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重建大唐之霜寒天下 » 第 66 章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第 66 章 神仙打架,小鬼遭殃

    马燧去年在岚州军中帮忙。

    他文武双全,却不喜欢背诵、研究经学,也不喜欢诗词歌赋,而是杂学旁收,尤其喜欢兵法。正因如此,他跟薛侨很谈得来,交情颇深。

    虽然没有职位,他能够帮忙解决问题,尤其是杨国忠要征调岚州军的事,也是他想办法糊弄过去的。

    他得到了一些消息:

    朝中有人对安禄山的不满,正在攻击安禄山,攻击的理由有两条:

    第一,贪功冒进,兵败土护真河。

    第二,逾制征召,擅用岢岚军。

    主要的攻击者有两个:杨国忠和哥舒翰。

    杨国忠本来与安禄山没有什么恩怨,但他刚刚遥领剑南节度使就吃了大败仗,而西北、东北两路却都获胜,使得他战绩太扎眼,连谎报都很辛苦。

    大家如果都败,就各自安好……

    但只有他这一路失败,他在朝廷压力很大。李林甫、王鉷都在压制他,让他距离相位的那一步之遥无比漫长,必须想办法减轻这种压力。

    西北暂时挑不出毛病,他就往东北下手。

    安禄山正好有两个漏洞!

    而哥舒翰与安禄山,就是纯粹的边将争功了。这几年来本来最耀眼的功绩,是他攻陷石堡城。而高仙芝、安禄山不断的大胜、献俘,让他的石堡城之功显得十分渺小。

    石堡城,说到底是用几万人换几百人!

    圣人喜欢能赢的将领,显示他赫赫武功。如果其他将领的功绩比他高,那他在朝中的地位,就只能越来越低……

    基于这样的原因,他们在范阳都有眼线。

    辅璆琳收受贿赂,成为其中一条口实,而他一直等到薛侨北口大捷才上报军机,是蠢得不能再蠢的做法,相当于自己把刀子递过去了。

    而辅璆琳自己在宫中的敌人,要针对的也不是薛侨,只是为了把辅璆琳整倒而已。

    正因为这些错综复杂的矛盾,而且背后牵扯的是安禄山和辅璆琳,所以才需要大理寺去审。否则按照规矩,薛侨一个地方军副使,刑部审理即可。

    薛侨只是一个牺牲品罢了。

    刘柱其实是很敬佩薛侨的,认为他是一位勇敢、优秀的将领。

    正因如此,他允许马燧的探视。

    马燧还告诉薛侨,右相李林甫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值得玩味,因为他没有任何表态。

    这是马燧知道的全部消息了。

    “子昂,到了长安,你一口咬定是奉命征调,并且与监军商量好,由监军向朝廷汇报的。你有战功在身,朝廷未必就会治罪。我已经请父亲奏明所知的原委……”

    牌桌上的玩家已经是顶级权臣,马燧在这件事上能做的也有限,他很为薛侨担心,但此时却想不出更多的办法,只好先安慰他。

    薛侨也听得出来。

    离开岚州时,凌霜让薛坚先把这些信息带回九坞,让凌尘、薛肃他们想办法把事情告知安禄山、安庆绪,再带些黄金和换洗衣物来汇合,以备长安之用。

    薛侨没想到,自己进入了可怕的漩涡。

    唐朝官场斗争的残酷,他是知道的。

    从宫廷里,皇帝与太子争斗、亲王之间争斗、武后与关陇贵族的争斗,再到权臣之间、权臣与边将、外戚与权臣,这些斗争不仅频繁,而且血腥。

    与后世的宋朝不同,宋朝的政治斗争,大多数时候点到即止、贬官外放就算分出胜负,唐朝的的斗争,经常是以一方死亡结束的。

    如果斗争双方都是有底线的儒士,比如开元年间的贤相集团,他们彼此斗争,却至少没有非见血不可。可是当今圣人、右相,他们可不一样……

    杨国忠、哥舒翰也不一样!

    作为一枚用于斗争的棋子,这时候有多危险,可想而知。

    “齐宣在这件事里是什么角色?”

    薛侨一路上在思考这个问题,他既然攀上杨国忠这条线,肯定会拿之前拒绝征调到南诏的事做文章,引起杨国忠对自己的不满。

    但杨国忠真的会在意么?

    自己就是个蚂蚁,这种小事也无法拿到台面上。说到底,能否脱罪,齐宣左右不了什么。

    “子昂,你心里有底么……我很害怕……”

    凌霜被允许跟在队末,这是因为刘柱、封权对薛侨的敬重。但她不能一直跟在薛侨身边,只有休息的时候能过来喂水喂饭。

    “没事,又来长安玩一玩,等我出狱了,再带你去逛逛西市!”

    薛侨试图让她放轻松,却很难做到。

    “到长安之后,我是不是去找李长源?”

    “嗯,你去找找他。太子是不能涉入其中的,但李长源的办法多,让他帮忙想想。”

    “需要到东平郡王府请求帮忙么?”

    “不用,他们一定会帮。如果我出事了,就说明朝廷对这事情定性了,认为安节帅私调岢岚军是不合律法的,他们也就会受到处罚。这时候,我们不必求他们!”

    “还有没有人可以帮忙?”

    “先找李长源吧,看他有什么办法……”

    上元节后一天,薛侨被关押到了大理寺狱。

    大理寺在皇城顺义门旁,监狱就设在衙署之内,是大理狱、御史台狱、刑部狱、内侍狱、徒坊这中央直属五种监狱之一。

    辅璆琳跟薛侨住的,不是同一牢房。

    他是从三品的左监门卫将军,有单独的监狱院子,叫做三品院,里边有相当大的活动空间。

    薛侨就只能挤在十人的监牢里。

    好几天了,大理寺只提审了两次,每次都流程似的问了他几个问题:

    “姓名、年龄、籍贯、官职……”

    “因何领兵去云中,待了多久?”

    “因何领兵去檀州,谁做的决定,有无上报,有无得到批复?”

    “有无收受贿赂情事?”

    “是否知道辅璆琳收受贿赂?”

    “是否知道土护真河兵败,是否知道具体详情,谁制定的用兵方略,伤亡情况如何?”

    这些问题都很好回答,据实回答即可。

    辅璆琳收的三斤黄金他是知道的,但他认为这不叫贿赂,这是谢礼,是战争结束之后的馈赠,不是动兵的贿赂。

    谁会为了动四百多骑兵去给贿赂?

    至于土护真河兵败,他只是道听途说,根本没有第一手资料,当然不知道。

    担心中的酷刑,也没有发生。

    薛侨判断,他们没有把自己当突破点。

    很可能,这只是一个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