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恶咒之变法 » 43 齐魏又开大战 庞涓与孙膑对决

43 齐魏又开大战 庞涓与孙膑对决

    (魏·大梁城·魏庭)

    齐国发兵救韩,统帅田忌,主将田朌、副将田婴,军师孙膑;兵力号称十五万,据悉齐国大军已越过齐境直扑大梁而来。

    庞涓等待的这天终于到来,然季梁、惠施等正请求魏王罢兵韩国,与齐求和,东西相王。

    季梁道“大王,魏韩南梁之战,已逾半年。府库银钱、粮草损耗不少。未若乘机罢兵,与民休息。”,“此战韩国已精疲力竭,也算达到教训韩国的目的。”惠施道“之前与大王约定的,若齐出兵,立即休战言和。”。

    魏王道“大将军意下如何?”,庞涓道“与韩罢兵倒也不输颜面。此番齐来势汹汹,似乎要打击我王称王势头,若未正面交锋就向齐示弱认输,如同闻风丧胆,徒长齐国士气,而齐却未必能与魏东西相王,说不定还要逼迫我王去掉王号。

    如此赵、秦、楚等大国又当如何看待我王?连卫、宋、鲁等小国以后也会轻视于我,笑我大魏称王如同儿戏。望我王三思。”。

    惠施道“大将军,齐之国力本就稍强于魏,况魏与韩大战已消耗不少,若还要与齐继续鏖战,国库即将一空!齐就是想于此时与魏大战,削弱大魏!”,“齐、魏其实不差上下,但齐之武力弱于大魏。我在大梁做好准备以逸待劳,待齐军一到,便迎头痛击,谁削谁还不一定呢!”。

    “大将军只想一雪前耻,扬己威名,却置大魏安危而不顾,是何道理?谨慎用兵才是国家长治久安之策!孙子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次攻城。’”。

    “惠相,兵法不是拿来断章取义地说教,而是掌握其精髓的灵活运用。对于象齐国这样善于使奸耍滑的对手,就是要在正面战场上一决高下,才能使其服气,达到削弱对方的目的。庞涓若无七成把握,也不言兵,怎会置大魏安危而不顾?”。

    “大将军有七成把握?那孙膑可是奸诈得很。如今寡人只能给你十万兵力,大将军能胜齐十五万?”,“齐号称十五万,实际最多十万。君上给庞涓十万精兵,已足足有余!”。

    季梁道“就算大将军能胜齐,若此时秦、楚偷袭于我,又当如何?”。未等庞涓回答,公子昂道“南梁之战,秦、楚皆未援韩,秦魏盟约应是可信的。”。

    太子申道“王叔说得有理,若秦乘火打劫,以后谁还会与秦盟约?当初卫鞅使魏,上大夫不是也称赞卫鞅才貌双全吗?”,“才貌与诚信不是…”,庞涓打断道“上大夫提醒的是,庞涓自会留一只精兵防秦,让孙何将军防楚,如此应无大碍。”。

    “惠相、上大夫,既是称王,当有王者风范,大将军言之有理,不开战就示弱,如何服众?寡人答应你俩,若大将军兵事一战不利,就马上罢兵和谈,绝不如同韩武那般不顾国计民生,顽抗到底,如何?”,“大王…”,

    “惠相不必再言。大将军听令:立即与韩罢兵,传令穰疵将军不日班师回大梁,所部听大将军调遣;另太子申为统帅,庞涓为上将军,上将军负责总领战事,全力以赴准备迎战齐军!”,“诺!”。

    (齐·中军大帐)

    统帅田忌与军师孙膑正在观看行军地图。田忌道“斥候来报,魏已从韩撤军。此次魏不受秦、楚、赵、韩的牵制,于家门口与我正面交锋,而我大军长途奔袭,庞涓却在大梁严阵以待,前军的第一场硬仗恐难有胜算。”。

    孙膑点头道“大将军所言不错,第一仗很难打。”,“若不能一鼓作气,接下来的仗就越发难打了。君上不太知兵,驺忌等窜掇君上,让我们直接攻击大梁,以打击魏王称王气焰。明知驺忌不怀好意,将我等往火坑里推,军师如何要答应君上选择进攻大梁城呢?”。

    孙膑轻捻胡须“大将军若是不安,为何当时不反对呢?”,“既然军师欣然应允,田忌便知军师定有良谋在胸。如今行军数日,也不见军师坦诚相告,忌才有所不安。”。

    孙膑笑道“大将军与相国不和尽人皆知。然在国家大事上,若与相国争执,君上会觉得大将军不识大体。孙膑一口应允一是不想大将军受君上误解;二是怕相国在粮草后备补给上动手脚。何不将计就计,我们就往火坑边走上一遭,至于跳与不跳就不是相国能说了算的了。”。

    孙膑说完向田忌耳语一番。田忌笑道“军师果然好计策!可为何不早告知我等?”,孙膑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此计知晓之人越少越好,做得逼真才能瞒天过海。

