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黎时明月 » 第10章 泰和殿内清浊相争,朝堂之上灵帝弄权5

第10章 泰和殿内清浊相争,朝堂之上灵帝弄权5

    臣斗胆禀奏圣上,刘忠案时杨尚书不过是大理寺丞,主审是否呈报给圣上杨尚书不知,也无权过问。”

    声若洪钟,震耳欲聋,扭头一看却是身材矮小,相貌奇丑,此人正是卫军统领封卿。

    封卿所陈述的是事实,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皇上铁了心要整治百官,偏偏这个封卿是武将出身,性格耿直,又与杨雄清有同窗之情,仗着一身虎胆也便站出来替杨雄清说话。

    “是不知?还是刻意隐瞒袒护?”

    灵帝阴阳怪气的问道。

    王子轼眼球一转,瞬间想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皇上这是要治杨雄清的罪啊!

    刚要起身禀奏却被一旁的钟尚拉住了。

    王子轼扭头看去,钟尚微微抬起脑袋,冲自己摇了摇头,又叩了回去。

    “圣上!杨大人为官坦荡,绝不会做这背主叛逆之事!”

    “圣上!杨尚书从来都是对圣上忠心耿耿啊!”

    又有两名官员起身替杨雄清说话。

    这也不奇怪,杨雄清掌握着大半个刑部,也就代表着清流党掌握着大半个刑部,杨雄清倒了,刑部也便是异手他人了,清流党们怎能愿意!

    有人开了头,就会有更多人跟着做,又有几名官员起身欲试,却听到了一声诡异的笑声。

    “哈哈哈!好!好!”是灵帝,他仰头笑着,表情却是格外扭曲,这一声声诡异的笑容回荡在大殿之内,众百官的头垂的更低了。

    “好样的!都是我大黎朝的清流,你是清流,你也是清流!”灵帝拿着奏折指着刚刚起身的辩白的二人说道。

    “杨尚书是清流,封都领也是清流。只有清流才敢跟朕作对嘛!”言毕,灵帝将手中奏折一甩,奏折在空中转了几个圈顺着风的方向落在了地上。

    “臣等不敢!”四人不停的叩首。

    “你们已经敢了!”一声怒吼震的众文武百官发抖。

    杨雄清索性豁出去了,起身走出队列,跪朝皇帝,将官帽从头上摘掉,捧于胸口。

    “臣今日之职,是圣上所赐,陈幼年丧父丧母是圣上遣人救灾播粮,救臣一命,是圣上斩杀贪逆替臣报了家仇,臣入仕途皆是为了替君父分忧解难,报答浩荡皇恩,从来都是臣一心一意忠于朝廷,从不敢与圣上作对!”

    言必重重叩首。

    鲜血顺着地板四散,杨雄清不愧是刚正之臣,竟然硬生生将自己的额头磕破,灵帝注视着俯在地的杨雄清,心中五味杂陈,党争,党争,争到最后,昔日的雄鹰也用不了了!

    他抬头望向天花板的飞禽走兽,望向金龙绕柱,竟然觉得有点可笑,自灵帝登基以来一直奉行分权而治,虽然自己极度厌恶党争,但自己在一天,党争就在一天。

    “来人,把杨尚书拉下去,给他疗伤。”

    灵帝的淡淡的说了一句,大步朝龙椅走了过去,直至杨雄清被拉出大殿都未曾回头,杨雄清多么希望这个有知遇之恩的君父能回头看,自己这个臣子一眼,可惜没有。就连灵帝也未曾想到,这一别竟是永远,此后他再也没能看到这个雄鹰一眼。

    “拟招,刑部尚书杨雄清,办案不力,忤逆君父,冥顽不灵,朕念其有才,不忍杀之,降五级,流任山南。”

    此诏一出,所有人都惊了!谁也没有想到,今日朝堂之上,第一个倒的竟然是杨雄清。

    “封卿,封都领。”

    灵帝侧靠在龙椅上接着喊道。

    “臣在。”已然这刀指向自己了,封卿应了一声便起身出列,跪在大殿正中。

    “如今北方四州战事频频,日前高桢部损失太大,朕令你领黎阳卫,中州军,前往支援,今天就出发。”

    “臣遵旨!”

    封卿要比杨雄清幸运的多,他只是被调离京城,并未削官降职,况且他日思夜想的也是从归边疆建功立业。

    “圣上,调走黎阳卫,京城无兵驻守是否从别区调兵?”忽然有一官员起身奏报道。

    “刘侍郎的意思是?”灵帝问道。

    “以臣看,可调高桢部回京,一是......”

    还未说完,却见灵帝将手一挥:“一个宫卫军外加两个营还管不住黎阳城?此事无需在意,若是北胡入关,就让高桢提头来见朕!”

    “丞相以为如何?“说完灵帝看向高合。

    高合赶忙回复道:“圣上说的是,如若高桢连山关都守不住,那便是枉费圣心,当斩。”

    “好了,北边的事安排完了,该管管朕的南边了。”又接着喊道:“长孙纪!”

    “臣在。”长孙纪起身。

    “朕听说,官场上都戏称你为好好先生。”

    “同僚之间玩笑,臣从不挂在心上,一心只求为朝廷办事。”

    听到长孙纪这句话,大臣们都忍不住笑了,好一个好好先生到现在也谁也不得罪。

    “笑什么?”被灵帝吼了这么一句,百官们立马敛住了笑容。

    “百官笑你,都觉得你真是个好好先生,可朕知道!你不是。”

    灵帝起身扶起了跪着的长孙纪,意味深长的看着他。

    “灾县抗旨,弹劾泰王,参何老二,如今又上书立保黎阳令,你这个好好先生可比在场的大笑的那些文武百官们强百倍!”

    “皇上!”长孙纪半老的眼眸中含满了泪水。

    是呀,大多数人都笑话他是那个没有骨气的吏部尚书,却不记得他当年三死三生,当年他任职灾县县令,抗旨昏君为百姓求得一条生路,被打入死牢,所幸昏君暴毙,新君即位,赦免死罪,官复原职。宗室泰王,欺压百姓,他又冒死上奏弹劾泰王,若不是抓捕泰王的军队及时赶到,将他从泰王府中救出,恐怕早已毙命。好不容易熬到入京,却又遇到外戚专权,再次冒死朝堂上参奏何老二,差点被何二拔刀砍死在大殿之中。

    人生如白驹过隙,转眼间自己,已经是半百的老人了,在经历过三次生死,这名刚正之臣也彻底被那些是是非非打磨的圆滑了。

    灵帝叹了口气。

    “如今南方遭了天灾,正需要一位老成谋国之臣,请长孙大人再为百姓操劳一次吧!”

    “臣长孙纪遵旨!”

    言必,重重叩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