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我的烂小说之旅 » S3-03 跟随最基本的元素(上)

S3-03 跟随最基本的元素(上)

    前面,已经给出了一些重要的元素:

    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局=故事

    还剩下有什么没说的呢?

    当然是“情感”和“展示”

    情感,即是他(人物)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希望什么。

    展示,要靠构建场景,用人物来对话。

    而展示的时间节奏是与现实同步的,只能分分秒秒的前进,逐字逐句的展开,这样才能成为一种经验,这种体验的对立面是“讲述”(观念)。

    写出一段文字,然后检查它:

    一什么人在渴望着什么,没有渴望,就没有动力,如果有,它在第几行、第几个字?不出现在文字中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如果你找到了它,那么看看它是不是足够强烈了,是不是可以再早一点出现?

    二障碍是什么?人物能不能绕过它?能不能完全不去管它从而免受任何伤害?如果前面的两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再思考一下,能不能再强烈一些,或者把它出现的时机更加提早一些?

    三行为是什么?人物的行为极端吗?他有积极的展开攻击或是防御吗?

    四这段小故事的结局是什么?完全胜利就是终局,所以能不能让故事中的情况变得更糟一些?

    事实就是,如果在事先就打好基础,对于基础的元素加以检查并深思熟虑,那么我们的编辑、修改工作就会大大的顺畅起来——你不会指望一遍就写出好小说吧?

    这里也试着分清两种人的“写作状态”。

    一种人不喜欢计划,信马由缰,只要先写就会出现接下来的内容;

    另一种人必须事先谋划,好好布局之后再来依次展开,至少我是喜欢想好了再动笔的,这样可以为自己的“写作恐惧症”凭空创造许多理由。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大不了了,大家总归会回到“作品”里来。

    既然跟随基本元素,小说已经有了个大概的样貌,不妨放由思维去写下一切你想到的东西,然后,我们再来修改。

    是的,修改,现在我们就开始说修改。

    在修改时,把自己当做防守方,从读者的视角去看看自己写出的东西,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了两个新的看法。

    我的建议是,在扮演这两个视角时,完全不要去回忆“设定”,并且保证你在这段时间内没有重复重复再重复地修改过这些段落,因为那会将自己深陷自己的思维惯性之中,你需要睡一觉,完全忘掉剧情之后再来评判和修改。

    我一直在说,刚刚睡醒的时候用AI读给自己听是一个不错的方法,闭上眼睛很快就能找出自己小说中的问题。

    不过对于有些幸运儿,已经感到这故事还不错了,很精彩,那么很可能在你现在的能力范围中已经确实不错了,把它给别人看看,但别一心期待着得到什么夸张的好评。

    但,这里要说糟糕的情况,因为糟糕对于小说来讲不是什么坏事。

    也许你再次审视自己写下的东西时,觉得不那么感人,或者单调、乏味,甚至是有些做作、枯燥……

    别忙着灰心,这恰恰是关系到我们的烂小说能不能变得更好的“关键”!

    第一稿永远只是一坨。

    再厉害的作家也曾写下过这样一坨,和我们的写作实力无关紧要,它只是“不熟练”而已。

    要知道,虚构故事是心灵的游戏,也是情感的游戏,看着你写下的东西,一遍又一遍的欺骗自己这就是真正吸引人的东西,那完全就是自欺欺人,也只会让我们停留在烂小说止步不前。

    我们要做的,是从这些“负面情绪”中找出它的根源,并且修正这些有些糟糕的问题。

    如何去找?这就是从上面所说的:

    冲突(渴望+障碍)、行动、结果、情感、展示。

    这六个基本元素上去分析直到找出问题的所在。

    一渴望,上面人在渴望什么,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在的文字中找出它,精确到某一段话,然后开始问自己“这个渴望强烈吗?”“这个渴望是不是人物坚定不移的欲望?”“有没有什么事件让人物非得要满足这个渴望?我写下来了吗?写得好吗?”“渴望能不能再加深,随着事件的恶化更加强烈一些?那为什么我不把它更早地体现出来呢?”

    二障碍,同样,在文字中找出它,首先问“它距离渴望出现的段落远吗?为什么不把它们安排得更近一些?”然后再问“这个障碍对于人物来说是不是一样坚定不移,无法绕过?并且还刻不容缓?”“这个障碍是由哪一个具体的人/物来实施的?我们的人物可不可以无限期地和它保持距离?”确保渴望和障碍在同一个赛道上,并且务必保证它们会朝着“冲突”走下去;

    三行动,人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来应付“障碍”?这个行动是从第几页、第几行开始的?这种行动是不是足够“极端”了?

    四结局,是胜、负?还是平?有没有让故事中的人物处境更加糟糕了?

    五进一步再检查,情感,直接找出我们创造的人物在“担心什么?”“害怕什么?”“希望什么?”

    六展示,用场景中的人物们开始动作和对话完成了一次“分享经验”吗?这场面的时间流逝,是和现实世界平行的吗?在重要的关节,我们有进入主要人物的内心,了解到他们所想的吗?对于细节展示,我们用了慢动作、时停解说这样的技巧了吗?

    这些元素综合起来,就是要调动人的“情绪”,现实生活中,一个人改变和做出选择原因不是因为“理性”或“逻辑”,而是因为情绪,那些不知道怎么,就突然冒出来的激情。

    知道了这些,就知道了情感和失控之后的应急反应,其实就是读者阅读文字时的认同感来源,所以“道理”“理性”是无法动人的,只有动之以“情”。

    理性无法推动事情,在现实中是这样,小说中也是这样,一切都是因为情感去推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