    况庞涓、驺忌都是极为精明之人,要想骗过他们,需得敏于事而慎于言。”…

    眼前的孙膑,脸庞早已褪去年轻时的青涩感,较之几年前面部的线条愈加硬朗,可眼睛依然清澈,目光敏锐、细致。加上沉稳的举止、安之若素的态度,总给身边之人一种不可言喻的安全感。

    (魏·大梁城外)

    庞涓虽已在大梁城做好守城准备,但庞涓的初衷是绝不能让战火烧到富庶繁华的大梁城。在距大梁城二十里外,庞涓大军正等待齐军的到来…

    田朌带领齐国前军约三万先行与庞涓相遇。齐国的技击之士是战国时期齐国特有的兵种,“技击”是齐国向自由民招募,经严格训练,使之具有战技素养的步兵。

    齐国技士平素不战时有军饷,但冒死战斗,无论杀敌多少,所得赏金不过纹银八两,完全不能与魏武卒及秦国锐士“功赏相长”相比。

    齐侯拜孙膑为军师,但孙膑因体残的缘故并未亲自参与齐国的治军,只给予了一些治军建议。加之齐侯忌惮田忌军权独揽,一方面不愿拨太多军费给予军队,另一方面总要安插其他公室成员制肘,所以那些建议良策并未得到很好的贯彻执行。

    故齐国的战力在战国时期一直属于二流水平,与齐国国力并不匹配,不能与魏及后来居上的秦、赵相比。这也是庞涓笃定魏、齐正面实打实地交战,魏国至少有七成胜算的原因。

    清晨的凉风似乎还夹杂着露水芳草的气息,红色的魏武卒已精神抖擞地列好方阵。对面身着紫色戎装的齐国大军经一夜的休整,也摆好架势。庞涓镇定地挥下令旗…

    魏军发起猛烈攻击,一个方阵一千人,二十个方阵分四轮轮番攻击,不到两个时辰,齐军方阵阵型变乱,中央出现缺口,魏武卒却越战越勇,大有要冲到齐国主将行辕之势。

    此时田朌派出骑兵冲阵,见齐国出动骑兵,魏武卒立即向两旁分散,并架起盾牌,做成盾牌墙为掩体,远处待战的魏军开始向齐国马队抛掷石头、发射箭矢。

    黑压压的石、簇从天而降,使得齐军冲阵不成,反而人仰马翻、相互践踏,死伤无数。田朌见势不妙,立即回撤骑兵,又押上一万技士继续从侧翼对抗…

    恶战到申时,齐国鸣金收兵。战场上死伤无数,连空气中都充满了血腥味,大片大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又被渐渐袭来的夜晚掩盖…

    几天下来,齐军渐渐力有不支,每天鸣金收兵的时间都在提前,虽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到来,依然不能让魏军后退一里。

    残阳如血,尸首堆积如山。傍晚清理战场不仅耗时、耗力,还易摧毁人的意志:几个时辰之前还是生龙活虎、相互谈笑的战友,一仗下来,已被砍剁成泥,身首异处,永远回不了家乡!那么谁又是下一具尸首呢?想想都让人不寒而栗…

    第五天,接近酉时时分,田朌还未鸣金,齐军已抵挡不住魏武卒的疯狂进攻,先是侧翼开始后退,齐军百夫长开始擒杀后退士卒,但后退之人却越杀越多,千夫长开始斩杀士卒,边缘的后退导致中央方阵开始乱形,继而中央齐军开始大片大片地后撤甚至溃逃…田朌不得已鸣金。

    五天下来,齐军已折损近五万,伤无数。先遣部队已输得如此狼狈,孙膑来了,又有何良法?庞涓不禁有些兴奋,真期待与昔日的师弟相见啊!

    突然斥候来报“齐国大军已然撤离!”,庞涓有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再探!”。因桂陵之战魏国斥候屡屡被齐军误导,庞涓此次增加了斥候数量,亦提高了谍报能力。

    “报上将军,齐军大军确已向北撤离。”,庞涓还是不敢相信,走出大帐,登高北望,果见齐军火把旗帜散乱无章,在黑夜里隐隐绰绰遍野北去。看来孙膑已知胜利无望,为减少损失,果断撤军。

    庞涓立即回到大帐,向太子申一揖道“齐军溃撤,庞涓欲追上齐军,截杀回撤的齐军中军,请统帅下令!”,太子申道“兵法云:穷寇莫追,何况齐既已退兵,大将军已胜了此役。何必再追?”。

    庞涓摇头道“此千载难逢的机会,若能截杀齐军中军、后军,齐以后只能臣服于魏,而太子将于大魏立下不世之功!”,“可那孙膑奸诈,这会不会又是孙膑的计谋呢?”。

    “五日来,齐军全力抵抗我魏武卒,死伤惨烈,断无佯败之可能。若齐军出兵十万已折损大半,撤兵理所应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请统帅下令,让庞涓出兵擒杀了那孙膑!”。

    太子想了想“此事需禀报父王。”,“可以飞骑报大王,同时庞涓率大军先行,太子殿后。若大王不允,再飞骑命我回师如何?”,太子申想了想,“大将军听令:率军五万全力擒杀齐军!”,“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