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绿林传说 »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十九章 “铁面”卓青(上)

第一卷 风起云涌 第十九章 “铁面”卓青(上)

    一天下来,张十二哪也没去,尽是混在营房里和手下兄弟们耍摊钱了,不光是早饭,连午饭都是张氏送到这来吃的,一直耍到申时末,眼瞅着带的几串沈郎差不多输完了。

    张十二觉得没甚滋味,头也昏昏沉沉的,倒不全是因为输了钱,而是莫名地感到心绪总是静不下来。他闷声说句“不玩了”,身子一转,扒拉开挤在自己身后下注的一个小喽啰,跳下临时充作赌台的大床,剩下的几个小钱也懒得拿,顺手扔给了那个小喽啰,在手下人的挽留声中走了出去。刚关上门,隐约听见屋里有人低声嘀咕了句什么,大伙儿跟着“哄”的一声笑,然后吆五喝六的声音更响了。

    “这些没心没肺的王八蛋!”他笑着啐了一口,站定抬头看了看,发现天上还飘着如丝细雨,倒是风比早上小了点,冰凉的雨丝被风吹打到脸上,令他精神一振。

    张十二歪着头琢磨了一下,迈步离开营房。他并没有回坡对面的家,而是朝东北方向一个小土丘走去。

    望北泽依山临水,占地又大,寨里自然少不了溪流丘壑,虽说建寨时平的平、填的填,但还是留下了些小溪和土丘。留下小溪,大体是为了寨中取水方便,而那些土丘却是因工程浩大,铲平极费功夫,索性随方逐圆,留在了那里,倒也显得错落有致。

    不大工夫,张十二走到那个土丘侧后方,绕过片竹林,来到一个极小的院子前。

    院子很简陋,就是一间木屋外围了圈矮竹篱,只有二尺多高,人可一跃而入。

    竹篱正面是一扇用几根薄木条拼成的柴扉,门后随便插着一支芦柴杆做门闩,别说挡人了,风稍微大点就能把门刮开。

    不过,自从这个小院建成后,至今还没一个人不请自入,就连几位寨主也是一样。

    张十二到时,小院前鸦雀无声,可他分明看到院外已经站着五个人。此时虽已是傍晚,光线不佳,但张十二还是很容易地认出了他们。

    他们四年前跟着杜丰一起来江州打拼,曾经历过数以百计的大小厮杀,很幸运地捡了条命回来,帮着杜丰在江州建起望北泽,也在一场场厮杀中各自打响了字号。

    “摄魂爪”赵成、“夺魂钩”赵伤、“灭魂钉”赵庆是三兄弟,惯以联手对敌,配合起来天衣无缝,着实令人头疼,张十二自问远非三人联手之敌。

    “黄泥手”王木头看上去老实憨厚,却惯会扮猪吃老虎,他善使一套五阴黄泥掌,脚下阴阳步法也十分诡异,对战时若被他游走近身拍中一掌,当场骨断筋折自不必说,还会被掌上的阴劲侵入体内,大大增加养伤的难度和时间,若是被击中要害处,一时三刻之间便会死于非命,即便是赵氏三兄弟也一向对王木头敬而远之。

    “换命刀”朱邙年近四十,祖上三代都在县城衙门里做刽子手,他三岁时开始练胆,从杀鸡鸭到宰猪羊,不知斩杀过多少禽畜,进了衙门后,更是手下亡魂无数,不但练得一身好胆,刀法也练得出神入化。十几年前,县城里有人聚众叛乱,烧杀劫掠无所不为,虽然叛军很快就被镇压,但朱邙一家老少都在此乱中丧生,连谁是仇人都无从查找。朱邙因当时到临县寻友,才侥幸躲过一劫。不久,朱邙离开衙门到江湖上游荡,性格变得十分阴冷,怀里始终抱着一把暗红色的环首刀。到江州以后,每次厮杀他都是一副以命搏命的姿态,让很多对手为之胆寒,久而久之,得个“换命刀”的绰号。不过,直到现在,他的性命还是规规矩矩掌握在自己手里。王木头虽然很有心计,手底下又硬,但每次看到朱邙那不含任何感情的眼睛时,都会暗自打个冷战。

    他们都是“老兵三十”中的一员,身上各自有着不凡的武功,如今或大或小都在望北泽里做了头目,但是眼前,他们却都老老实实地站在小院前,不敢发出一丝声音。

    看到张十二来了,几人不觉有任何意外,只朝他点了点头,张十二同样点头示意后,十分自觉地站到了他们身边。

    “呼~”,一道短促的吹气声在屋中响起,像是里面有人在吹火媒,很快,如豆的灯光在窗棂纸上透了出来。

    “都进来吧,小心些。”一句不带感情的话从门缝中飘了出来。站在最前面的朱邙低低应了一声,小心翼翼地将手伸进柴扉宽大的缝隙,取下了象征意义上的门闩,再轻手轻脚地推开门,以目示意大家进去。这副谨慎的模样如被别人见到,一定会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可他身后五人却习以为常,鱼贯般进入院子。朱邙最后一个进来,又轻轻地插上那支门闩。

