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道公 » 第五章 苍天已死,六学当立

第五章 苍天已死,六学当立

    宁成为什么不好好诵经呢,因为他想找个乐子,那就是扮猪吃老虎,想要在诸位同学面前上演一波因为自己偷懒被老师呵斥,与老师打赌最后将经文倒背如流,反手打脸老师的烂俗戏码,满足宁某人的亿点点虚荣心。正如战神回家,发现女儿住狗窝,下令十万战士奔来复仇。

    不过可惜的是这种戏码一直没有发生,因为龙虎山上宁成的年龄虽然小,但他的辈分却是很大的,因此宁成在早晚课上,不诵经偷懒的行为也没有被制止。而有资格教训宁成的师叔们,也早就从别处知道宁成过目不忘、倒背如流的能耐。只能告诫其他弟子,不要像宁成那样学习。

    在经历了三个月每天无所事事的偷懒后,宁成感到十分,甚至一百分的无聊,于是只好自己找一些乐子玩。便向张天师请求主动取消每日的玄门功课,派自己看守藏书阁,宁成需要看书来打发自己的时间。虽然宁成已经将道家经典全部背的熟记于心,可也确实给其他人带来不好学偷懒的风气,于是张天师便马上答应了宁成。

    道家藏书阁可不是我们印象中的仅仅有几十本典籍罢了,光从大类就分为医书、八字、风水、奇门遁甲、紫微斗数、易经、命理、占卜等等,而每一类下又有几百本书,这还是不算古籍的前提下,藏书阁里面的书可以说的上是浩如烟海。

    在张天师看来,这些书籍也足够给宁成打发时间了,遇到没有资质的弟子,一辈子能研究透两三本书也算是极其不容易的,可怜的张天师又哪里知道,只要宁成想,就可以在几个星期将这些典籍全部存储在脑海中。

    不过宁成也发现自己的金手指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只能得其形,而得不到其神。通俗来讲,就是宁成此刻成了无情的背书机器,你如果考哪一页哪一行写了哪段话,宁成可以马上给你答案。但是你要是问这段话作何解释,有什么意义,那宁成便一问三不知了。

    刚开始将书籍里面的知识记入在脑海中,宁成还有一丝成就感。可慢慢的成就感已经刺激不到宁成了,他的阈值已经被金手指提高了,成功唾手而得时,你还会开心吗?

    就比如你追求女神,只有当舔狗的过程是快乐的,有一种挑战的刺激。可一旦女神答应你,你又感到索然无味,似乎为自己以前的努力感到不值。又或者马老师对钱不感兴趣,就是太容易得到了,钱在他的眼里就成了数字。

    我们的宁成现在就是这种状态,他需要更多的刺激来让自己保持爽感,宁成实在是太无聊了,现在的他也只对钱财和美色感到兴趣罢了。

    虽然龙虎山上钱财也是足够的,但再多也不是自己的啊。而且更重要的是,宁成知道朱元璋称帝后,会马上打击宗教,龙虎山的收入,一种来自于张家遍布各地的田产,收租收上来的粮食,另外一种,就是张家掌握着发放度牒的生意,前一种看似挣钱,其实限制因素可多了,就比如出现蝗灾,干旱,洪水这类的自然灾害,张家不仅挣不到钱,有时候可能还要发放银子帮助庄子上的人度过灾年,可以说是看天吃饭。

    而发放度牒可就大不相同了,发放一份度牒,就会有一份收入,刨去成本费,可以说是稳赚不赔的生意,百分百暴利的生意,你就好奇了,度牒有那么值钱吗,实际上度牒甚至比你想的更值钱,可以说是保命神器也不为过。

    唐朝及之后的朝代,僧尼不需要缴纳税款。所以度牒就成了免交苛捐杂的凭证,甚至是一个背负人命的杀人犯,只要逃到寺庙,成功落发为僧,拿到度牒,就可以免除追捕,因为落发为僧,代表已经斩断与世间的牵绊,原来的那个凡人已经不在了。

    宋朝更是奇葩,竟然把度牒做成了生意,用度牒作军饷岂不美哉,宋高宗赵构就曾经赐张浚一万道度牒作为军饷,宋神宗也曾经赐五百度牒作为筑城兵丁的工钱,军士兵丁们拿到度牒,能做很多的事情,除了把它卖成钱,如果不愿再戍守边关,又身手敏捷,那也可以找机会溜走,然后入庙为僧,反正一入佛门六根皆断,就算是皇帝拿你这个逃兵也没有办法。

    正是因为朱元璋早年当过僧人,才知道其中的猫腻,私发度牒的这项权利马上就会被皇帝收回到朝廷手里。

    不过宁成作为一个穿越者来说,想要挣钱那还不是相当容易的吗,高中看过那么多穿越小说,现在不正好是用武之地,香皂,烧制镜子,酿酒或者当个文抄公,哪个不是捞偏门的好方法。

