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八章 儒学理念不可取、改革商君变法

第八章 儒学理念不可取、改革商君变法

    “儒家理念,不,思想,用于教化万民还是不错,用于治国理念,那就算了,那根本行不通。”

    对此,韩辰说出一些客观说法。

    扶苏昂起头,继续跪坐,一脸茫然不解的神色:

    “先生,儒家理念,为什么不能成为大秦的治国理念?”

    想要清楚这里面的缘由,毕竟,他本身就是受儒学的影响。

    德仁治国,大秦帝国才能使得万民归入王化管理,若不以儒学方针治国,哪能以什么学说治国?

    法家讲究的是以立法治国,而儒学讲究的是以德仁治国,若选择法家,未来大秦统一的天下会走向何处?

    儒学真的不好吗?

    “儒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教化,教授的也不过是四书五经。若成为治国理念,就会出现独尊儒术,罢黜百家的局面发生,到时候就是儒学一家独大,像是法家的立法、墨家的兼爱非攻等理念,都会被儒学给挤压到不被帝王采纳。”

    “何况,皇帝的诏书等于律法,也将彻底打乱商君立法的初衷,使得皇帝的权力不限制的扩大,最终的国家存亡,都会寄存于皇帝一人身上。”

    “相反,独尊儒术的后续结果,也是一样的道理。”

    韩辰说明缘由,独尊儒术不可做,一旦独尊儒术,绝对影响到未来的历史,两千年内都少有在科技方面的跨时代进步,不能专门只求一种学问。

    毕竟儒学思想,发展到一定瓶颈,注定会妨碍到人的思维进步,将人的思维固定在一种僵化的阶段。

    被韩辰的一番话给点醒的嬴政,心中想到了什么?倍感震惊,不错,想到的是皇帝权力凌驾于律法之上,嬴政手握的权力从六国统一后就已经出现。

    国家的存亡,随着权力的集中,已经寄于皇帝一人身上。

    皇帝若死,皇位更迭,必然会出现内部的动荡危机!

    历代先王坐上秦国王位,无不是从血淋淋的路中杀出来。

    但在律法面前,历代先王始终没敢做出僭越律法的犯错发生。

    “先生,独尊儒术不行,作为皇帝,该以什么样的学说理念治国?”

    “还请先生示下。”

    扶苏拘礼,虚心求学;

    若是儒学理念都不行,该作何理念治理大秦?

    “那就要根据大秦的实际情况来看。来确定统一天下的局面,该以什么样的新秩序维持大秦的统治?”

    给出的办法,需要以大秦的内部情况来进行制定,当年的商君,就是根据实地考察才逐渐得出百姓想要的是什么?才会使得变法最后成功。

    韩辰若要变法,或者改革,也必须根据天下的实际情况而来。

    可惜他可不是朝堂官吏,可以在上朝的时候觐见始皇帝。

    “明白了。”

    扶苏十分清楚,想要确保大秦的统一保持更长一段时间,变法和改革,乃是必须选择走的一条路。

    将来成为大秦太子,有朝一日继承父皇的位置,必然拜韩辰为大秦仙师,为大秦开创个全新的盛世出来。

    百姓安居乐业,天下盛世承平。

    “继续回归正题。管仲改革,在当时的齐国推行极为顺利,重商政策,为齐国创造了大量财富税收,为什么管仲改革到了最后会人亡政息?”

    韩辰回归管仲改革的话题上,顺着说的话提问。

    “是齐桓公没有继续采纳?”

    扶苏想到君主的问题,试探性地问。

    “不!是没有拥护管仲改革的力量,以及官员们的支持,使得管仲改革的那些政策没有被齐国后世国君采纳。”

    “直至人亡政息,改革才会终止。”

    “加上齐桓公,虽表面支持管仲进行的改革措施,不过因为有着私仇,在管仲死后和到了晚年的昏庸,对于那些有利于齐国振兴的改革措施,不管不闻,致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后,再也没有一个君主能像齐桓公那样,继续称霸中原。”

    “毕竟改革需要有君主的支持,更是需要百姓的拥护,不然管仲改革,不至于人亡政息才会终止。”

    韩辰说出管仲改革,无法被保留下来的原因,没有百姓拥护、君主支持,很难让齐国保持本身实力的强大,维持称霸中原后的霸主地位。

    “商君变法,则是不同,在秦孝公时期是得到了孝公、百姓的全力支持,成果才会在后来保留下来。”

    对比管仲改革,扶苏说出了商君变法在大秦实施极为彻底,得以长久保留下来的真正原因。

    “正是。商君变法执行的时间,要长于管仲改革,乃是一场自上而下,深入到民间的深彻变法,故而在一百多年前,对于大秦还是六国,影响是最深的。”

    “而管仲改革,在于局部革新,不像商君变法那样是全面性的变法革新,只能让齐国强大一时,不能长远。”

    对比起来,管仲改革不如商君变法;

    相反,管仲的以人为本,比商君的驭民之术更好;

    毕竟,在韩辰所认识的未来,治国是依法为主,以人为本,尊重于民,准许开智而重视工商农共同发展。

    “嗯~”

    嬴政认可的点点头,呢喃道:“管仲改革在春秋齐国,只是个局部革新,维持不了长远的强大。商君变法,则是秦国孝公时期执行变法最为彻底的,加上军功爵制,才有秦国百年来的强大。”

    “只是实在不明白,商君变法,为什么在如今的统一不再适宜?”

    扶苏跟农户少年聊了这些,还是没说出具体的原因。

    “先生,农业和商业都讲了,商君变法如今不适宜天下统一,问题还是老样子,到底出现在哪里?”

    一时了解那么多,扶苏还是没弄明白基本原因。

    “重农抑商,耕战,秦律严苛等,以及轻罪和重罪都用连坐法,过于弊端,其他商君变法不合理的地方也有不少。如秦律过于严苛而针对犯人的刑法条例不够细化,增加太多没有必要的刑法,如车裂、腰斩、砍头等非人性刑法,需废除,统一规划处置犯人的刑法条规。”

    “二,不鼓励耕战,重视百姓民生,鼓励农耕,发展商业,恢复生产,恢复原六国地盘上的百姓民生。”

    “三,取消重农抑商,重点扶持有关民生恢复的工商业上来,与农业形成相辅相成的产业,引导百姓致富,以此为准,制定商业相关的税收制度,增加大秦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税收。”

    “四,取消连坐法,一人犯罪一人当。”

    韩辰说完,喝了一杯水,解渴,说的有些口干舌燥。

    商君变法不合理的内容可不少,就说说连坐法,一人犯罪一家、一族之人,都要跟着这个人遭殃,显然不合理,对此,一人犯罪一人当,没必要拉同族的人下水,这是不公平的。

    李斯、冯去疾听了这农户少年,给出改革商君变法的方案,觉得可以给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改革,如他说的取消连坐法,细化处置犯人的秦律,可以让原六国百姓更容易归服到大秦治下。

    也可以有效杜绝部分六国余孽,想扇动六国百姓造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