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道公 » 第十章 与朱八八的第一次交锋

第十章 与朱八八的第一次交锋

    少女拉着哥哥走出成衣铺以后,便放开了手。自己一个人气呼呼地地走在前面,大哥徐辉祖也不生气,默默地走在妹妹的身后。直到少女的气消了,委屈地说道:“为什么大哥要帮助张三丰那个小道童,不帮助自己的妹妹,假如姐姐徐妙云在这里的话,绝对会帮助自己。”徐辉祖每一次听到张三丰这个名字,都强忍着笑意,不过他并不准备拆穿宁成的假名字,他更想看到妹妹发现真相,恼羞成怒的样子,这也算是做哥哥的恶趣味了。

    徐辉祖安慰道:“我并不是帮他,而是在帮妹子你啊,虽然白貂皮少见,可是咱们魏国公府,别说白貂皮了,就是向皇上求几件稀罕物,还是有这个面子的。况且,咱们的父亲公私分明,明日他们即将拜见皇上,假如告你的黑状,父亲知道你凭借国公府的权势压人,绝对是会惩罚你的。”一想到自己父亲徐达发怒的样子,徐妙清瞬间平息了火气。

    明朝有个普遍的原则,那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再加上徐家是武将起家,对于子女的文化便放宽了很多,徐妙清本身就是个不爱红妆爱武装的女子,虽然几百个常规用字还是认识的,至于历史名人,那就不太知道了,所以徐妙清没听过张三丰这个名字也是很正常的。

    走在返回道观的路上,张宇初问道:“宁成,你报了张三丰张天师的名字,难道就不怕魏国公府找我们的麻烦吗?大师兄你尽管放心,你没看那女子的哥哥都没有拆穿我,再者说魏国公徐达此人,刚正不阿,大公无私,是绝不可能包庇家人的,况且本来我们就不是过错的一方,即便闹到陛下面前,我们还是有理的一方呢。”听到宁成的分析,张瑄和张宇初终于把悬着的心放了下去。

    到达道观以后,三人将买到的白貂皮围巾送给了张正常。之后师徒四人便在礼部官员的指导下,学习面见皇帝时的规则。

    一夜无话,第二天到了面见朱元璋的时候。在去往皇宫的路途中,张天师对宁成嘱咐道,一定要少说话,到了必须要说的情况下,一定要在脑子里面多过几遍。

    在经历了皇宫侍卫搜身的多项流程以后,师徒四人终于来到了,戒备森严的皇宫内。今天的宁成就要给大家伙解密一项历史迷案,那就是朱元璋到底是不是鞋拔子脸。张正常向奉天殿前的太监禀明来意,便乖乖的等着朱元璋的召见。

    “皇上,龙虎山天师府一脉,嗣汉天师张正常觐见!”

    皇帝闻见天师二字眉头微微皱起,说了一声让他进来。

    张正常一行人跟着太监进来的时候,见朱元璋正在俯首批阅奏折,他赶紧低下头,生怕有人发现他窥视皇帝,而咱们的宁成就比较大胆了,偷偷地观察起来,朱元璋眉秀目巨,鼻直唇长,面如满月,须不盈尺。

    后世那副好似鞋拔子的面容,绝对是清朝用来抹黑朱元璋的。想想也是,朱元璋长得不好看的话,郭子兴怎么可能把养女马秀英嫁给朱元璋呢,而且朱元璋的后代又有几个相貌丑陋的呢,发现皇帝将要抬起头时,宁成马上收回了对皇帝的窥视,将头低的更深,好似那沙漠的鸵鸟一般。

    看见朱元璋抬起头来,师徒四人同一时间,跪了下去,并按照礼部官员所教的礼仪拜见皇帝。朱元璋的目光依次扫过跪拜的四人,当目光扫到宁成的时候,在其身上停留下去,好似在观察宁成的样子,又或者在观察其他的东西。