    不过呢,作为一个纯粹的文科生来说,相比需要考虑最佳配料比,动手做实物的话,还是做一个文抄公更爽,毕竟拿来主义还是好用的,大学的时候,宁成就一直想当个网络作家,可惜一直忙于学业,最后不了了之,没想到来了明代竟然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既然已经决定写小说赚钱,那么就要考虑自己写哪一本,三国,水浒,红楼还是西游,便出现了宁成的脑海中。红楼,感觉当下没什么市场,所以首先就被排除下去。要不写三国水浒,不过宁成依稀记得罗贯中、施耐庵写书的年代正是元末明初,假如自己也写的话,肯定会撞车,因此这两本也被排除。

    那么就只剩这本西游记可以拿来用了,西游记的作者倒是一百多年以后才会出生,不过这里面有太多尊佛抑道的桥段了,自己也不好拿来用啊。

    想了半天,宁成突然打了自己一巴掌,骂道“我可真笨”,难道我不会反其道而行之吗,往里面多加点私货进去,暗中提高道教的身份,将抹黑道教的车迟国斗法全部删除。

    毕竟六老师说的对啊,“吴承恩就是一个写书的,他懂什么是西游记吗?”,此乃苍天已死,六学当立,文体两开花。

    既然已经确定好自己要写西游记,就要准备好笔墨纸砚,至于到哪里去找呢,当然是需要我们的好朋友兼工具人三师兄了。宁成跑到院子外面大喊一声三师兄,张瑄便跑了出来,询问道怎么了。宁成就把需要的材料告诉了三师兄,三师兄说道:“这些工具倒是好找,不过需要那么多宣纸干嘛。”宁成答道,当然是要写一本能够流传后世的名著呗,快去快去,等我发表了。也把三师兄你的贡献写上的。”

    张瑄只道是小师弟一时来了兴趣,便赶忙答应下来,很快将需要的材料搬到了宁成的屋子里面。没在屋子里面待上几分钟,就被宁成以打扰自己写作思路赶出了房子。

    无关人员都已经清走,那么就开始写第一章,刚写几个字,宁成就被自己逗笑了,字迹歪歪扭扭,都不如鸡脚在纸面上跳舞好看。

    都怪三师兄扰乱了思路,都忘记给自己附魔了,宁成心里欺骗自己,我在书法方面很有造诣,在下笔时,宁成就写的一手好字,其字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就如同练习了两年半之久。

    啪的一下,很快啊,就写好了西游记的前几章节。由于宁成专心致志写小说,从下午就写到了晚间,直到肚子饿的咕咕叫,才停了下来,就连三师兄什么时候进来,都没有注意到,只闻到了一股菜香味,宁成扔下毛笔跑了过去,拿起馒头,就着咸菜吃了起来。

    张瑄则是拿着西游记的手稿询问了起来:“师弟,这个西游不就是西方,西方不就是佛门吗?怎么不改名叫东游记呢?”

    宁成把嘴里的馒头咽了下去,说道:“师兄,这就是你不懂了,我这可是致敬六老师,就得是西游记,东游记就没有那味了,不过我也把咱们道家的神仙大能也加入到西游记里面,而且我还偷偷加了很多私货,你放心,这本小说绝对可以给咱们道家加分的。”

    “最重要的是我这书里的主人公猴子,不仅有一路闯关打怪,历经千辛万苦终成功的戏路,我连紫霞仙子和白晶晶也都加了进去,还有三个人之间难以割舍的感情戏,目的为了让姑娘家也同样喜欢看我写的小说,毕竟咱们要遵循改编不是乱编,戏说不是胡说这一原则呢”

    “等以后我这本魔改西游记流传到了后代,不知道六老师看了该作何表情呢,六老师会赞成猴子有感情戏吗?这叫不叫走了老师的路,让老师无路可走。”

    张瑄笑骂道:“你这嘴突突的说了那么一堆,我都没听懂,不过我就是单纯好奇,你怎么署名叫不自伐啊。”

    宁成说到:“三师兄你怎么这样笨啊,我这个名字当然是出自道德经啊,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我要时时刻刻告诫我自己不随便夸耀自己的意思啊。”

    张瑄点了点头,赞同道“非是有慧根之人,是绝对想不到起这个名字的。”

    宁成回复到:“那还得是貌比潘安,形似彦祖啊。”

    “宁成你这小泼猴,又说师兄听不懂的成语了。”张瑄笑骂道。

    张瑄便不再一搭理宁成,读起了西游记手稿,本以为是宁成的游戏之作,没想到小说出乎意料地好看,张瑄越读越上瘾,一张接一张,直到读到了最后一页,仍是意犹未尽。

    猴急问道“那美猴王,一个筋斗云,便翻了十万八千里,学得法术回到花果山……”

    “之后呢,发生了什么。”

    宁成当然不愿意告诉三师兄了,便答道三师兄等我出书了你可以购买啊,现在告诉你了,我可就少挣了一份钱哦。

    张瑄用双手掐着宁成的左右脸颊,并向两边拉去,说不说,不说我可就一直拉。

    碍于张师兄的胁迫下,宁成答应将后续的章节都口述出来,不过宁成让张瑄对着祖师爷发誓,不能将小说后续内容泄露。张瑄立刻发誓,便迫不及待的让宁成快讲。

    这一讲,就是来到了半夜,若不是张瑄看出宁成已经困得坚持不住了,便会让其讲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