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云别他乡 » 第八章 80后的我们

第八章 80后的我们

    1994年我上二年级。这年我6岁。

    80后的小学印象最深刻的,就得数学校的环境了。

    我们的学校一共六间教室。两两对称,总共三排。每间教室都是统一的风格。一进前门正对着的是老师的讲桌。上面永远都是一块黑板擦和一盒粉笔,那是老师们一生的光辉写照。

    装粉笔的盒子里永远都堆满了一小节一小节的白色粉笔头。那会条件有限,一整条的粉笔是多么奢侈的存在,每个老师一个星期才能从校长那里领到两三根整条的粉笔。还得是省着用。

    一根粉笔快用完了,剩一小节粉笔头,都舍不得扔,直到实在握不住了,才扔掉。

    黑板的正上方贴着八张菱形纸,纸上用毛笔写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八个赫赫威严的大字。教室的正后方是出黑板报的地方。一张值日表,一张学期成绩单,几样简单又普通的纸张,就可以共同构筑起了每个学生的童年。

    那时的我们,天真无邪,条件虽艰苦,却开心幸福。

    那时的下课铃是多么美妙和激动人心的存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时间,熬的就是这一秒的下课铃声。

    当时学校里有一口铁钟悬挂在两颗树的中间,到下课时间了,老师就拿着一根铁棍去敲钟,“当...当...当...”多么熟悉又美妙的声音。

    每当下课铃响起,大家都是兴奋无比,争先恐后的跑出教室,欢呼着,雀跃着,一部分人赶着去上厕所,一部人争分夺秒的忙着玩游戏。总之,大家都忙的不亦乐乎。毕竟小孩子的快乐就是如此的简单纯粹。

    当时的我们根本就没有啥像样的玩具,不像现在的孩子这么幸福,各种各样的玩具随便挑,商场里什么都可以买得到。

    下课了我们玩的都是丢手绢,弹弓,透明弹珠(又叫玻璃球),丢沙包(兜兜),滚铁环,跳皮筋,抽陀螺,抓石子(又叫拾梅),小人书,片子,跳马,翻花绳,斗拐,跳房子等等......

    每天放学后,我都会跑到村子的最西头去买“唐僧肉”。整个村子只有那一家小卖部有卖的,那会小卖部还叫“供销社”。两毛钱一袋,里面有好几条,酸酸甜甜的,跟现在的果脯肉很像的东西。

    当时的我们都天真的认为,真的是唐僧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小孩们都去抢着买。哈哈。

    除了比较火爆的唐僧肉以外,就属当时比较畅销的酸梅粉了。一个小透明塑料袋包装的,里面有一个塑料的小勺子,每次打开都要先捏一捏,找找小勺在哪。找见了拿出来舀一勺粉面放嘴里,酸酸甜甜的感觉很是美味,在当时也算是“人间极品”了。

    还有就是跳跳糖,也是个小袋包装的,里面是五颜六色的小的圆形糖,抓几颗放进嘴里,闭住嘴巴,不一会就会上下跳动,很是神奇。

    还有就是白纸包装的长条的泡泡糖,五颜六色圆条形西瓜泡泡糖,宝葫芦饼干,果丹皮,红色汽水,宝塔糖(杀虫的)等等数不胜数,应有尽有...

    那会的我们没有钱,偶尔可以尝尝鲜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些曾经伴随了我们整个童年的零食,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