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六章 我也曾是留守儿童

第六章 我也曾是留守儿童

    在我只有两岁的时候,那会农村经济困难,爸爸妈妈不得不常年在外打工。

    辛苦一年,除了交公粮外,仍然青黄不接。饭都吃不饱,孩子更是没人看,只好让我跟着奶奶。

    当时奶奶跟着我七叔在城里租房住,那会七叔家条件不算太差,还算说的过去。

    我当时的玩伴就是邻居家的几个小姐妹,一群小孩成天结伴而行,打打闹闹甚是欢乐。

    奶奶喜欢打牌,每天吃完午饭都要去邻居家玩上一下午。每次出门前,奶奶都会给我在隔壁的小卖部买一小包瓜子,这样我就会乖乖听话,自己一个人在院子里嗑瓜子,有时候一磕就是一下午。

    对于一个年幼又长时间见不着爸爸妈妈的我来说,父母的印象多少是有些模糊的。毕竟在外打工的爸爸妈妈一年也见不了几次。

    有一次妈妈抽空特地回来看我,我呢刚好蹲在巷子外面的胡同口玩泥巴,披头散发,浑身脏兮兮的。

    妈妈远远的站在我的正前方,低着头嘴角微微笑的盯着我,我抬头看见自己的妈妈,先是楞了一下,盯着妈妈看了几秒钟,一声没坑的低下头继续玩。

    “女娃”妈妈轻声叫着,随后慢慢走到我身边,把我抱了起来,拍打着我身上的灰尘。泪眼汪汪的望着眼前自己的孩子。

    “奶奶呢?”妈妈问道。

    “打牌去了”我回答着。

    此时妈妈哽咽了,双手紧紧地抱着我,强忍着泪水,许久不能平静。

    “走,妈妈带你回家,咱不玩了”妈妈说道。抱着我回家了。给我洗了把脸,梳了头

    再后来发生的事情,我也记不太清了,只记得第二天妈妈的眼睛红红的。又出去干活了。留下我一个人。

    对于这件事,很多年后,我的妈妈回忆起的时候,都有些哽咽和心酸。为了生活所迫的她,常年在外打工,连自己的女儿也认不出自己了。

    也许只有做了妈妈的人才能体会到这种离别的感受吧,是无奈?是失落?亦或是心酸吧!

    家里明明有自己牵挂的人和牵挂自己的人,但是又迫不得已外出打工的心酸,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人们都说儿女是来报恩的,可我始终认为“父母才是那个报恩的人”,可能上辈子他们欠我们的太多了吧,这辈子注定要来照顾爱护我们。恩情互相亏欠,情感继续纠缠。

    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我的爸爸兄弟姐妹九个,我有三位大伯,三位叔叔,两位姑姑。

    妈妈也是兄妹九人,四位姨姨,四位舅舅。当时可都算的是大户人家。都是吃大锅饭长大的。

    在我的记忆里,小时候爷爷奶奶家住在村子里的土窑洞,再后来有了两间砖瓦房。

    上辈人儿女成家了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跟父母一起住又太拥挤,也不方便,家里子女又多,只能搬出去单过。

    我的爸爸妈妈结婚后也不例外。新婚第二天便搬出去住了,托人在村里批了块地基,盖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也算是有了自己的小窝。当时我家的房子是村里唯一的一座现浇房,很是了不得。

    盖房子的那段时间是最艰苦的时候,我和哥哥那会年龄还小。帮不上什么忙。

    爸爸妈妈俩人整天没日没夜的干活,住在临时搭建的一个帐篷里,风餐露宿,忙里忙外,整整一年的时间,才盖起了现在的这个房子。

    当时条件不是很富裕,屋子里头没有装修,四周是砖头砌的墙,没有石灰墙,更别说刮腻子了。也就勉强能住人,不至于淋雨,院子四周也没有围墙。但这对于我们一家人来说,已经心满意足了。开心了好久。

    整座房子坐北朝南总共4间,东西两边设计有可以直通院子的房门,出了房门就是偌大的院子。中间两间是连着打通的客厅,客厅设计的特别大。宽敞又明亮。阳光透过玻璃撒进来,很是温暖。

    当时院子里还种了两颗梧桐树。到了夏天,树荫下格外凉快。

    一年四季的清晨,叫醒我们的从来都不是闹钟,而是是叽叽喳喳的鸟叫声。

    没有城市的喧嚣,没有汽车的轰隆,安静的村落里,恬静又舒适。

    这也是很多80后非常怀念儿时时光的原因吧,那会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们个个无忧无虑,大人的生活也充满了奔头,一家人幸福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