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身为农民的我,被始皇帝求当仙师 » 第二十一章 愚民政策的驭民五术(求追读)

第二十一章 愚民政策的驭民五术(求追读)

    “朝政权力和军权分离,如此做。处理地方的权力,交给百官,君主只需紧握决策权和军权,退居幕后即可,不用什么政事都亲力亲为?”

    按照他说的,嬴政比喻地问着。

    “没错。”

    于黑板上,写下一行字:军政分离。

    韩辰讲述:“军政分离,最大的好处减少叛乱的发生,只需保留你说的决策权和军权两种,或者决策权、行政权、议政权全都下放给百官,由百官推举出一位德高望重的官员担任相邦,负责总揽政务,规定只能处理政务不能僭越去碰军权。”

    “这一方面,最大程度上保证,朝堂在无需君主的引导下,由相邦带领百官治理大秦郡县各地,没有军权掌握,再由君主在头上压一压,量这帮百官没有能力,敢造君主的谋反。”

    嬴政觉得他说的有些道理,不过让皇帝完全放弃政务,显然是不可能,有上进心的皇帝可不甘心三权完全下放。

    “小先生,即使军权被君主掌握,要是继位的后世之君,完全放弃军权怎么办?岂不是会移位。”

    不错,军权被后世之君放弃,可能将大秦帝国拱手让人。

    嬴政作为始皇帝,可不甘心这么做。

    “那么,这就是重点要讲的百官与君主之间的关系。”

    “从夏商周时期,再到现在的大秦,百官基于遵从效忠一家之君主,代替君主而担任要职来管理地方事务,就有后来,形成如今规模的百官出现。”

    “我来问一问你们,百官和君主,算是什么关系?”

    问题很简单,抛给他们,韩辰看一看他们怎么回答?

    “君臣,臣下对君上,地位低向地位高的敬重。”

    李斯简单地说出百官与君主的关系。

    “对了,不过也就对了一半,算是上下级的雇佣关系。”

    “皇帝雇佣百官,也有俸禄发放,由百官各行其职,运转大秦帝国中枢,不至于停止运转而让秩序瘫痪。”

    “归根结底,皇帝与百官,算是一种雇佣上下关系。”

    “咳咳咳……”

    韩辰轻咳几声,喝了一杯水,解渴后:

    “三卿九公制,构建以皇帝为中心的百官统治阶层,不过是百官始终秉持一点,向皇帝效忠罢了。”

    “即使放到后世,君主放弃军权,但有规定在前,哪怕是相邦想要拿回军权,还需要走一条根本途径。需要向君主申请,需要经历一些律法途径,加上百官投票过半,君主本人同意才能得到军权。”

    “不然,后世之君放弃军权,朝堂官员即便想拿回,必须获得君主同意,加上朝堂官员过半支持,才可拿去。”

    “否则百官过半同意,君主不同意,想要拿回军权是不可能。”

    所以在韩辰看来,这情况,没什么好担心的,只要设置一道程序,就可以避免军权被夺的情况发生。

    “原来如此,叫着宁可荒废军事,也不会把军权交出去。”

    被他这么一讲,嬴政倒是能够理解这么做的原因,可以保证军权,不会落入百官的手中,始终迫使百官,尽心尽力,只为朝堂治理地方,休想依靠争权夺利,把朝堂弄的乌烟瘴气。

    “军政分离的好处,虽然可以防止王位交接时的叛乱发生,不过有一个毛病,容易被朝堂截断粮响的供应,会被这种方式把弄得军队走投无路,宣布解散,或者被朝堂官员接纳、整顿。”

    一个国策好坏都有,韩辰想到这一点就说了出口。

    “那还是给皇帝保留一份权力,为了防止皇帝乱来,仅仅保留议政权,决策权、行政权不可给。”

    嬴政觉得可以这样,不然,后世之君两耳不闻窗外事,放弃了军权,让军队荒废怎么办?

    “感觉还行,若真的能做到,大秦的中枢就不会发生动乱,动摇其根基,防止了后世之君可能会随时乱来,也能保证政权在百官以相邦为首带领下,平平安安度过几百年的和平时期。”

    “回归之前的话题……”

    韩辰怕话题带歪,急忙回归正题:

    “皇帝会成为探索海外的阻碍,主要原因在于专制统治,高度集权的皇帝,不会同意开启海外探索,也是因为会违背遵循商君立下的愚民政策,会动摇统治地位,就怕农民为了追求新的生机而抛弃土地耕种。”

    会成为阻碍的原因就是这个,韩辰一向认为,奉行愚民政策的皇帝,可不会允许百姓抛弃土地,转而投身到探索海外热潮事业当中;

    使得耕田的农民越来越少,探索海外的百姓越来越多。

    “原来皇帝会成为阻碍,原因竟然是怕统治地位被动摇。”

    “农民呢?耕田的百姓,为什么也会成为阻碍阶级之一?”

    嬴政继续求解,继续问。

    “农民的话,你想一下,你是个自给自足的农民,也算吃得饱、穿的暖,耕种也能一年到头的粮食,在有新事物靠近你时,你会不会选择去接触?抛弃耕田,不顾生活去外面闯荡。”

    根据假设,韩辰提问。

    “可能会选择尝试,但不会不顾生活去抛弃唯一收入的农田,去外面闯荡,对农民来说田地就是唯一的生活所依。”

    正常思维逻辑,嬴政想了想地道出。

    “不错。”

    “百姓中的多数农民,差不多都是这样的想法,即使新事物在他们面前,也不会选择去接受。因为生活本身就不好,怎么可能会去接受!自然而然,就会因为无知,没有了解的情况下,更是会因为受人蛊惑,抵制海外探索。”

    “不管是百官、农民、大秦的税收,占比很重,唯一的财富就来自于田地,对于土地的看待,远比海外探索更重,毕竟,很多人认为海外还没有土地有钱。”

    “差不多是受时代的局限认知,尚未开智的百姓还不知道大秦究竟有多大?怕是简单的算数都还不会。”

    土地的地位在封建时代,都是历代百姓和百官、皇帝看的最重,唯一的财富来源就只有土地,为此,如何开垦更多的土地和种出的粮食都是历朝历代最为注重。

    商君变法,对于百姓的统治,就有驭民五术,重视农业发展同时,把弱民、贫民与疲民、辱民、愚民的思想贯彻到底,牢牢把百姓的一生绑定在土地上,严禁对百姓开智和从商等。

    两千年的多个封建王朝,也都是遵从商君立下的驭民五术,农业为本,作为治国之策来巩固统治地位。

    故此,百姓的思想是僵化的。

    所以接受新事物的程度不高,反而会因为皇帝的自视清高,排斥新事物,百姓一生耕田,更难以接受新事物到身边,尤其缺乏对世界之外的了解。

    农民会成为阻碍阶级之一,与统治者和旗下的统治制度和国策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