对,太对了,朱祁钰就差跳起来给杨翥拍手,符合礼法,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

    所以,现在该怎么办?

    朱祁钰闻言,依旧不开口,只是目视杨翥和仪铭二人。杨翥阖眼,似是在小憩。

    仪铭想了想,道:“可为孙氏上尊号,同立青宫娘娘为皇太后。”

    仪铭口中的孙氏是指,宣宗原配。

    青宫娘娘是为朱祁钰生母,吴贤妃。

    当然,更无耻的办法是,认孙太后为生母。朱祁钰就名正言顺,是宣宗的嫡子了。

    且无论孙太后是否答应,朱祁钰舍不下这个脸面,生母尚在,却认仁寿宫为母,这必定会遭到史官诟病。

    “不可,”朱祁钰叹道。

    孙氏是宣宗册封的皇后,儿子名正言顺登基,尊为太后。

    而吴贤妃是自己为了登基加封的太后。

    而自己的皇权威信来自哪里?

    所以加封并不使人信服。

    此时杨翥终于说话了,“王爷可遣岳谦出使瓦剌,取得今上的退位诏书。”

    “今上可愿传位于孤?”朱祁钰反问。

    杨翥道:“王爷说能,就能。”

    “岳谦出使瓦剌,王爷不日便收到岳谦带回的上皇口谕。”

    “于是,王爷再命岳谦出使。”

    “待到岳谦回京时,王爷感念谦出使瓦剌的劳苦,加以抚慰,未尝不可。”

    好一招狸猫换太子。

    历史上,朱祁钰也正是这样做的。

    派岳谦出使瓦剌,不等他回京,郕王就借岳谦之口,假传正统口谕。

    等孙太后派季铎前往瓦剌时,一来二去,郕王早已凭借假口谕登了基。

    而正统迫于形势,无奈写了诏书。

    “杨长史果然老成持重。”

    “孤有几问,还望杨长史解惑。”

    朱祁钰抚着玉带,问:“太后遣人出使瓦剌,孤又该如何自处?”

    母子一对口信,那命郕王登基的口谕不就露馅了吗?

    杨翥道:“奉天殿上,不曾听说群臣先取得上皇旨意,再跪请王爷登基。”

    “你的意思是,诸臣与本王联合,是逼宫篡位的乱臣贼子?!”

    朱祁钰扬眉,怒道:“杨翥,你好大的胆子!”

    仪铭抬头,只见朱祁钰气得太阳穴鼓包,血管贲张,原本白皙的脸色骤然间变得阴云密布。

    虎视之下,他只觉得腿软,差点从椅面滑到地面。

    他扶着椅手,勉强站起来,“王爷息怒,微臣不才,倒是认为杨长史所言有几分可行之处。”

    “正是如此,皇上和太后才会为了平息众怒,下旨弥补这个谎言。”

    土木堡一战,皇帝和群臣之间起了龌蹉。

    而正统正好借着传位,骑驴下坡,缓和与群臣之间的关系。

    “正统朝的臣子竟然要改立新君,好吧,朕给你们擦屁股,写一道圣旨,掩盖你们这种乱臣贼子的行为。那你们也就不要逮着土木堡说事了。”

    你知我底细,我知你深浅,谁还没点烂芝麻陈谷子的破事?

    关系一缓和,群臣就没有理由不迎回他们的君父。

    天下熙熙皆为利往。

    双赢的局面,是群臣和正统最乐意看到的。

    朱祁钰在心底冷笑一声,大马金刀坐回书桌后,道:“仪左史,倒是洞悉人心。”

    “既如此,择日孤就命岳谦出使瓦剌。”

    朱祁钰露出一个和煦的笑容。

    光是退位诏书怎么够?

    正统必须要下罪己诏!

    至于怎么下,那就有太多操作空间了。

    书房依花草而建,见郕王的笑容,仪铭忽觉阴气袭人,冷意阵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