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朕的二十四监 » 14,风雨将至

14,风雨将至

    九月初十的夜晚,看了一天帐册的李瑶昏昏沉沉,吩咐霍忠唐也下去休息,让他顺道好好想想自己的职业规划,并且拿出一份计划书后带来见自己,便准备熄灯休息了。

    李瑶已经将西门咄一行人打发去帮助左刚他们征兵了,蓝田虽然不大,但到底两条腿跑起来也累,现在自己里里外外的警卫工作就彻底交给了百骑老兵们。杨志烈就在李瑶相邻的帐篷里,相距不到一丈,随叫随到。

    李瑶打了几个哈欠后,刚刚准备睡下,守护在李瑶附近的杨志烈便在帐外突然禀报:“陛下,左刚将军有军情警报,长安出事了。”

    李瑶闻言顿时就是一惊,但却没有多少恐惧,除了少许惊讶,心里更多的有一种总算是来了的轻松,甚至说得上是如释重负。

    李瑶神情淡定的接见了左刚,这位老将军一身玄甲,还佩着横刀,俨然就是战时状态,左刚没多废话,说出了一个让李瑶感觉记在情理之外,又在意料之中的消息,

    :“启禀陛下,今天末将在关闭营门前,清点营中士兵,除了正在招募的一万两千新兵外,原本神策军计28000将士,重阳节切留守大营的在一万左右,离营18000的将士,回来的却不到8000人。

    此外,末将赶忙清查了这些没有回营的将士,发现他们都是长安人!

    以往虽说也有部分士兵延期归营的,但最多也就几百人而已,如此上万人同时延期,且几乎都是长安一地,末将以为恐怕长安将要生变,特来禀报陛下。”

    李瑶离开长安入蓝田已经两天了,至少在长安城内,早就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况且两天时间,长安蓝田一来一回,快马加鞭也就一个时辰的功夫,足够有心人把这的情况给摸清楚了。

    有人趁机想要闹事很正常,甚至现在这个节点也很适合闹事。

    一来,李瑶这位皇帝不在京城,甚至走的时候,连个主事的人都没吩咐,长安可谓群龙无首。

    二来,李瑶这次突击直入神策军营,在很多官员的心中,实际上是表示了皇帝对朝堂的不信任,事先谁也不知道?不就代表李瑶谁也不相信吗?

    而且是根深蒂固的不相信,否则堂堂皇帝,九五至尊,又岂会像做贼一般跑出皇宫,逃命似的进了军营。

    这对于朝上的官员们而言,可是要了老命,

    自古:君疑臣必诛,臣疑君必反,君疑臣而不诛则臣必反,臣疑君而不反,则君必诛。

    长安城朝堂上的红袍紫袖们,谁屁股底下干净?谁又能保证,自己有没有在皇帝的黑名单上?!

    三来,李瑶在神策军中逗留数日,拉拢将士不说,还拿下了两名神策军中尉,虽说没有把他们怎么着,甚至霍忠唐还在李瑶身旁伺候。

    但,必要的人心惶惶,还是肯定的。

    尤其是那些报名顶替找代打的富家子弟们,以及挂了空额吃空饷的勋贵子弟,还有喝兵血,靠走后门的神策军将们,他们的心中可是惶恐的很呐!

    谁让他们心中有鬼呢。

    而且李瑶这两天来大张旗鼓,毫不掩饰的将蓝田附近的青壮征召入伍,给予编制,又挑拣老弱病残退伍后,就更是摆明了态度:朕绝不允许有人再吃空饷!神策军不要混子!

    所有人都不知道,皇帝会不会大开杀戒,但神策军里那些蛀虫也甭想再回来了,甚至还得担心被秋后算账。

    遮羞的布没了,吃饭的碗被砸了,摸鱼被老板抓个正着,有人闹事,自然是肯定。

    此时的长安,对谋逆者而言,当真是天时地利人和,三花聚顶了,朝堂上官员人心惶惶,城中不敢归营的一万神策军将士,以及无人统领大局的长安城。

    现在不造反,岂非错失良机。

    所以,李瑶一点也不意外。

    李瑶只是在心里说了声,果然还是来了后,便淡定的询问:“不知老将军以为该当如何?”

    李瑶的风轻云淡,让左刚愣了神,他本以为这位没见过血的年轻皇帝,听说这么刺激的事后,不应该激动一下,惊慌失措甚至放声大哭吗?

    怎么,怎么这位淡定呢?难不成这位皇帝啥都知道?

    李瑶当然不会告诉左刚,没有人比他更了解唐朝是个什么样的德性了,趁着皇帝不在搞政变,那都算是给你面子了

    大唐是公认的历代王朝之最,最强大的国力,也聚齐了历代最严重的问题。

    最强后宫干政,上限辅助千古皇后长孙皇后,下限偷家传奇女帝武则天。

    最带劲的皇子夺位:唐太宗李世民的玄武门,唐中宗的神龙政变,唐玄宗先唐隆政变兼先天政变,唐肃宗的马嵬驿兵变,以及唐宪宗永贞内禅…

    没经历过政变,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唐朝的皇帝。

    在中国23位太上皇中,唐朝就占了足足五位,唐高祖李渊、武则天、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及唐顺宗李诵。

    (唐高祖李渊,可是中国大统一王朝里,唯一一位被儿子给强行当了太上皇的存在,补充,宋朝从来都不是大一统,北宋的版图还没秦朝大呢!)

