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驭灵传 » 第2章:神仙中人

第2章:神仙中人

    “道长,功法在哪儿呀?我没有找到。”

    秦时把那珠子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多遍,颇为失望,眼巴巴的盯着青云道长。

    “呵呵,你这样是看不见的,此珠需要修仙者用其神识注入其中,法诀方可显现,你可看好了!”

    话罢,也不见那青云道人如何施法,珠子便从秦时的手中缓缓飞向大厅,悬浮于其头顶处。

    那珠子仿佛是受到某种指引一般,在秦时头顶处滴溜溜转动个不停。

    一边转动,一边从那珠子的雾蒙蒙中飘飞出一大片金色字体,围绕着珠子不停地上下左右飞舞,煞是好看。

    这些神奇的仙家手段,哪里是凡人能够施展得出的,其实,这时的秦时心里早已经信了大半,一道全新的大门出现在他眼前,震惊的他无法言语。

    就在秦天行和秦时父子二人,眼睛睁得像铜铃那般大小,鼓鼓的望着厅堂上空,兀自震惊之际,青云道人的声音再次响起:

    “虽然此法决的确是一门修炼法门,但其内却是没有任何的神通法术,所以,传给你倒也无妨。”

    待说完,青云道长双手飞快的掐起了玄妙复杂至极的手势。

    他先是单手在秦时周身的虚空处,虚画出了一个淡青色的圆形护罩,包裹住了秦时全身,接着右手食指一指秦时,口中顿时发出一声轻喝:

    “去!”

    站立一旁的秦天行,只看见那些金色字体,仿佛是接到了指令一般,争先恐后往秦时的眉心蜂拥而去。

    秦时顿时双目紧闭,眉头紧锁呆立不动,紧咬牙关的他青筋暴起,额头上一颗颗豆大的汗珠滚滚而来,他面露痛苦之色,却闭口不言。

    “啊!道长!”

    见到此幕,秦天行惊呼出声,焦急之色溢于言表。

    “不碍事,秦兄不必担心,贫道传修炼法诀于令郎。”

    青云道人微微摇了摇头,待到满堂金色消失不见,他这才衣袖一拂,秦时瞬时倒向秦天行。

    “秦兄,带令郎下去休息吧,在这期间他不能受到任何干扰,你可得注意了。待他醒来贫道便回去宗门,贫道还有伤在身,就先失陪了。”

    青云道人吩咐了一句,也不待秦天行有所回应,转身便消失在了屏风之后。

    “是,道长”。

    秦天行对着青云道人的背影说到,此时他也顾不得青云道人的反应了,双手横抱起秦时,面带忧色急匆匆的往卧室走去。

    出了厅堂,经过一座偏门,穿过一条种满海棠花的院子,秦天行便抱着秦时走进了一间卧室之中。

    秦天行把秦时小心翼翼的放到一张古色古香的木床上,盖好被褥后,便在床榻边上坐了下来。

    秦时那张小脸有些痛楚的紧皱着,并隐隐冒着一缕缕细汗,或许是太过用力的缘故,他的嘴唇也隐隐有些泛白。

    秦天行抬起右手,抓着袖口的下沿,为他这个寄予厚望的儿子,小心的擦拭着额头上的汗珠。

    擦完汗后,秦天行并没有立即起身离开,而是怔怔地望着昏睡中的秦时。

    他心里又是担心又是欢喜,盯着看了良久,喟然一叹,伸出手轻轻摩挲着秦时的脸颊,喃喃道:

    “匪石,你之聪慧,众所皆知,然尚幼弱且顽劣,为父急也!玉不琢,不成器,这份苦且受着,欲登顶,便不能畏山高。”