    在门闩插上的同一时间,屋门打开,一个中年人从屋中走出,正是“老兵三十”的带头人、大家公认的老大——“铁面”卓青。

    杜丰当年回交州为父守孝,被迫离开北府军时,刘裕送给他一个随从,这个随从就是卓青。

    从杜丰离开军中南下交州起,到杜慧度将他逐出家门,再到奉刘裕密令北上招募流民,随后在江州建立望北泽至今,十多年来卓青始终追随在杜丰左右不弃不离。

    卓青不仅忠心耿耿、武功出色,更难得的是此人有勇有谋,兼且行事冷静,处事公平,又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因此极得人心,在望北泽创立的整个过程中,他实是最大的功臣。

    杜丰自是对卓青信任有加,他将北上招募的一百二十个流民编成“老兵营”,交给卓青负责,代自己训练这些百里挑一的好苗子。

    张十二等人当时均在队中,因得到卓青不遗余力的调教,实力由此突飞猛进,逐渐成了望北泽的中坚力量。

    “老兵营”成型后,杜丰以其为核心招兵买马,实力迅速扩大。不过,在江湖上出头从来都不是件容易的事,何况杜丰所谋甚大,他不仅要在江州立足,还想横扫八方,整合当地绿林道,成为江州最大的势力。树大招风,望北泽很快成了众矢之的,被江州黑白两道视作心腹大患,在有心人的暗中鼓动下,各路势力纷纷开始给望北泽制造麻烦。

    杜丰常年随刘裕南征北战,所到之处对手往往望风披靡,这让他逐渐自负起来,觉得除了北府军,余者不过碌碌之辈。可他却不曾想过,自己既没有研习过兵法,又没有真正领兵作战的经历,加上他为人处事非常高调,不懂韬光养晦之理,往往得罪了人也不自知,因此很快就遇到了麻烦。

    时值乱世,“一谷、一楼、四门、五派”十一家白道顶级势力未雨绸缪,牢牢抱成一团,共尊剑神谷为首,各州大小白道势力纷纷依附。

    十年前,“剑神谷”应司马氏之邀,在晋都建康设立分派,专为朝廷培养人才,一时间白道风头大盛,隐隐压制了儒、道、释三宗。

    望北泽要在江州绿林立足,自是少不了与白道打交道,然而杜丰的做派让人看不顺眼,自是处处受白道掣肘,稍有冲突就会搬出江州不工门,让这个庞然大物向望北泽施压,杜丰心知白道势大,不愿亦不敢彻底与其撕破脸,因此行事往往束手束脚,如陷泥沼。

    而与黑道放对时,对手又比望北泽更熟悉地势环境,常借天时地利之便,对望北泽施展各种手段——游斗、埋伏、刺杀、突袭……无所不用其极。

    特别是在争夺江州绿林头把交椅时,势力横跨荆、江二州的绿林豪强云梦泽展现出强大实力,多次在正面争斗中击败望北泽。那些稍小的绿林势力也附骥其尾,纷纷跟着落井下石,望北泽遭到前所未有的重创。损兵折将、元气大伤自不必说,就连“老兵营”也减员至不到四成,寨中士气低落到了极点。

    在如此不利的局面下,卓青显示出超乎寻常的冷静,他说服杜丰做了两件事。

    先请杜丰即刻前往建康面见刘裕,让他老人家派人知会剑神谷在晋都的主事人,告知望北泽志在绿林,与白道并无根本冲突,但话点到即可,绝对无损大将军颜面。相信剑神谷哪怕势力再大,也不敢不卖大将军面子,一定会传话给江州不工门,从此望北泽当可摆脱白道掣肘,全力应对绿林道。

    此事解决后,恰逢绿林大会举行之际,杜丰已无后顾之忧,便可尽展实力,务求当众挫败云梦泽泽主“缠丝手”曹静远,在天下绿林豪杰面前扬名立万,并正式宣告望北泽的成立。此举可震慑宵小,让江州绿林那些首鼠两端的势力暂时观望,不敢轻易站队,以便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与云梦泽的争斗中。

    杜丰至今对刘裕仍有些怨怼,如果换个人给他出这样的主意,他定然不予理会,可卓青是他唯一可以完全信任之人,因此他痛痛快快依卓青之策,立即动身前往建康。

    ######

    PS:新书上路,喜欢本书的朋友投个推荐票支持,谢谢!