    最牛宦官干政,废立天子,血洗长安(甘露之变)。

    最乱的地方军阀,河北丶山东丶河南丶淮西…,

    对外有戎狄蕃羌时时扣边侵扰,内有藩镇外动乱不休,时不时的还有几场农民起义来助助兴。

    附带着还有:常规类权臣干政,一般级外戚干政,比较激烈的朋党之争(世家子弟与寒门子弟〉,

    历代王朝出现的问题,他都有,历代王朝没有出现的,他也都有。

    就唐朝这么情况,不说是身体健康吧,也只能算是五毒集全。百病开会了。

    李瑶在后世看唐朝的历史,都不禁啧啧称奇,就唐朝这些毛病,其他王朝碰上两三个就是要嗝屁的节奏,唐朝却带着这么多的毛病嗯,生生撑了近300年,还真不容易啊!

    就这,唐朝灭亡前30年,就剩一口气了的唐朝还干掉了回纥丶吐蕃丶南诏,捎带着手还又洗了一遍安南。

    打最狠的架,挨最狠的打。大唐王朝的宣言:只要作不死,就往死里作,表里如一的baby。

    所以,就这么个情况,趁自己不在闹事,那不是很正常吗?要是长安风平浪静,李瑶估计才会心里犯嘀咕呢。

    左刚自然不会知道这些,回过神来后,左刚也不疑有他,拿出了自己早已准备好的腹案:

    “末将以为陛下当稳妥起见,其一立刻整军,发放军械,整修营垒,通晓全军,随时备战,并向附近州县征召壮丁以及粮食牲畜,以防有人前来军营闹事。

    其二,请陛下速速派出使者前往神策左右行营,令当地的中使丶将军坚守不出。

    其三,陛下当立刻派可信之人,速回长安打探消息,查看长安城中状况,并视局势,给予长安城中留守的宰相处乱之权,好做到有备无患。”

    左刚说的有理有据,很是扎实,但李瑶却问了一个很是新颖的问题。

    李遥遥望着北方隐藏于黑夜中的长安,幽幽说道:“左将军,朕问你,以目前军中的这三万人马,将军可有信心一日攻陷长安呢?”

    左刚这回是彻底有些短路了,不过倒还清醒,警觉得低下了头,不敢回答。

    哪有皇帝询问自己的将军,有没有把握攻破都城的?还是一天速攻?

    这,这敢回答么这?

    李瑶看着刚才还指点江山的左刚,顺时就成了缩头的鹌鹑,轻笑了两声,李瑶知道他在忌讳什么,没有一个皇帝会容得下京城附近的军队,敢说都城就是一座纸糊的城。

    即使这是事实。

    李瑶知道在左刚这里得不到回答后,于是又转过头来问杨志烈,道:“杨将军,若是你的话,两万人可能一日内攻破长安?”

    或许是天暗的很,杨志烈没有看到左刚给他使劲眨着眼睛,耿直的他几乎不假思索便点头大咧咧道:“末将有幸曾参与过长安收复之战,恕末将直言,长安城根本不用守。”

    听到这话,黑暗处低着头的杨志烈松了口气,李瑶来了兴致问道:“杨将军何出此意?”

    杨志烈一边用手比划,一边说道:“末将曾经走过长安城墙,长安城墙方圆足有三万丈,(近九公里),想要将城墙站满,就至少需要八万人,想要守护如此庞大的城池,只怕至少需要20万兵力,若是有20万兵力,哪里还需要守城啊?!

    而若没有20万兵力,连城墙都糊不住,墙再高又有什么用?”

    杨志烈这番坦率的实话,让一旁的左刚忍不住咳嗽了两声,手上为这位耿直的同伴捏了一把冷汗,而李瑶则很是认同的点点头,神情落寞的点头感慨:

    “不错,周人曾言:天子守当在四夷。这是祖宗们早都明白的道理,若是国家强盛,国都哪用着高墙守护。反之,若是一国衰弱到敌人都能够兵临京师了,城墙再高,可又能有充足的兵力防守吗?”

    李瑶这话倒不是做戏,是真的由感而发,关中是个好地方,山河之固,四塞之国,陕北高岭丶秦岭崤山丶陇砥大河环绕四周,守住潼关丶武关丶萧关丶散关便可无忧。

    反之,如果连这些天赐险关都没能挡住敌人,那长安还能有什么指望呢?

    唐长安实在太大了,面积高达84平方千米,是汉长安城的2.4倍,明清北京城的1.4倍。比同时期的拜占庭王国都城大了足足7倍,较公元800年所建的巴格达城要大6.2倍,可以说,这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为宏伟的城市,没有之一。

    但是大有大的难处啊!就如同现在的大唐。

    感慨完后,李瑶又开口询问:“两位将军认为,如果朕现在带兵回长安,如何?”

    左刚斟酌着,缓缓说道:“敌情未明,陛下不宜亲自回京,若陛下顾念京中,末将请先调兵,先派5000人马进驻京城清理一番。”

    李瑶没有再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笑道:“有劳将军。”

    随后李瑶便打了个哈欠,略带疲困的说道:“军旅之事,就有劳将军了,朕就先回去休息了。”

    “末将领命。”

    左刚丶杨志烈二人似乎对李瑶最后那几句话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皇帝到底打算做到何种程度,但看皇帝已经下了送客令后,也应了一声退出了大帐。

    二人出帐后,左刚一手搭往杨志烈,在他耳边低语:

    “杨兄,慎言慎行慎思”。

    而后,左刚用力又拍了拍杨志烈的后背,便大步离去了。

    依旧守在李瑶帐前的杨志烈,没有出声,只是仰望起了那一轮明月,月光皎洁,却实在是太暗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