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大小姐她不想成亲 » 二十七 登台

二十七 登台

    第一个登台有好也有不好,因为观众的心还没有凝聚,只是没想到唐小姐的技艺这么好,一上来就惊艳了所有人。

    周家的小丫头从窗楞往外看,“早知道就让人安排我们第一个上,这样也能像唐小姐一样被人记住。”

    周小姐正对着另一个小丫头手持的把镜,往额头上贴花细,“我们排在中间不算太吃亏,只是可怜了吴小姐,排在唐小姐后面,技艺再好,也让人如同牛嚼牡丹。”

    牛嚼牡丹--无味。

    “小姐,你太坏了。”小丫头嗔道。

    这边手持把镜的小丫头笑得身形歪了歪,镜子晃动,周小姐的花细贴歪了。

    周小姐也不恼嘻嘻一笑,看向一旁,“厨娘呢,都准备好了?”

    靠着墙边守着炉火锅子的厨娘应了声,“全都备好了,都用小火煨着。”

    和其他小姐们的技艺不同,周小姐准备的是食物,她不会以为汪洗燕只是拿话搪塞打发她,汪洗燕说的是真的,她小的时候听祖父说过茶不仅可以喝,还可以做成食谱,只不过当时祖父一心经营家业无暇它顾,没有在这方面深究。

    周家的厨娘为了那十两银子的报酬,还真把食谱研究出来了。

    钱这个东西,还真是好用。

    前边台上汪家的管事上台说了几句话,大意是请各位品鉴小姐们的技艺,觉得哪位最佳可以将手上的票投给这位小姐,汪家的下人准备了笔墨纸砚和一个木匣子作为投票箱。

    这种不需要留名就能附庸风雅的事,更是让人打消了后顾之忧,一时间欢声笑语,场面轻松愉悦。

    唐家的下人趁着灯灭黑暗之中迅速地撤走了水车,等灯亮起,一个姑娘怀中抱着一物,在台上端坐。

    她怀中抱着的不是琵琶,而是一扇葫芦形的雕花窗。

    站在近处的人可能能看出,这扇花窗雕工并不精美,甚至有些粗糙,但能做成葫芦形,对于女子来说更是不易。

    “是吴小姐。”

    “之前她还说不参加,原来是暗地里耍阴招,逗着我们玩呢。”

    其他人不认识吴小姐,徽州城就这么大,吴小姐出身徽州三雕之一的木雕之家,城里的小姐是认识的。

    说起来好气。

    伴着窃窃私语,乐声铮铮响起,声音不是从琵琶响出,而是从吴小姐怀抱的花窗飞出。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这首歌用琵琶来喝会更好,清丽的歌声萦绕,在台下看戏还是街上观望的人都能听到,远观高楼戏台灯红裳绿,更觉得宛若瑶台仙境。

    后面汪家的园子里,一位身穿鹦哥绿长袍的男子身倚着凭栏,手在木栏上应和着节拍轻敲。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他的声音随着清风送出,与前面的歌声交织重叠在一起。

    这首诗是名句,这种唱法却是新奇。

    “这位小姐的唱法确实不俗。”这个男人是汪文韬,他喜欢玩乐,不止溜鸟逗雀,诗词歌赋也精通。

    亭内有人笑,“这乐器有些不好,没用琵琶来和,终归是憾事。”

    汪文韬不以为意,“用琵琶就俗了。”

    太中规中矩,不能两全。

    世间事皆是如此,旁人叹了一声,问起汪文韬,“你侄女什么时候出场,我们好去捧场。”

    汪文韬笑着准备说不用,一家丁急慌慌赶来,在不远处侯着的一管事耳边低语,管事变了脸色,“李知府来了。”

    亭内的男人也都停止了说笑,看向汪文韬。

    李知府自持清政廉洁,平时鲜少与商户来往。

    今天这样的宴席,原本是女子之间的玩乐,也没有邀请李知府赴宴,谁能想到这场宴席在汪大小姐的操办下,办成了一桩盛事。

    别人来不来是他的事,但是不请就是你的事。

    这件事汪家确实有些失礼。

    汪文韬神色没有他们那么沉重,“知府大人大驾光临,快迎。”

    亭内的男人们整整衣袍向外而去,戏台上已经换了一位小姐上场,这位小姐一上台就很热闹,锣鼓喧天,咚咚锵锵,一听就是武生扮相,花木兰代父从军。

    这些女子平时闷声不响,关键时刻却是巾帼不让须眉。

    锣鼓声敲得周小姐的心有些不安,她又一次问什么时候到我们。

    刚刚还说中间的位置就很好,如今巴不得早点上台。

    她的食物已经煮好了在锅里煨着,她不是担心过了火侯,而是她听说李知府来了。

    “是不是办不成了?”

    厨娘是最不希望办不成的人,那样的话她们拿不到赏钱,厨娘宽她的心道,“快了,下一个就是我们。”

    周小姐也不乱看,在镜中理了理鬓角拢了拢头。

    从周小姐身后的这个木门能一眼看到其内的园子,有家丁仆妇跑动,一处的灯光明亮起来,远远地能看到一群人聚集。

    一个身穿官袍的男子阔步在前,身后跟着一高一矮两位小吏。

    “不年不节的,你们办什么宴席。”李知府沉声道。

    小吏在身后提醒他今天是冬至。

    李知府是真的忙忘了。

    “李大人。”汪文韬含笑着施礼,“李大人光临,寒舍蓬荜生辉。”

    李知府带着官吏回礼,“不请自来,打扰了。”

    李知府这么说什么意思?汪文滔身后的男人们相视一眼。

    汪文滔依旧含笑,“没有给李大人下帖子,这是我的罪过,这原本是小儿胡闹。”

    “李大人,快里面请。”汪文滔做了个请的姿势,汪家没有其他可以出面的人,汪二老爷只好亲自在前面带路,把人迎向正厅。

    “汪大老爷身体如何?”李知府一面走一面同人寒暄。

    “兄长其他还好,就是腿脚不利索不能下地走路,兄长有失远迎,还望李大人见谅。”汪文滔道。

    李知府两袖轻风地走,“这里没什么名医,要是在京城还可以让太医瞧瞧。等我回京述职,有机会的话,帮汪大老爷请个太医,多找一个人看过总是好的。”

    李知府帮他们出面打点,这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汪文滔知道他说的是客套话,心里还是又惊又喜。

    “不管兄长的病能不能治好,李大人都是我们的大恩人。”汪文滔对着李知府谢了又谢,“大人以后有什么需要,只要我帮得上忙的,尽管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