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十七章 决定推行军改、知晓变通的扶苏(求追读)

第十七章 决定推行军改、知晓变通的扶苏(求追读)

    “受益匪浅,先生。”

    扶苏拱手礼为敬。

    与儒家教授的四书五经相比,在韩辰先生这里所授的学识,可以用到实际,就凭先生对商君变法的独到了解,以及给出的改革方案,是可以让百姓民生富裕,从而实际服从大秦的治理。

    等有朝一日,成为大秦太子,扶苏定会正式拜他为师。

    “你一个儒生,还受益匪浅,说的商君变法问题……不和你闲聊,说多了,对你又没有起到作用。”

    韩辰受不得他的敬礼,一个儒家学生能被自己教导有什么用?都是治国政策,还真以为能够学到很多。

    “有作用,至少将来做官,可以向始皇帝这么提议先生给出的意见,毕竟,先生也是颇有学识之人。”

    未有佩服的人,扶苏面对韩辰先生是第一次心感佩服。

    “课程都讲完了,要离开就走吧。”

    “我要休息了……”

    韩辰伸了个懒腰,挥手一下,回屋睡觉去啦。

    “先生,来日再见,苏浮告辞。”

    扶苏拘礼地说了一句,随后,转身也离开了这里。

    双手交臂,韩辰斜身,顾视他已经离开屋子:

    “倒算是一个孺子可教的学生,可惜又不是厉害人物。”

    附近。

    “两位将军,如何?”

    嬴政转身过来,问了王剪父子。

    王剪抱拳敬道:“回陛下,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能够以层层叠加的制度,确保大秦帝国的优秀兵源提供,也能防止将领率领军队作乱,是个奇才。”

    “不知道叫什么名字?老将想和此人结识来聊上一番。”

    嬴政笑道:“叫韩辰,算是扶苏给自己找的好老师,虽然此人言语表达不敬,但对商君变法的弊端,看的很通透,也提醒朕大秦帝国的基业非大秦军队,而在于百姓,在于百姓能否过的很好。”

    “朕传召你们来这里听课,完全是因为韩辰先生讲得军功爵制的课程。现在,这课程听下来也是颇为受用,你们说,义务兵役制在军功爵制基础上增加,外加给军队进行思想指导,是否可以达到向朕,不,向大秦尽职尽忠的责任?”

    百姓参军,报效应该是大秦,不是他这位君主。

    “可以做到。”

    王剪拘礼道,因为义务兵役制一旦设立军功爵制的基础上,战斗力,可以凭借筛选优质兵源,实现进一步提升,思想指导更可以巩固大秦军队戍边的决心,从而为守护大秦和身后的家园而战。

    “可以做到最好。朕会回去,任令老将军重新成为大秦统帅,派遣朝中官员,与老将军配合,把义务兵役制实施下去,至于给士兵们的思想指导,到时候,朕会和朝中百官商议个结果出来。”

    “该以什么思想指导作为大秦锐士的前进目标?朕会亲自负责筛选,到时候方案交到老将军手中,命人传授军队即可。”

    做出对王剪老将军的安排,嬴政顺带决定也去和百官商议一下,该如何对大秦军队进行思想指导?

    守护对大秦军队可不够,还有不畏战争的决心!

    “老将遵旨。”

    王剪没想到伐楚结束不过三四年,会重新回到大秦帝国的军中,虽然不再有战役由他负责,但也可以借助在军中推行义务兵役制的由头,继续带领军队疯狂一次;

    对晚年的他来说,也算是心满意足啦。

    ……

    两天后,咸阳城门外。

    扶苏乘坐的马车驶出城门,等待已久的嬴政,带着李斯等人,在这里专门来送扶苏的离开。

    “咦……”

    马夫紧握缰绳,把马车停下。

    “怎么了?”

    扶苏询问。

    “扶苏公子,陛下来了。”

    听着马夫说陛下,扶苏惊慌失措地掀开门帘看向外面,连忙下车,移步至始皇帝面前鞠躬行礼:

    “儿臣扶苏,拜见父皇,父皇万年。”

    嬴政摆手一下,“免礼吧。朕来此,不为些别的,你此去,少则半年,多则一年才会回到咸阳。”

    “所以,朕觉得你,要是对朕的皇帝之位有意向,朕不介意册封你为太子,至少你必须拿出真才实学。”

    扶苏拱手礼为敬,“儿臣不敢,若对父皇的位置有意,儿臣怕是跟叛逆无异,易容易走向迷途。”

    实在没想过,父皇会说这样的话,扶苏是完全想不到;

    虽然心中有意,只是一种念想罢了。

    真不敢让父皇册封自己为太子,毕竟想当太子,必须拿出真才实学,以及一些政绩出来,不然册封是没希望。

    “你有儒家学派的帮助,有何不敢?”

    嬴政把儒家给带上,语气略带一些不耐烦的愤怒。

    “儿臣不敢去求儒家的帮助!儿臣、儿臣已经认识到了错误,以后不会再执着儒家学派不放。”

    扶苏畏惧地拱手礼,恭敬,已经知道自己的问题,一个问题上,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去谏言父皇,所以历来不懂得变通,屡屡被父皇训斥!

    被韩辰先生说出,这是自小受儒家思想教育,最容易造成的怀柔,却不知变通的性格造成。

    若是懂得变通,学会在父皇这边,站在同一立场上和不同立场考虑问题,就能融会贯通,了解到更多的道理,不至于在什么都不懂的情况下,不顾父皇的愤怒,去屡屡作死的劝诫。

    “你真的知道错了?”

    嬴政复述一句,质问。

    “儿臣确实知道错了。以后,父皇做什么事情,儿臣会认真去了解,不会再盲目去劝诫父皇,更会摒弃儒家学派,学会治理大秦则将诸多学派与王道融汇,并且取长补短的来用。”

    “不会再执着于儒家理念,不会做到独尊儒术,一切的一切,则王道结合诸子百家共同治理大秦。”

    扶苏承认错误,不会再那么倔强,不迷途知返。

    儒家学派虽好,弊端也有,必须学会取长补短,方可以王道杂之,治理大秦,诸子百家之中,并非只有儒家理念有用,法家和墨家等理念皆是有用。

    “知道错了,就好。要是作为王者,只顾推崇一家学派为尊,朕,或许不会想提前考虑你。”

    “找到稻米后,朕会记你一功。三年内等到稻米普及开来之时,大秦的粮食,三年要是秋收颇丰,朕会亲自册封你为太子,许诺你将来继承朕的帝位。”

    嬴政为此,向他许诺,只要稻米找到能够养活千万百姓,家家都有余粮,到那时候他就是太子。

    谁也抢不走,谁也不会去抢。

    “儿臣明白,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扶苏答应下来,如此机会,绝对会认真的把握。

    按照先生讲的,必须学会变通,人才会走的更远。

    “去吧,想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稻米找到最为重要。”

    想要天下稳定,粮食供应最重要,嬴政认真地嘱咐他。

    “诺!”

    扶苏颔首应了一声,前往百越,定会找到那亩产量较高的稻米!

    为大秦帝国和百姓,谋求福祉。

    也为了…太子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