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在仁 » 第二十五章 疑人不用

第二十五章 疑人不用

    转眼之间,又一天过去了。

    赵允成乘车来到宫城外,经过禁军的检查后,径直前往了福宁宫。

    因为没有特殊对待,赵允成自然是无法直接架车入宫的,所以只能靠双腿步行。

    他对此倒是没有任何意见。

    大宋的皇宫本来就不大,而他又有内力在身,完全不在乎多走一段路。

    而且,相比于全程都坐在车上,他更喜欢沿途欣赏风景。

    顺便再从路过的内侍宫女哪里听到些闲聊,那就更有意思了。

    只不过,令赵允成感到奇怪是,自己明明不是第一次进宫了,却还是受到了众人的瞩目。

    与此同时,负责看守宫门的禁军也态度好的出奇,既然跟他多攀谈了两句。

    至于路上的内侍和宫女,在遇到赵允成时,也纷纷停下脚步,神情恭敬地行礼问安。

    要知道,赵允成虽然是楚王世子,但是还从来没有享受过这种待遇!

    以前的宫人们也会行礼,可是态度远没有现在谨慎。

    赵允成总感觉哪里怪怪的,有心想要找个宫人来询问一下,才发现自己已经抵达福宁宫了。

    于是,赵允成只好先压下疑惑,让福宁宫外的小黄门为自己通传了一声。

    只不过,得到的答复却是——

    “官家今日去上朝了,还请世子殿下入内等待。”

    赵允成闻言,顿时忍不住皱了皱眉。

    只是赵允成也没有多想,直接跟着眼前的内侍,踏入了福宁宫之中。

    然而,就在赵允成走进福宁宫偏殿的刹那,就看见了一道意想不到的身影。

    “展昭?”

    赵允成望着面前的身影,忍不住愣了一下。

    只见展昭一袭白衣,拎着一柄长剑,面色苍白地望着赵允成,语气严肃地说道:“奉官家口谕,展某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世子。”

    ......

    同一时间,紫宸殿内。

    赵益神情复杂地看了眼侧后方的帘幕,又将视线移到了大殿内满朝文武身上。

    一般情况下,除了每年元旦的大朝会外,大宋是没有固定早朝的。

    官员们想要面圣的话,要么就直接前往文德殿和垂拱殿请求奏对,要么就是等待传召。

    只有发生了紧急情况,宫城内敲响了钟楼上的巨钟,才会临时召开早朝议事。

    赵益就是睡到半夜,被钟声给喊醒的。

    他一开始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直到经过张茂则的转述,才明白了事情的严重性。

    而张茂则带给他的,只有一句话——

    “宫中昨夜突然谣言四起,传太后召楚王世子入宫,意图另立新君!”

    就这样,赵益在经过最初的震惊后,又匆匆跟展昭见了一面,然后就来到了紫宸殿上朝。

    因为早朝开始的时间在凌晨三、四点,所以等到赵益前往紫宸殿时,正好错开了赵允成入宫的时间。

    按照惯例,满朝文武先是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朝赵益行礼问安。

    然后,再转向御座后的刘娥,一连呼喊三遍“太后圣恭安”。

    最后,各自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等待宰相开始早朝的议题。

    只不过,令满朝文武没有想到的是,王钦若同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他昨天放衙回家后,一想到刘娥有可能准备清理他们这批前朝老臣,就秘密会见了刑部尚书林特等好友,准备商讨对策。

    然而,还没等他们商量出办法,就听到宫城响起了早朝的钟声,匆匆进宫来了。

    现在让他站出来主持早朝,他自然是一脸懵逼,完全搞不清楚状况。

    好在,刘娥既然召开了这场早朝,就已经提前做好了准备。

    “诸位爱卿,吾之所以突然召开早朝,是因为昨晚不小心翻到了一份特别的札子。

    事关重大,吾思来想去,没办法直接处理,就只能拿到早朝来商议了。”

    说完,刘娥直接从帘后伸出手掌,那一份札子放到了侍立在帘幕外的阎文应手上。

    阎文应微微躬身,双手接过札子,来到大殿上,转交给了前排的王钦若。

    王钦若打开札子看了眼,顿时瞳孔一震,脸色变得极为难看。

    因为站位的关系,后排的官员无法看清札子上的内容,所以只能通过王钦若的表情,推测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在发现王钦若脸色不对后,众人纷纷展开联想,还以为是边关又出事了。

    然而,王钦若接下来的一番话,彻底震惊了所有人。

    “官家乃先帝独子,又以储君之位登基,是名正言顺的天子,断不可更改!

    臣请太后下旨,查出流言的源头,严加处置!”

    “什么?更换官家?”

    “此乃谋逆之言,绝对不能轻易放过!”

    “对!一定要严查!”

    “......”