    宁成能感觉到朱元璋在看着自己,可是他又不敢抬起头来直视朱元璋,与张正常在道观问责自己时不同,即便朱元璋没有说些什么,但是当他的目光盯着你时,比任何的言语都让人害怕,简直比索命的厉鬼更可怕,朱元璋盯着宁成后背的每一秒,都让他如芒在背,度日如年。宁成的后背已经被吓出了冷汗。旁边的张瑄,张宇初更是不堪,嘴唇吓的哆哆嗦嗦,颜色由红到紫,又由紫到白,就好像一会要晕倒过去了。

    看给天师一行人的威慑差不多了,朱元璋便收回目光说道:“平身吧。”,众人这才如释重负地站了起来。朱元璋转头对张正常说道:“天师,多年不见,龙虎山一向可好啊。”张天师回答道:“托陛下的福气,天师府一切皆好。”

    听到此处,朱元璋玩味地问道:“既然天师府,一向安好,可是朕怎么听闻有人要你自请去掉天师之位,就连前朝都让你们世袭‘嗣汉天师’号,难道朕还不如那蒙古蛮子讲理吗?”听到这,就连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天师,都被朱元璋这平和的语气吓到了。张正常刚想要回答,朱元璋便制止了,抬起手指着宁成,问道你是怎么看的。

    宁成心里一万匹羊驼跑过,这个该死的内奸,竟然把这句话都汇报给朱元璋,这不是存心要自己死吗,我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假如今天能平安过关,我宁成绝对与内奸不死不休。

    宁成的当务之急当然是要通过朱元璋的这一关,宁成脑瓜迅速转动,顷刻间就想好了说辞。“陛下,孔子万世师表,有教化之功,也不过是人师,世间之人,无有贵于天子者;四极之中,无有高于上天之类。天师者何物,居然高过于天。如今我天师府对建立天下未立寸功,又岂敢称天师乎?”

    朱元璋听到此处,点了点头,似乎是很满意宁成的答案。可是朱元璋突然瞪着眼睛,语气严厉地问道:“那揣测君父心意之人,是否该杀?”,宁成本以为自己已经通过了考验,怎知道朱元璋暗藏杀机,宁成看向朱元璋,发现他眼中的杀意都快溢出来了,这个问题才是关键。宁成知道此刻的问题一旦回答不了,今日便出不了这奉天殿。

    在死亡的面前,宁成爆发出极大的求生欲,此刻的宁成感觉到自己的心脏就要跳了出来,他稳了稳情绪,假装镇定地答道:“不该杀,因为陛下是千古一帝,天命所归,身有龙气。又怎么能有凡俗之人窥伺到陛下的心思。”

    朱元璋很快就将注意点转移到了千古一帝这四个字上面,询问道:“朕从哪方面可称得上千古一帝啊!”

    宁成咽了咽口水,慢慢答道:“得国正者,唯有大明。陛下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征战,结束了蒙元的统治,将其赶回了老家,还收复了丢失四百多年的幽云十六州,统一了全国。大明的建立成功驱除了蒙元的阴影,恢复乃至极大地增强了咱们汉族的地位和民族自信心,修复并光大了已经大伤元气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这方面来说,陛下就可功过秦皇汉武。大明只有一个天,那就是陛下您,因此我才建议师父去掉天师之位,我师父也是这样认为的。”

    朱元璋听到此处,平时喜怒不形于色的他,竟哈哈大笑起来,因为宁成所言,确确实实走进了他的内心,犹如三伏天饮了一大杯凉水。正所谓千穿万穿,马屁不穿。

    朱元璋道:“既然天师府如此识趣,那朕也不能没有赏赐,授正一教主、嗣汉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正一嗣教护国阐祖通诚崇道弘德大真人”,领道教事,仍给银印,秩视二品。”

    本以为宁成的话是不对的,或者是他自己内心不想相信,但是皇帝今天的态度表明了,天师之位注定要在自己手中终结。张正常心里是不满的,毕竟天师称号已经传承多年,竟然在自己的手中传承断了,怎么能让人心里舒服。

    张正常即便再不满,可是脸上也不能表露出来,装作开心的样子答道:“贫道多谢皇上恩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