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黎时明月 » 第12章 稳三方势力灵帝洗牌,受提拔相党初露锋芒2

第12章 稳三方势力灵帝洗牌,受提拔相党初露锋芒2

    “陈攀。”

    “臣在。”老太傅应声道。

    “刘峋、史永、楼害、费渡抄家的银两,纳入南方二州的救济银。”

    灵帝交代道。

    “臣替蜀粤二州百姓,叩谢圣上。”

    “免礼。”

    言必,灵帝突然正坐。

    “诸位,今日早朝有臣子也在朝廷上禀明国情,北方四州战乱不止,南北运河贯通在即,国库亏空,蜀粤二州造灾,如若这些问题解决不掉,我大黎朝转眼间便岌岌可危!先帝昏庸,不问政事,宦官外戚轮流执政,将我大黎朝祸害的千疮百孔,朕自继位以来,实行新政,除外戚,二征漠北,幸得众爱卿辅佐,我大黎朝好不容易才有一丝转机!”

    言必,灵帝长出一口气。

    “古人有言,儿孙自有儿孙福,莫为儿孙作马牛,可当父亲的哪有放的下儿子的,百姓辛苦一辈子莫过于娶妻生子,供儿子娶妻生子,百姓忙一辈子是为儿子,可天下百姓都是朕的儿子。你们劝朕事要一件一件做,可朕没这么多时间一件一件做,诸位苦,朕也苦!让我们苦上加苦,为了天下苍生,为你们的子子孙孙,朕的子子孙孙,一代人吃两代人的苦,一代人做两代人的事。诸位长路漫漫,朕愿与众爱卿携手相行!”

    台下百官无不感激涕零,同声道:“臣等愿为君父分忧!”

    下朝钟声响起,百官陆陆续续走出大殿。

    高合刚刚脱下朝服,刚走出更衣殿,便被一名太监叫住。

    “奴才见过丞相大人,皇上正在御书房等您老人家呢。”

    太监躬身施礼道。

    “哦?公公引路。”

    更衣殿内百官们看得清清楚楚,一胖一瘦,大步朝着御书房走去。

    几名官员窃窃私语道:“丞相走运啦。”

    “我看未必,皇上今日早朝把陈太傅,候公公都训斥了一顿,没准现在叫过去是训话的。”

    “你懂个屁!高相毕竟是国舅爷,圣上终归还是用自家人放心。”

    “嘿,你这话可不对了,圣上继位之初,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外戚,我看丞相最后也是,啧啧啧。”

    忽然一个官员作了一个嘘的手势,冲众人使了个眼神,众官员扭头,却见身后工部尚书高昇正怒视着他们。

    场面着实尴尬,众官员也是心虚,众人一同拱手施礼道:“见过高大人。”

    高合不睬,眼睛如刀子似的射向四人,扯着嗓子吼道:“我看有的官员是活的不耐烦了!在这诽谤朝廷,诽谤丞相!”

    众官员尴尬的垂下了脑袋,正当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却听到了一个青年人的声音。

    “礼部侍郎见过高大人,恭喜高大人,恭喜丞相!”

    微微抬头,见到一年轻男子,身高九尺,面如白玉,剑眉凤目,青白色的衣服,腰挂鱼纹宝玉,此人正是礼部侍郎钟尚!

    “家父刚被圣上叫走,就有人诽谤家父,有什么可恭喜的!”

    高昇冷冰冰的回复道,心里亦是非常瞧不起这个端酒祭祀的家伙。

    钟尚却热情依旧,凑近高昇耳边,小声道:“高家一日,六部掌三,怎能不祝福?”

    “哦?钟侍郎的意思是?”高昇来了兴趣,态度也比刚刚恭敬了许多。

    “高大人,今日朝堂上,杨大人的位置圣上可是没有安排呢。”钟大人笑道。

    “哼,既然圣上都没安排,高大人何以言之?”高昇再次觉得这人无趣,言语也冷淡了许多。

    “高大人,今天朝堂之上,圣上可是把候公公和陈太傅都数落个遍呀,陈太傅的人不贬了不说,候公公的人可是被砍了四个,这种情况下刑部尚书除了由高家的人担任,还能有谁呢?”

    高昇来了兴趣,凑近了钟尚问道:“可家父已经身居丞相,我掌管着工部,二弟掌管着吏部,三弟现在是封疆大吏,听圣上的意思并不打算调回来,家中以无人任职了呀?”

    “诶——”钟尚故意拉长了声音,摆了摆手,接着说道:“陈太傅不也兼着户部吗?”

    此时高昇已经不自觉的笑了出来:“钟侍郎果然是难得的大才,竟然把朝堂之上的事看得如此透彻,待我回去和舍弟商量商量,调钟侍郎来吏部或者工部,钟侍郎这样的人才,待在礼部可惜了。”

    钟尚深施一礼,言道:“不才谢过高大人。”

    二人辞别,高昇正准备训话,才发现,刚刚叫住的那些个窃窃私语的朝臣早就溜了。

    钟尚走出午门,行至大街,却见王子轼从一路口走了出来。

    “哎呦,我的钟大人呀,你这围解的可够长的。”

    原来二人下朝同行,刚行至午门前,就见到高昇叫停了一行人,见那群官吏就要挨骂,钟尚笑着言道,让王子轼先行,自己去解个围。

    钟尚拱手道:“久等,久等,不好意思了王兄。”

    “钟兄都和高昇都聊些什么?”王子轼好奇问道。

    钟尚将与高昇所聊一五一十的说给了王子轼。

    哪料王子轼忽然表情严肃,紧紧的抓住钟尚的肩膀问道:“钟兄所言当真?”

    钟尚看着王子轼这副严肃的表情,仰着脖子笑了起来:“哈哈哈!当然不当真。”

    王子轼长出一口气,钟尚接着解释道:“我那是忽悠高昇的,不过......”

    钟尚突然话风一转:“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这圣上会把吏部交给候公公的人。”

    “啊?”

    御书房内,灵帝正静静的翻阅着手上的竹简。

    久时对身旁的小儿子说道:“朕每每看先秦古书,总是感慨颇深,孔夫子这句话说的好,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父皇别生朝里大臣的气了。”周州用带着稚嫩的声音劝道。

    “哦?你怎么知道朕生气了?”灵帝来了兴致。

    “父皇刚刚表情凝重,来到御书房便拿着卫灵公篇反复翻看,父皇刚刚说的那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矜持庄重不与人结成党派,儿臣猜测是朝中有人结成党派故而惹的父亲生气。”周州一字一句说道。

    “哦?哈哈哈!”灵帝昂头大笑,五岁的孩子竟然如此聪慧。

    “圣上,丞相到了。”守门的太监进门跪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