    话音刚落,满朝文武瞬间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纷纷义愤填膺地喊叫了起来。

    一时间,整座紫宸殿都陷入了纷乱的嘈杂声之中。

    赵益虽然还没有看过刘娥抛出来的札子,但是有张茂则的提醒,大体上也能猜出内容。

    此刻,见以王钦若为首的群臣纷纷力挺自己,心情顿时变得极为复杂。

    赵益还是有自知之明的,清楚群臣眼下之所以“忠心耿耿”,不过就是为了在自己和刘娥面前作秀罢了。

    赵益不过刚刚登基而已,就连大殿内的文武群臣都还没有认全,想也知道不可能有多少威信。

    在这种情况下,指望对方坚决拥护自己,纯属做梦!

    唯一能够肯定的是,这些人即便还没有彻底效忠赵益,但也绝对没有换个皇帝的打算......

    嗯,这种事情也说不准。

    如果真如赵益怀疑的那样,一切都跟楚王赵元佐有关的话,朝堂上未必没有对方安插的人手。

    就在这时,刘娥的声音突然从帘幕后传来,瞬间压下了大殿内的喧哗。

    “虽然是流言,但吾想了想,还是觉得里面的话有些道理的。”

    “自古以来,主少国疑都是大问题。

    如今官家年幼,吾不得已受先帝之托临朝观政,本来就于理不合了。

    再加上吾出身微末,就更加难免会受到旁人的非议。”

    “与其如此,倒不如就按照流言所说,从宗室中挑选一名合适的成员,来继任大位好了。

    反正都是赵家子孙,日后也总不会亏待了吾和官家母子。”

    “......”

    话甫落,紫宸殿的气氛顿时陷入了凝固。

    随即,文武群臣又反应过来,纷纷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此事万万不可!”

    王钦若走上前一步,朝刘娥和赵益行了一礼,义正言辞地说道。

    “当今圣上固然年幼,但是先帝之所以让太后垂帘听政,就是为了应付眼下的情况。

    既然如此,又何必多此一举,另立年长之君呢?”

    “臣斗胆提议,即刻将楚王世子遣送出宫,以免流言愈演愈烈。

    然后,再派有司进行侦查,理清事情的真相!”

    刘娥闻言,先是沉思了片刻,随后故作犹豫地说道:“楚王世子进宫,乃是为了指点官家习武强身。

    此时官家刚刚开始修炼武学,贸然将楚王世子遣送回府,是否会有些不妥?”

    王钦若拱手回道:“官家习武之事,臣略有耳闻。

    虽然臣不赞成此事,但是只要能令官家龙体康健,臣等也绝对不会反对。”

    “只是,官家习武一事,本来就跟楚王世子入宫是两件事情。

    而皇室内,也不单单仅有楚王世子一人身怀武学。”

    “官家想要继续习武的话,只需要请其他皇室宗亲指点就行了。”

    “......”

    刘娥听完王钦若的话,没有急着下决定,而是率先转头望向了赵益。

    “关于王相的建议,官家觉得如何?”

    赵益正一边观察大殿内的文武群臣,一边暗自佩服刘娥“以退为进”的政治手段。

    骤然听见刘娥叫自己,才回过神来,侧身朝御座后的帘幕拱了拱手。

    “儿臣但凭大娘娘做主!”

    “嗯。”

    刘娥淡淡地应了一声,又语气平静地宣布道。

    “既然是王相的建议,那就将楚王世子遣送出宫,并收回对方进出宫门的金牌好了。”

    “至于官家习武一事,以后就转交给秦王负责好了。”

    “太后圣明!”

    眼看一场有可能“变天”的风波结束,文武群臣纷纷暗松了口气,整整齐齐地朝刘娥行了一礼。

    接下来,刘娥又跟群臣商量了些琐事,就直接宣布退朝了。

    赵益则是先等刘娥离开紫宸殿,才带着张茂则、杨文广等随从,重新回到了福宁宫。

    ......

    然而,刚一回到福宁宫,赵益就发现福宁宫内一片狼藉。

    就连大殿外种植的一片梅花,也惨遭毒手,变成七八截碎片,倒在了地面上。

    而在空地中央,一袭白衣的展昭正和赵允成相互对峙,静静地望着对方。

    直到发现赵益从外面走了进来,展昭和赵允成才从彼此身上移开了视线。

    “这是怎么回事?”

    赵益见展昭和赵允成正准备行礼,当即挥手制止了对方,随后转头望向了展昭。

    “我不是吩咐过,只许问问题,不可以动手么?”

    “这个问题,还是由臣来回答官家好了。”

    展昭正要开口,却被一旁的赵允成抢先打断了。

    “臣之所以出手,只是为了用事实证明......”

    赵允成说着,直视向赵益,露出了一脸坚决的神色。

    “臣绝对没有背叛官家!”

    “......”

    赵益站在原地,静静地看着赵允成,没有说话。

    不知为何,他突然又想起了刘娥先前有关“执棋者”跟“棋子”的话题。

    正所谓疑人不用......

    赵益虽然有些动摇,认为赵允成不可能谋害自己,但是他现在只能放弃对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