    说完,再次掖了掖被褥,发现没有遗漏之处后,这才缓缓起身,走到门口,拉开门扉,留恋的回头看了一眼昏睡中的秦时,最后阂上门走了出去。

    待秦天行从秦时的房间回转客厅之时,已不见了青云道人的踪影,想来是回到客房歇息去了。

    吩咐丫鬟唤来其夫人,打算向其讲解一番秦时之前的际遇。

    不多时,大厅内一名看起来三十许岁的妇人,身穿锦袍,容色艳丽端庄,眉宇间隐有一股书卷之气,年轻时也应是个才女,想来是出身名门的大家闺秀才对。

    其一听秦天行所说之事,瞬间紧张起来,脸上满是担心神色,顾不得秦天行还要继续往下说去,便意欲前往秦时的卧室查看。

    最后,秦天行不得不出手,这才拉住了自己这位爱子心切的夫人,向其道清了来龙去脉之后,这才作罢。

    秦时的三位姐姐早在秦时回来之前,就已经拜见过青云道人一番了,令人扼腕的是,她们并没有所谓的灵根仙缘。

    相谈了大半日,这位母亲这才平复住了心绪,但脸颊上那一缕担忧之色,依旧不曾稍减分毫。

    ……

    秦时只觉得做了一个奇怪无比的梦,梦里到处都是金光闪闪的小玩意儿,围绕着他转动不停。

    他伸出手去抓,一抓一个准,摊开手后,然而手上什么也没有。他赌气似的又继续去抓其它的金光闪闪,直到抓完了所有,双手还是空空如也。

    他感觉到很是失望,身体又觉着无比的疲惫,他双眼一闭就这样昏睡了过去。

    不知过去了多久,秦时才悠悠醒来,他怔了半晌,若不是脑海里多了一部“噬灵决”法决,他还以为这一切不过是梦了一场。

    他睁开双眼,内心火热异常,但并没有急着起床,而是缓缓坐起身来,靠在床头,一遍遍的翻看着脑海里的“噬灵决”。

    “噬灵决”,五行功法,身具金木水火土五行灵根者方可修炼。修炼了此功法,可吞噬五行灵气,纳天地灵气于己身,达到淬炼躯体,拓展经脉的作用。

    此法决分为练气和筑基两部分,炼气期的法决划分为一到十三小层,筑基期的法决划分为筑基初期、筑基中期和筑基后期三个阶段,这是一部从炼气期可以直接修炼到筑基后期的全套法诀,只需不停的吞噬灵气即可。

    而秦时如今仅能翻看练气期的法决,翻看的范围还仅限于练气期一层。

    练气一层的法决虽只有寥寥不足百字,但每一句都晦涩难懂,其中还有许多字是他不曾见过的。

    他虽年幼,但好在涉猎颇杂,好歹还能大致辨认推敲出来字面意思,却是不求甚解,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万幸的是,每一层法决的后面都留有不少批注。

    秦时知道,这便和自家传下来的内功心法一般,都是前人留下来的经验之谈,诠释着功法的疑点和忌讳之处,有了这些前人的心得体会,可让后来者少走些弯路。

    秦时囫囵吞枣的看完第一遍之后,先是在脑海中细细品味了一番,这才又开始从头翻看起来。

    虽说他心急如焚,但也知晓要揣摩清楚修炼法门之后,才能着手去修炼。

    否则,一不小心走火入魔,真的是神仙都难以相救,这可是货真价实的仙家法决啊!

    从头至尾看过数遍之后,秦时只觉得头脑发胀,恶心欲吐,虽说还是有些云里雾里,但也不是全没有收获。

    修炼内家功法时秦天行就教导过他,修炼要适可而止,要懂得张弛有度和过犹不及的道理。

    所以,他便停歇下来,打坐恢复精神,以消除身体的不适。

    直到感觉恢复得差不多了,他这才又继续酌字酌句翻看着脑中的法决。

    来回往复不知道看了多少遍,秦时直到感觉没有什么问题了,便迫不及待按照“噬灵决”中所描述的打坐姿势来进行运功,严格遵循脑海里的吐纳之法修炼起来。

    按照秦时脑海里法决中的描述,这修炼说来也简单易懂,首先需要修炼者自身感应到周身虚空当中的天地元气,这便是气感。

    修炼资质越是上佳,气感便越强,没有灵根的凡人自然是没有气感的,也感受不到虚空中的天地元气。

    修炼者一旦感受到了虚空中的天地元气,然后再采用特殊的方法来打开全身的毛孔,并把虚空中的天地元气吸纳到体内,这一过程在修仙界也被称之为引灵入体。

    接下来便是通过功法的运行,把纳入体内的这些天地元气炼化为法力,储存在修炼者的丹田里,功法里称这一步为炼精化气。

    而当修炼者在丹田内,累积达到一定数量的天地元气,也就是足够的法力之后,这才说明第一层功法练成了,然后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修炼。

    秦时打坐吐纳了半天,始终都无法按照脑海里法决中所说的那样,感知到周遭的什么天地元气,他便有些急切起来。

    可他越是急切,别说感知到什么天地元气了,就连保持之前的打坐吐纳都做不到了。

    又忙乎了好一阵,这时的他才记起自己第一次修炼内功心法,自己父亲秦天行告诫自己的话语:

    “入静,是修炼内功的第一关。只有入静之后气机才能发动,真气才能勃勃生发。”

    如何入静?

