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十六章 义务兵役制加思想指导(求追读)

第十六章 义务兵役制加思想指导(求追读)

    义务兵役制。

    韩辰在黑板上写出,放下粉笔,拍了拍双手,转身地讲解:

    “义务兵役制,跟军功爵制的本质,完全不一样,它不鼓励耕战,但它鼓励每一个人有义务参军,主要责任就有戍边,在规划内的国界上,担任守卫边境的责任,防止外来势力入侵。”

    “可以说,大秦帝国实施义务兵役制。

    每个大秦男儿,在一生中都有义务参军服役三年,三年后,军队中,可以根据情况申请继续服役和退役。一般为了保证有个良好的预备兵源,可以通过义务兵役制,鼓励百姓参军服役三年,最短三年,最长不可超过九年。”

    扶苏听了一遍,思虑过后,“先生,是不是有些特别的方向?”

    “参军服役,比如说有年龄限制之类。”

    韩辰颔首,往椅子上一坐,斜视旁边黑板上的字句:

    “正是。义务兵役制,最大的优点,就是能够严格筛选十六到三十五岁之间的优秀青壮年来当兵,讲究的就是确认身体无疾病和服从命令、能够接受高强度军事训练,在服役三年过程中,就可以淘汰一些,接纳一些体魄更好的青年。”

    “要是大秦实行三年义务兵役制,规定每个四肢健全的大秦男儿,在符合年龄的要求情况下,服役三年,三年内不可离开,只有三年期限到了,再通过一些考核,就可以考虑是否接纳?考核通过和没通过考核的青年去留问题。”

    “当然,服兵役需要根据需求来看。”

    “强制,正常,减少。大秦帝国想要继续对外征战,可以选择强制服兵役。只是少有对外征战,正常范围内,不强求大秦男儿服兵役,根据自愿情况来看。减少,在不对外征战的情况,减少对兵役的人数。”

    “当然,不可能减少,那怕到了和平时期也不可能减少服兵役的人数。要是和平久了也不能荒废军事,若是居安思危都忘了就会很危险,指不定内部,也会发生一些想不到的动乱。”

    盛极必衰,居安思危。

    安史之乱,在唐玄宗后期爆发,就是因为和平久了,军事荒废有些日子,才被安禄山的军队攻破潼关,进占长安,迫使鼎盛一时的唐王朝,开始由盛转衰。

    即使后面平定了安史之乱,军镇割据在唐朝后期,也是朝堂中心难以解决,几乎为五代十国之乱埋下伏笔。

    “有如此制度,确实可以为大秦的军事实力添一份浓厚的色彩,加上军功爵制,堪称完美的结合。”

    “一方可以筛选出优秀兵源,一方可以保持军队的强盛。”

    扶苏笑道,不错的义务兵役制,大秦军队的确可以按照此制度,长期保持军队兵源的定期更换。

    防止出现过老的士兵,还在军中服役。

    “还不算完美,加上一些指导思想,那才算是更完美。”

    义务兵役制,可不是筛选优质的兵源那么简单,若加上思想上的指导,韩辰觉得那才算最完美的。

    “指导思想?是加上理念?!”

    先是迟疑后是震惊,扶苏没想到先生会打算加上理念指导。

    “加上思想的指导,不过是明确服兵役的新人,有个参军的目标。参军,可不为了好玩才来,既然打算参军服兵役,就必须知道士兵入伍该做什么。”

    “戍边,守卫家园,开疆扩土等,必须确认其思想方向,让参军的大秦男儿心服口服为了大秦而战,驻守边陲,确保思想上的方向指导,利于军队,也利于大秦,不被任何人蛊惑。”

    “即使将领想造反,也得看看受过思想指导的军队,愿不愿意那么干?”加上思想教育的指导,不过是明确军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好给入伍的新人指明,韩辰如此说便是为了军队的稳定性,增加保障,防止军队被人蛊惑叛乱。

    嬴政兴奋不已,真想说上一个字:

    好!

    义务兵役制,加上思想指导,就可以牢牢将军队的权力掌握到朝堂中心,这样最大程度上可以防止将领的叛乱,不愧是韩辰先生想出来的。

    王剪、王贲父子俩,也是惊讶不已!

    义务兵役制,不但可以保障优秀兵源的筛选,给士兵们进行思想指导,直接有效防范有心之人想利用军队反秦,这少年居然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大秦军事制度进行一个层层叠加的设立,防止有叛乱发生。

    以这样的方式,杜绝不该发生的事情。

    “阿耶,这情况,是我们该听到的吗?”

    王贲悄悄话地问,在父亲身边。

    “你说呢!陛下带我们来这里,这么明显的用意都还不明白么?”

    因为少年讲的课,几乎吸引了始皇帝来这里偷听,王剪都知道始皇帝的用意,自家儿子怎么就没明白过来?

    “抱歉,老爹,我还真不知道。”

    王贲怕被父亲打骂,先道歉。

    王剪懒得说他,陛下的用意,都没有反应过来是什么。

    “义务兵役制,思想指导,先生,你到底是什么人?”

    “农民,为什么有那么惊人的见解?”

    扶苏虽好学,但听多了,不免怀疑起了韩辰先生的身份。

    如此见识,真的是农民吗?

    韩辰颇感惊讶,心想:该不会被苏浮发现不对劲的地方吧?即使不是秦朝的人,讲课那么多,也会被发现一个农民,哪会有这么高的见识。

    “先生,你姓韩,莫非是…韩国人?”

    扶苏认真地问出这一句。

    诶?韩国人?

    失笑的滴汗,韩辰居然会被他认为是韩国人。

    不过第一次穿越过来,降临的地方就是韩国之地,名字带有姓字是韩,被认为是韩国人也不奇怪。

    “算是韩国人,不过韩国已灭,我应该是新秦人。”

    原六国百姓并入大秦户籍,算是被赋予了新秦人的身份,韩辰从韩国之地一路前来咸阳,自然而然算是新秦人,身份也有从秦吏那边所办得的路引。

    “原来先生是韩国人,只是过去的韩国之地都少有人才辈出,先生如此学识,怎么会沦为一介农民?”

    扶苏反而更好奇,学识如此高,应该在大秦上任职,尽显才华才是,不应该成为农民才对。

    “别问了!一言难尽,问多了,这心很容易被话伤到的。”

    韩辰不想说,来咸阳这几年,硬是没有遇见一个秦朝时期响当当的历史人物,反而穷困潦倒只能被迫成为农民,才来这里种田卖菜为生。

    加上多日前,又被官吏拒绝录用做官;

    已经是懒得去改变大秦注定会二世而亡的结局。

    等到乱世降至!韩辰就计划前往刘邦的起义队伍,协助刘邦攻取咸阳城,按历史走向再来打败项羽,并建立大汉王朝,成为西汉朝代的开国功臣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