    首先要全身放松,到达一种自然随和的状态,接着集中精神克服各种杂念,直至心底水平如镜不起波澜。

    呼吸时要比平日更深、更缓、更匀、更细,好像一根丝线,不松不紧,不折不断。使自己如处子般静下来,感受真气与天地之气浑然一体。

    如果一个人的身心不能静下来,修炼就不在状态,不在状态,修炼效果就微乎其微,甚至是有害的,所以让自己身心静下来,这是修炼的第一步。

    在秦时想来,这仙法的修炼与修炼内功应该是相差无几的吧,只要自己抱元守一,彻底的平心静气应该就可以了。

    想着容易,做起来难。任秦时百般尝试,他始终平复不了心底时不时泛起的涟漪。

    一个人的心静不下来,就像是一杯混浊的水搅动起来的样子,当静下来时,便像是搅动起来混浊的水搁置过后的样子。

    前者动而混浊,后者静止浊则下沉,则上面清澈。

    孰能浊以止,静之以徐清?

    人的心为什么会静不下来?

    那是因为太多的思虑、想法和欲望牵扯住你的心,所以遣欲清空心才能使人更好的静下来。

    至少在修炼时,要忘掉所有的欲望,清空自己的心神,让自己进入一念无生心自由的状态。

    百般无奈之下,秦时又回想起,自己只要一捧上老夫子所教授的书本,不消做任何努力,过上片刻便心如止水,昏昏欲睡了。

    他赶紧收敛心神,便一边打坐吐纳,一边在心中默念着老夫子教过的那些枯涩文章。

    不得不说秦时想的这个法子,还真有些作用,不消一会儿,他好像就真的进入了昏昏欲睡的状态,沉浸在入静的世界里。

    这时,他的自我意识逐渐淡化,甚至是消失不见了。他的心仿佛和万物息息相通,又互不打扰,他整个人已经和周遭环境融为一体了,到了物我皆忘的境地。

    不多时,秦时终于感受到了周遭虚空中漂浮着的天地元气。

    他能模糊的感觉到,虚空中那些天地元气纷纷呈迷雾状,朦胧迷离,却又呈现出五颜六色。

    略一运转功法,他只觉得那些稀稀拉拉漂浮着的天地元气,冥冥之中像是受到什么吸引和指引一般,以小心的不能再小心之势,缓慢的向着自己靠拢。

    秦时不敢着急,生怕不小心就会前功尽弃,他只能循序渐进,一点一点,努力的拉扯着那些仿佛重若千斤的天地元气,缓慢的向自身靠近。

    也不知道过去了多久,也许是一天,也许是一个时辰,终于,这些天地元气已近在咫尺。

    当它们触碰到秦时的身体时,它们穿透衣物的阻隔,顺着他全身张开的毛孔,一个劲的往他身体里面猛钻。

    这些五颜六色的天地元气,一进入到秦时的身体,就变成了一丝丝微凉的气流,充斥着全身各处。

    这就是引灵入体了,没想到自己终于做成了第一步,秦时内心兴奋不已。

    他赶紧运转起脑海里的功法,那些进入身体的气流经过功法的运转,缓缓汇聚在一起,跟随功法的指引顺着他的奇经八脉游遍全身。

    在经过头部的时候,停留了一小部分聚集在眉心,被元神所吸收。

    一缕微弱的神识,随着这股并不庞大的天地元气进入了泥丸宫内,渐渐凝结起来。

    其余大部分天地元气,都聚集在秦时的下腹丹田里,还有一些通过经脉的运行被身体所吸收。

    按功法里所描述的,这些五颜六色的天地元气就是所谓的灵气了。

    虚空中存在的灵气数量不多,份量也不足,每一团就指甲盖那么大小。

    当秦时运行功法一个大周天之后,在他体内丹田处产生了那么一小丝温凉的能量流,这一丝能量流细微的若有若无,如果不仔细内视的话,根本就发现不了。

    这能量流与他体内的内家真气迥然不同,他修炼自家内功产生的真气,是一股热乎乎的能量团。

    这时的秦时丝毫没有要停歇下来的意思,一遍又一遍的运转着功法,直到吸纳完周遭虚空中所有的天地元气,他这才罢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